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布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85440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01:53
从汽车的行李舱(2)沿着铰接臂(4)向行李舱门(1)布线线束(10),在铰接臂(4)与行李舱(2)的车身面板(12)之间,在铰接臂(4)的动作方向的上下纵向上设置有电线余长收容壳体(11),电线余长收容壳体(11)形成为以下形状:具备设置有与铰接臂(4)的圆弧部(4a)连通的线束(10)的引出口(22)的圆弧状电线出入部(20)以及与圆弧状电线出入部(20)连续的余长电线迂回部(21),在使线束(10)通过电线余长收容壳体(11)的余长电线迂回部(21)之后,将从圆弧状电线出入部(20)的引出口(22)引出的线束(10)沿着铰接臂(4)的圆弧部(4a)而向行李舱门(1)进行布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的布线构造,详细地说,涉及使从汽车的行李舱向行李舱门进行布线的线束能够顺利地追从行李舱门的开闭动作的线束的布线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接往设置于汽车的后部的行李舱(货物室)的行李舱门的线束的布线构造,本申请人在日本特开2012-8547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供一种如图6(A)、图6(B)所示的、防止在行李舱门100敞开时附着于线束200的水浸如行李舱101的保护器110。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接往行李舱门100的线束200的布线中,将保护器110固定于将行李舱门100与行李舱101连结的臂部105的左右宽度方向S的舱侧面105s,并使线束200贯通于该保护器110内。从行李舱101侧插通到固定于上述臂部的舱侧面105s的保护器110的线束200如图7所示地从设置于将行李舱101与车室后部分隔开的车身面板的线束引出口被引入到行李舱101,并从该线束引出口向保护器110在左右宽度方向S上进行横跨布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54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图7所示,为了避免行李舱101内的有效容积变窄,使保护器110与线束引出口121接近地设置,保护器110与线束引出口121的间隙的宽度变窄。需要在该窄的间隙中对线束200进行横跨布线,并使该横跨布线的线束200追从行李舱门100的开闭动作。线束200在图7(A)所示的行李舱门100的敞开时成为伸长的状态,在图7(B)所示的行李舱门100的关闭时,成为该线束的余长部200e弯曲的状态。如上所述,在行李舱门100关闭时,在宽度窄的间隙中,线束200的余长部200e弯曲,因此弯曲时的曲率变化大并且曲率变得不稳定。因此,构成线束200的电线使用耐弯曲性优良的电线。该耐弯曲性电线比一般电线昂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使得用于追从行李舱门的开闭的线束的弯曲比上述现有的线束更大程度地变弯,并且使弯曲率稳定,由此能够不使用昂贵的耐弯曲性电线而使用一般电线,实现成本降低。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束的布线构造,其特征在于,从汽车的行李舱沿着铰接臂向行李舱门布线线束,在所述铰接臂与行李舱的车身面板之间,在所述铰接臂的动作方向的上下纵向上设置有电线余长收容壳体,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形成为以下形状:具备设置有与所述铰接臂的圆弧部连通的线束的引出口的圆弧状电线出入部以及与该圆弧状电线出入部连续的余长电线迂回部,在使所述线束通过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的所述余长电线迂回部之后,将从所述圆弧状电线出入部的所述引出口引出的所述线束沿着所述铰接臂的圆弧部而向所述行李舱门进行布线。设置于所述铰接臂与行李舱之间的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在一个铰接臂的左右宽度方向上配置于外侧面与包围行李舱的车身面板的外侧板的间隙并固定于所述外侧板,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的所述余长电线迂回部为了使线束呈U形状地迂回而形成为大面积,所述圆弧状电线出入部为了使线束呈圆弧状地插通而形成为小面积。所述铰接臂的上端固定于所述行李舱门,另一方面,该铰接臂的下部从设置于行李舱的底板材料的表面装饰材料的开口引出,铰接臂与行李舱门的开闭相应地通过开口而露出没入。在行李舱门关闭时,在与相比所述表面装饰材料位于下部的所述铰接臂的外侧面相接的位置配置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使所述圆弧状电线出入部的圆弧与所抵接的铰接臂的圆弧一致,使线束从圆弧状的所述引出口顺利地横跨到所述铰接臂的圆弧部的内周面。并且,优选的是,移动自如地安装使线束贯通于向所述圆弧状电线出入部的全长上设置的所述引出口的滑块,通过该滑块而将线束从电线余长收容壳体架设到铰接臂。即,使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的所述圆弧状电线出入部的圆弧与所抵接的所述铰接臂的圆弧一致,通过滑动自如地安装于向该圆弧状电线出入部的全长上设置的所述引出口的滑块将所述线束引出,并使所述线束沿着所述铰接臂的圆弧部。