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油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535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顶部法兰和端部法兰,油底壳本体具有一底壁和连接于底壁的侧壁,所述侧壁为波纹状结构,所述底壁具有多个凸起和点状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油底壳,通过将侧壁设计成波纹状结构,并在油底壳底面上设计若干个凸起,避免传统油底壳侧面及底面的大平面结构,提高油底壳模态,提高油底壳的NVH性能;同时在底壁上设置点状加强筋,在保证油底壳底面抗飞石冲击能力的基础上,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了油底壳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技术介绍
油底壳是发动机上功能比较重要的零件,位于发动机底部。油底壳的作用主要是储存适量的机油、为变速箱提供连接边界和为其他发动机附件提供安装固定点。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对于乘用车发动机来说,提高发动机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发动机NVH性能显得非常迫切。油底壳作为发动机一大结构件,其对整机的噪声振动有很大的贡献。目前发动机的油底壳主要有冲压和压铸两种。油底壳一般通过螺栓直接安装在曲轴箱下部。对于传统压铸油底壳来说,其不足之处在于:1、结构设计简单,不甚合理,导致油底壳强度较差、NVH性能比较差;2、油底壳设计较少考虑到发动机布置,导致保养时,机油很难放干净,使得新机油容易被残余的旧机油污染;3、油底壳设计时没有考虑油底壳拆卸的便利性,导致拆卸油底壳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目的是提高NVH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顶部法兰和端部法兰,油底壳本体具有一底壁和连接于底壁的侧壁,所述侧壁为波纹状结构,所述底壁具有多个凸起和点状加强筋。所述端部法兰为圆弧形。所述顶部法兰上设有用于油底壳拆卸时让螺栓插入的拆卸螺纹孔。所述拆卸螺纹孔设置两个。所述端部法兰与所述油底壳本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本技术的发动机油底壳,通过将侧壁设计成波纹状结构,并在油底壳底面上设计若干个凸起,避免传统油底壳侧面及底面的大平面结构,提高油底壳模态,提高油底壳的NVH性能;同时在底壁上设置点状加强筋,在保证油底壳底面抗飞石冲击能力的基础上,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了油底壳的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油底壳立体示意图1 ;图2为本技术油底壳立体示意图2 ;图3为本技术油底壳底面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油底壳后端面正视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顶部法兰;2、安装螺栓孔;3、端部法兰;4、加强结构;5、侧壁;6、底壁;7、凸起;8、点状加强筋;9、放油螺塞孔;10、拆卸螺纹孔;a、整机布置角;b、放油螺塞孔与水平面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用于与发动机缸体连接的顶部法兰I和用于与变速箱连接的端部法兰3,油底壳本体与顶部法兰I和端部法兰3连接成一体,油底壳本体具有一底壁6和连接于底壁6的多个侧壁5,底壁6和侧壁5围成容纳润滑油的空间。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顶部法兰I上设计有若干安装螺栓孔2,以便通过螺栓将油底壳直接安装在曲轴箱下部。如图4所示,端部法兰3设计成与变速箱相配合的圆弧状结构,以便油底壳直接与变速箱连接,提高安装完成的油底壳及发动机的刚度。传统油底壳在端部法兰3与油底壳本体的连接主要采用规则的形状,并通过加条状的加强筋来提高强度。如图3所示,本技术油底壳在端部法兰3与油底壳本体之间设计有若干凹凸状的加强结构4,主要是为了从结构上提高油底壳的强度,并提高油底壳的NVH性能。另外由于省略了传统的条状加强筋,也减轻了油底壳的重量。—般的,对油底壳的噪声及振动贡献最大的区域是油底壳侧面及底面。如图3所示,本技术油底壳的侧壁5设计成波纹状结构,并在底壁6上设计若干云状结构的凸起7,避免传统油底壳侧面及底面的大平面结构,提高油底壳模态,提高油底壳的NVH性能。另外,传统的油底壳底面一般设计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来提高油底壳底面的强度,实际CAE计算证明这种加强筋对于提高油底壳的NVH性能效果不明显。本技术油底壳的底壁6省略了传统的加强筋,取而代之,在底壁6上密布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凸出的点状加强筋8,点状加强筋8的个数比凸起7的个数多,在保证油底壳底面抗飞石冲击能力的基础上,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了油底壳的重量。如图4所示,在整机布置倾角a的状态下,本技术油底壳的底壁6设计成与水平面平行,有利于在整机布置倾角a下,油底壳内的机油均匀分布。同时,放油螺塞孔与水平面夹角b设计为锐角,保证了在放油时,油底壳内的机油能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放油螺塞孔9中完全流出。进一步的,传统油底壳在拆卸时,由于油底壳安装法兰面与曲轴箱之间采用硅胶密封,硅胶固化之后有很强的粘附力,油底壳拆卸困难。本技术油底壳在顶部法兰I上相对的设计了两个拆卸螺纹孔10,在需要拆卸油底壳时,将两颗螺栓对应拧入拆卸螺纹孔10内,拧紧螺栓时,螺栓尾部顶住曲轴箱下部与顶部法兰I对应的结合面,将油底壳与曲轴箱分开,这样就能方便的将油底壳从曲轴箱上拆卸下来。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顶部法兰和端部法兰,油底壳本体具有一底壁和连接于底壁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为波纹状结构,所述底壁具有多个凸起和点状加强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法兰为圆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法兰上设有用于油底壳拆卸时让螺栓插入的拆卸螺纹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螺纹孔设置两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法兰与所述油底壳本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顶部法兰和端部法兰,油底壳本体具有一底壁和连接于底壁的侧壁,所述侧壁为波纹状结构,所述底壁具有多个凸起和点状加强筋。本技术的发动机油底壳,通过将侧壁设计成波纹状结构,并在油底壳底面上设计若干个凸起,避免传统油底壳侧面及底面的大平面结构,提高油底壳模态,提高油底壳的NVH性能;同时在底壁上设置点状加强筋,在保证油底壳底面抗飞石冲击能力的基础上,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了油底壳的重量。【IPC分类】F01M11/00【公开号】CN205189995【申请号】CN201520833631【专利技术人】刘智峰, 倪伟, 谭宁进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顶部法兰和端部法兰,油底壳本体具有一底壁和连接于底壁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为波纹状结构,所述底壁具有多个凸起和点状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峰倪伟谭宁进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