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涌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274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7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雷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电涌保护器,包括底座,底座上间隔设有石墨组、压敏模块、螺旋电感及隔板,石墨组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螺旋电感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电极与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压敏模块串联于第二电极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串联接入电器工作电路中,第二电极与零线电性连接。由于螺旋电感呈平板状,且将其贴设于隔板的一侧,并与隔板平行,这样,螺旋电感及隔板将占用较小的底座安装空间。同时将石墨组贴设于隔板的另一侧,且将压敏模块贴设于螺旋电感的外侧面,这样,石墨组、压敏模块、隔板及螺旋电感于底座上的布置紧凑,节省了安装空间,利于电涌保护器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防雷设备的
,尤其涉及电涌保护器
技术介绍
雷电过电压、雷击电磁脉冲及线路中供电电压异常突变时,常出现电涌(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并造成用电系统和用电设备损坏,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各式各样的电涌保护器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涌保护器用于抑制线路上的电涌,并泄放线路上的过电流。由于雷击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需要通过分级泄放的方法,将雷击能量逐步泄放到大地,因此,复合型的电涌保护器应运而生。以公开号为CN201247952Y的中国专利申请为例,其公开了“一种防水型单相B+C电源防雷箱,其中介绍了 B+C模块,B级模块由放电组件和触发电路组合而成,C级由压敏电阻组合而成,它们共同构成低压电源第1、Π级电涌保护”。其通过I级电涌泄放通道的密闭放电间隙泄放大部分电涌能量,减轻Π级电涌泄放通道的压敏电阻的负荷,从而形成I级和Π级电涌保护。然而,该防雷箱的结构不够紧凑,体积较大,不利于空间的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涌保护器,旨在解决现有电涌保护器占用安装空间、体积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电涌保护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间隔设有用于泄放过电流的石墨组、用于吸收过电流的压敏模块、呈平板状且用于降低过电流幅值的螺旋电感以及用于起绝缘作用的隔板,所述石墨组和所述螺旋电感分别贴设于所述隔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螺旋电感与所述隔板平行,所述压敏模块贴设于所述螺旋电感的外侧面,所述石墨组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螺旋电感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压敏模块串联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串联接入电器工作电路中,所述第二电极与零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电感为于平面上由内向外螺旋的旋体,所述旋体的外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旋体的内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有第一接口件,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有第二接口件,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有第三接口件,所述第一接口件和所述第二接口件于所述隔板的同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口件和所述第三接口件分别贴设于所述隔板的相背对两侧面,所述第三接口件贴设于所述螺旋电感的外侧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有第一桥接件,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有第二桥接件,所述压敏模块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一桥接件和所述第二桥接件上,所述第一桥接件和所述第二桥接件上分别设有插接弹片,所述压敏模块的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插接弹片插接的插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桥接件包括贴设于所述螺旋电感外表面的第一桥接体,所述第一桥接体的一端朝向所述螺旋电感弯折并形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搭接的搭勾,另一端朝背离所述螺旋电感的方向弯折并形成承接片;所述第二桥接件包括呈“U”状且夹贴于所述隔板的相对两侧面的第二桥接体,所述第二桥接体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电极搭接的搭接部,另一端朝背离所述螺旋电感的方向弯折并形成承接部,所述承接片和所述承接部分别设有所述插接弹片。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压敏模块电性连接且用于在所述压敏模块达到吸收能量峰值时使所述压敏模块开路的告警电路板。进一步地,所述压敏模块设有告警触点,所述告警电路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告警触点插接的告警弹片。进一步地,所述告警电路板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监控设备连接的接线端子。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的两端及所述下连接块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上连接块和所述下连接块之间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石墨片,相邻两所述石墨片之间设有起绝缘作用的隔片,所述上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石墨片电性连接的电容,或者,所述下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石墨片电性连接的电容。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底座对接且用于盖住所述石墨组、所述螺旋电感及所述隔板的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供所述压敏模块插设的台阶。本技术提供的电涌保护器的有益效果:上述电涌保护器采用了螺旋电感及隔板,螺旋电感呈平板状,将其贴设于隔板的一侧,并与隔板平行,这样,螺旋电感及隔板将占用较小的底座安装空间。同时,将石墨组贴设于隔板的与螺旋电感相背对的一侧,且将压敏模块贴设于螺旋电感的外侧面,这样,将石墨组和压敏模块贴设于隔板的相对两侧,使得石墨组、压敏模块、隔板及螺旋电感于底座上的布置紧凑,节省了安装空间,利于电涌保护器的小型化。此外,第一电极与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压敏模块串联于第二电极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串联接入电器工作电路中。即先将石墨组、螺旋电感及压敏电阻串联,再将螺旋电感两端串联接入电器工作电路中,最后将第二电极与零线电性连接。这样,当电器电路出现雷电过电压、雷击电磁脉冲或线路中供电电压异常突变时,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电涌,而电涌会产生过电流。此时,串联于电器电路中的螺旋电感会降低过电流的幅值,且大部分过电流会通过石墨组和零线泄放,小部分过电流会通过压敏模块,这样,减轻了压敏模块的负荷,避免了压敏模块发生过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在不包括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在不包括外壳和压敏模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的螺旋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的隔板、螺旋电感、石墨组、第一桥接件和第二桥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的隔板和石墨组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涌保护器的电路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电涌保护器10,底座11,石墨组12,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上连接块123,下连接块124,石墨片125,隔片126,电容127,压敏模块13,插脚131,告警触点132,螺旋电感14,旋体140,第一连接端141,第二连接端142,开槽1421,隔板15,第一接口件161,第二接口件162,第三接口件163,第一桥接件171,第一桥接体1711,搭勾1713,承接片1714,第二桥接件172,第一桥接体1712,搭接部1721,承接部1722,插接弹片18,告警电路板19,告警弹片191,接线端子192,外壳120,台阶1201,电器电路输入端Lin,电器电路输入端Lcmt,零线N。【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8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间隔设有用于泄放过电流的石墨组、用于吸收过电流的压敏模块、呈平板状且用于降低过电流幅值的螺旋电感以及用于起绝缘作用的隔板,所述石墨组和所述螺旋电感分别贴设于所述隔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螺旋电感与所述隔板平行,所述压敏模块贴设于所述螺旋电感的外侧面,所述石墨组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螺旋电感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压敏模块串联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串联接入电器工作电路中,所述第二电极与零线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叶来陈伟东赵胜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鹏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