如上所述,使与行李舱门的开闭动作相应地反复进行弯曲和伸长的线束通过电线余长收容壳体内,在形成为大面积的余长电线迂回部迂回,因此能够防止以小的曲率弯曲,并且能够以与该余长电线迂回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固定的曲率弯曲。具体地说,以往,弯曲时的线束的曲率半径为10左右,但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使曲率半径增大至30~50。而且,不将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的长度方向配置于行李舱的宽度方向,而是如上所述地配置于沿着铰接臂的上下纵向的圆弧部的上下纵向上。因此,即使铰接臂与行李舱的线束引入口的间隙的宽度窄,也能够增大在配置于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纵向上的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内纵向地弯曲的线束的弯曲率,能够使线束适当地弯曲。其结果是,作为线束的电线,能够代替耐弯曲性优良的电线而使用一般电线,能够降低电线成本。优选的是,通过能够弯曲的履带型的保护器来封装插通于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内并且沿着所述铰接臂进行布线的线束。所述履带型的保护器适合使用在日本特开2008-25775号公报或者日本特愿2013-183927号等中记载的履带型的保护器,该履带型的保护器在挤压加工或者注塑成型而成的带状板设置长度方向的弯折线和宽度方向的切口,并且将该带状板弯折而组装成弯曲自如的筒体。如上所述,如果通过履带型的保护器来封装线束,则不需要在铰接臂处附设分体的保护器来使线束插通,能够降低作业的麻烦和成本。构成所述线束的电线不使用耐弯曲电线,而使用一般电线。如上所述,向行李舱门进行布线的线束的电线不以小的曲率弯曲,并且能够使曲率固定,因此不需要使用耐弯曲性的电线,能够使用廉价的一般电线。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使从行李舱沿着铰接臂向行李舱门进行布线的线束通过在沿着铰接臂的下部侧面的位置处在上下纵向上配置的电线余长收容壳体而向铰接臂进行横跨布线,并在该电线余长收容壳体内弯曲,因此能够增大弯曲时的曲率,并且能够通过电线余长收容壳体的形状来将该曲率保持为固定。这样,线束弯曲时的曲率大,几乎没有曲率变化而稳定,因此能够不使用耐弯曲性电线而使用一般电线。其结果是,存在能够将线束的成本降低到1/2~1/3的优点。进而,在行李舱内,将线束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布线而不使其弯曲,因此能够增加行李舱内的装载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打开布线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线束的行李舱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使上述线束插通的电线余长收容壳体与铰接臂的关系的立体图。图3(A)是示出行李舱门开闭时的铰接臂的动作的立体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的布线构造,其特征在于,从汽车的行李舱沿着铰接臂向行李舱门布线线束,在所述铰接臂与行李舱的车身面板之间,在所述铰接臂的动作方向的上下纵向上设置有电线余长收容壳体,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形成为以下形状:具备设置有与所述铰接臂的圆弧部连通的线束的引出口的圆弧状电线出入部以及与该圆弧状电线出入部连续的余长电线迂回部,在使所述线束通过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的所述余长电线迂回部之后,将从所述圆弧状电线出入部的所述引出口引出的所述线束沿着所述铰接臂的圆弧部而向所述行李舱门进行布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15 JP 2013-2364551.一种线束的布线构造,其特征在于,
从汽车的行李舱沿着铰接臂向行李舱门布线线束,在所述铰接臂与行李舱的车身面板
之间,在所述铰接臂的动作方向的上下纵向上设置有电线余长收容壳体,
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形成为以下形状:具备设置有与所述铰接臂的圆弧部连通的线
束的引出口的圆弧状电线出入部以及与该圆弧状电线出入部连续的余长电线迂回部,
在使所述线束通过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的所述余长电线迂回部之后,将从所述圆弧
状电线出入部的所述引出口引出的所述线束沿着所述铰接臂的圆弧部而向所述行李舱门
进行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的布线构造,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铰接臂与行李舱之间的所述电线余长收容壳体在一个铰接臂的左右宽度
方向上配置于外侧面与包围行李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真治榊原敬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