一种新型电容固定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093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容固定组件,包括夹层装配体组件,所述夹层装配体组件是由至少两层装配体构成,在所述两层装配体之间设有电容并通过锁紧螺丝紧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容固定组件结构由以前的实心替换成空心结构,用机加工去除了没有发挥作用的部分;同时提高了组件的绝缘性,在保证原有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更减轻了70%的重量。经过以上改进壳体组件装置完成了整体减重70%,在车载使用过程中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采用了固定杆结构,固定杆为标准件无需另外精加工,节约了加工成本,且用穿过式结构装配体与固定杆接触面大,不易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容组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电容固定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设备使用的是电容固定组件由FR-4材料制成为实心结构,采用连接片式组装。这种结构方式的缺陷:1、电容固定组件为实心结构且重量较重,因为是车载使用所以要求在达到固定作用及满足电器性能的前提下要尽量轻;2、结构复杂,组装困难,同时重量偏重,无法达到车载使用时节能环保的效果,资源耗费大;3、采用连接片式组装需要精加工连接片及装配体,加工成本高,且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一种新型电容固定组件。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新型电容固定组件,包括夹层装配体组件,所述夹层装配体组件是由至少两层装配体构成,在所述两层装配体之间设有电容并通过锁紧螺丝紧固。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容固定组件,所述夹层装配体组件包括上装配体、中层装配体和下层装配体,所述三层装配体通过固定杆穿过其边角。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容固定组件,所述上装配体表面分布有椭圆形通孔,所述椭圆形通孔与中层装配体上表面的卡槽相配合,用于紧固电容。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容固定组件,位于所述中层装配体下表面的卡槽与下层装配体的卡槽相适应。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电容固定组件结构由以前的实心替换成空心结构,用机加工去除了没有发挥作用的部分;同时提高了组件的绝缘性,在保证原有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更减轻了70%的重量。经过以上改进壳体组件装置完成了整体减重70%,在车载使用过程中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采用了固定杆结构,固定杆为标准件无需另外精加工.节约了加工成本,且用穿过式结构装配体与固定杆接触面大,不易变形。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装配体,2、中层装配体,3、固定杆,4、下层装配体,5、电容。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所示,一种新型电容固定组件,包括夹层装配体组件,所述夹层装配体组件是由至少两层装配体构成,在所述两层装配体之间设有电容5并通过锁紧螺丝紧固。所述夹层装配体组件包括上装配体1、中层装配体2和下层装配体4,所述三层装配体通过固定杆3穿过其边角。所述上装配体1表面分布有椭圆形通孔6,所述椭圆形通孔6与中层装配体2上表面的卡槽相配合,用于紧固电容5。位于所述中层装配体2下表面的卡槽与下层装配体4的卡槽相适应。其工作过程为:将固定杆3分别穿过上中下装配体,将电容5放入上下装配体中,分别在固定杆3两头锁紧螺丝即完成电5容的夹紧及固定。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容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层装配体组件,所述夹层装配体组件是由至少两层装配体构成,在所述两层装配体之间设有电容(5)并通过锁紧螺丝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容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层装配体组件,所述夹层装配体组件
是由至少两层装配体构成,在所述两层装配体之间设有电容(5)并通过锁紧螺丝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容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装配体组件
包括上装配体(1)、中层装配体(2)和下层装配体(4),所述三层装配体通过固定杆(3)
穿过其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国兴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