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H型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58233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6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稳定性H型线夹,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线沟的线夹基体,所述线夹基体的左右两侧由线沟形成的上侧翼处分别连接有呈镰刀形的第一盖片,所述线夹基体的左右两侧由线沟形成的下侧翼向内弯曲,所述线夹基体的底部还设有两个分别向左右两侧伸展的呈镰刀形的第二盖片,所述第二盖片与下侧翼之间形成镰刀形的容纳空间,压接时,所述第一盖片伸入所述镰刀形的容纳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压接后,第一盖片的两侧面分别与下侧翼和第二盖片的相应面结合,因此,相比现有线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压接部位的结合面积得到大大增加,从而有效增强了压接部位的结合力,提高了连接强度,压接部位不易涨开,保证了导线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导线连接器材,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稳定性H型线夹
技术介绍
线夹(或称接线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力金具,广泛使用于架空高压线路与低压电力线路杆塔的跳线、分歧线,各种电力设备的引线、接户线、进屋线等导线的压接;地下低压铝制电力线路手孔内连接线、分歧线、引上线及进屋导线的压接以及屋内低压铝制电力线路非张力线段间,连接线、分歧线、各种电力设备低压侧引线等的压接等。现有一种H型线夹,它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线沟的线夹基体以及分别连接在线夹基体左右两侧的呈镰刀形的盖片。使用时,需要将安装好压模的液压钳扣入线夹的压接部位进行压接。上述结构的线夹虽然具有使用方便、电流导通效果好的优点,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压接部位容易涨开、稳定性差,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合力强,能够保证导线的连接稳定性的高稳定性H型线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稳定性H型线夹,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线沟的线夹基体,所述线夹基体的左右两侧由线沟形成的上侧翼处分别连接有呈镰刀形的第一盖片,所述线夹基体的左右两侧由线沟形成的下侧翼向内弯曲,所述线夹基体的底部还设有两个分别向左右两侧伸展的呈镰刀形的第二盖片,所述第二盖片与下侧翼之间形成镰刀形的容纳空间,压接时,所述第一盖片伸入所述镰刀形的容纳空间内。进一步的,所述线沟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所述下侧翼顺着线沟的弧度向内弯曲。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盖片的自由端部向外超出下侧翼的自由端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盖片的自由端部内侧面设置成锯齿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压接后,第一盖片的两侧面分别与下侧翼和第二盖片的相应面结合,因此,相比现有线夹,本技术压接部位的结合面积得到大大增加,从而有效增强了压接部位的结合力,提高了连接强度,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压接部位不易涨开,保证了导线的连接稳定性,消除完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压接初期状态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I线夹基体、11线沟、12上侧翼、13下侧翼、2第一盖片、3第二盖片、23容纳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高稳定性H型线夹,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线沟11的线夹基体I,所述线夹基体I的左右两侧由线沟11形成的上侧翼12处分别连接有呈镰刀形的第一盖片2,所述线夹基体I的左右两侧由线沟11形成的下侧翼13向内弯曲,所述线夹基体I的底部还设有两个分别向左右两侧伸展的呈镰刀形的第二盖片3,所述第二盖片3与下侧翼13之间形成镰刀形的容纳空间23,压接时,所述第一盖片2伸入所述镰刀形的容纳空间23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沟11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所述下侧翼13顺着线沟11的弧度向内弯曲。采用上述结构,易于制造,进一步增大结合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片3的自由端部向外超出下侧翼13的自由端部。采用上述结构,也能够进一步增大结合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片3的自由端部内侧面设置成锯齿面。在压接过程的初期,第二盖片3的自由端部与下侧翼13之间的间距还很大,不会影响第一盖片2向内移动,而压接完成后,该锯齿面能够进一步增大结合力,提高连接稳定性。参见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高稳定性H型线夹在压接的初期,先将第一盖片2慢慢弯曲伸入容纳空间23内,然后用液压钳压接,待压接完成后,第一盖片2的两侧面分别与下侧翼13和第二盖片2的相应面结合,因此,相比现有线夹,本技术压接部位的结合面积得到大大增加,从而有效增强了压接部位的结合力,提高了连接强度,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压接部位不易涨开,保证了导线的连接稳定性,消除完全隐患。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例子和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它做出各种修改或变化,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实质的情况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高稳定性H型线夹,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线沟(11)的线夹基体(I),所述线夹基体(I)的左右两侧由线沟(11)形成的上侧翼(12)处分别连接有呈镰刀形的第一盖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基体(I)的左右两侧由线沟(11)形成的下侧翼(13)向内弯曲,所述线夹基体(I)的底部还设有两个分别向左右两侧伸展的呈镰刀形的第二盖片(3),所述第二盖片(3)与下侧翼(13)之间形成镰刀形的容纳空间(23),压接时,所述第一盖片(2)伸入所述镰刀形的容纳空间(23)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H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沟(11)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所述下侧翼(13)顺着线沟(11)的弧度向内弯曲。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稳定性H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片(3)的自由端部向外超出下侧翼(13)的自由端部。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稳定性H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片(3)的自由端部内侧面设置成锯齿面。【专利摘要】本技术高稳定性H型线夹,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线沟的线夹基体,所述线夹基体的左右两侧由线沟形成的上侧翼处分别连接有呈镰刀形的第一盖片,所述线夹基体的左右两侧由线沟形成的下侧翼向内弯曲,所述线夹基体的底部还设有两个分别向左右两侧伸展的呈镰刀形的第二盖片,所述第二盖片与下侧翼之间形成镰刀形的容纳空间,压接时,所述第一盖片伸入所述镰刀形的容纳空间内。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压接后,第一盖片的两侧面分别与下侧翼和第二盖片的相应面结合,因此,相比现有线夹,本技术压接部位的结合面积得到大大增加,从而有效增强了压接部位的结合力,提高了连接强度,压接部位不易涨开,保证了导线的连接稳定性。【IPC分类】H01R11/09, H01R4/18【公开号】CN205211956【申请号】CN201521089866【专利技术人】张宝, 陈树青, 卜应松, 王程, 潘洋, 吴云峰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安徽滁州市城郊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日】2016年5月4日【申请日】2015年12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稳定性H型线夹,包括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线沟(11)的线夹基体(1),所述线夹基体(1)的左右两侧由线沟(11)形成的上侧翼(12)处分别连接有呈镰刀形的第一盖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基体(1)的左右两侧由线沟(11)形成的下侧翼(13)向内弯曲,所述线夹基体(1)的底部还设有两个分别向左右两侧伸展的呈镰刀形的第二盖片(3),所述第二盖片(3)与下侧翼(13)之间形成镰刀形的容纳空间(23),压接时,所述第一盖片(2)伸入所述镰刀形的容纳空间(23)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陈树青卜应松王程潘洋吴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滁州市城郊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