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与液晶显示集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5654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6 20:47
本新型公开一种触摸与液晶显示集成模块,包括顶层偏光片、顶层ITO导电层、顶层玻璃、触摸液晶组、底层ITO导电层、底层玻璃以及底层偏光片,触摸液晶组包括第二ITO导电层、绝缘层、第三ITO导电层及液晶层,第二ITO导电层与第三ITO导电层之间设置绝缘层,第三ITO导电层下端设置液晶层;液晶层包括上配向膜和下配向膜及液晶分子;顶层ITO导电层及第二ITO导电层为触摸功能的控制部,第三ITO导电层为液晶显示的控制部,控制部上包含控制液晶显示的信号电极,底层ITO导电层上设液晶显示的扫描电极引线,液晶显示的信号电极与扫描电极构成液晶层的控制电极。本新型的显示集成模块,触摸灵敏,结构简单,简化生产流程及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摸与液晶显示集成模块
技术介绍
触摸屏作为最新的人机交互技术,是一种透明的输入系统。使用者只要用手指或电子笔轻轻地触及显示屏的文字或图案,就能实现操作摆脱对鼠标和键盘的过分依赖,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截了当。而现有的触摸屏包括两种电阻屏和电容屏,但对需日以优化产品性能,电阻屏已不能满足需求,选用电容屏已成为必然趋势。电容式触控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电容式触控屏通常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当用户的手指触摸在电容式触控屏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电容式触控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可以视为导体),于是手指从电容式触控屏表面的触控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电容式触控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现有的大多数电子产品的液晶显示及触摸采用的是将触摸面板设置在液晶面板上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在显示屏的上方增加了一个用于感应使用者触摸位置的Sensor,没有Sensor的情况下显示屏仍然可以正常显示,只是不能感应使用者的触摸指令。由于在显示屏上方多了一个Sensor。如此触摸显示屏相对于非触摸显示屏,厚度会更厚,生产流程相对复杂且触摸面板与液晶面板之间存在空气层,触摸面板的厚度及性能已不能满足对“超薄”产品以及生产工艺与成本优化的需求,而将触摸面板功能与液晶面板一体化的研究则日渐盛行。触摸面板和液晶面板的一体化包括“In-cell”方法和“On-cell”方法以及OGS工艺方法。现有的触摸屏的生成工艺及应用因产品工艺以及良率的要求,使得相应的运用举步维艰或是应其复杂的工艺及处理要求,而不使的生产制造的门槛很高,对于一般的触摸屏及显示屏生产厂家而言,要克服的技术难关是巨大的,是不能满足其发展及其实际利益的。并且,对于高精准、高像素的触摸液晶显示屏,采用现有流行的TFT技术进行设计的,随着大屏幕尺寸增大时,因其像素阵列的过于庞大,其需求的芯片处理能力的是倍数增加,其植入触摸控制器的数目也增加,这带来的是触摸液晶显示屏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且生产成本及技术难度增加,生产的厂家或商家受限,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触摸与液晶显示集成模块,该集成的模块,触摸灵敏,结构简单,简化生产流程及节约生产成本。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触摸与液晶显示集成模块,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顶层偏光片、顶层ITO导电层、顶层玻璃、触摸液晶组、底层ITO导电层、底层玻璃以及底层偏光片;其中,所述触摸液晶组包括第二 ITO导电层、绝缘层、第三ITO导电层以及液晶层,所述第二 ITO导电层与第三ITO导电层之间设置所述绝缘层,所述第三ITO导电层下端设置所述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上配向膜和下配向膜,且所述上配向膜和下配向膜之间填充液晶分子;所述顶层ITO导电层和第二 ITO导电层构成触摸功能的控制部,且在所述顶层ITO导电层及第二 ITO导电层整区域内布置有相匹配的触摸控制电极;所述第三ITO导电层为液晶显示的控制部,所述液晶显示信号控制部包含控制液晶显示的信号电极(Segment电极),且布满整第三ITO导电层区域,所述底层ITO导电层上设液晶显示的扫描电极(Common电极)引线,所述液晶显示的信号电极与扫描电极构成所述液晶层的控制电极;所述触摸控制电极和所述液晶层的控制电极通过ITO导电介质引线与对应的控制IC电连接,控制显示及触摸。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层防反光涂层,该防反光涂层设置于所述顶层ITO导电层之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层玻璃和底层玻璃厚度为0.4mm?0.4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ITO导电介质引线宽度为0.05mm?0.1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层偏光片和底层偏光片为PVA偏光片或TAC偏光片或PET偏光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液晶显示区域内植入对应的触摸传感器(ΙΤ0Sensor),省略一层用于触摸的玻璃,但又能使本触摸与液晶显示集成模块具有显示功能时又具有触摸功能,且具有以下效果:1.触摸屏的删减,无需单独设计触摸屏,减少设计成本;2.触摸屏的删减,无需在液晶面板上贴合触摸屏,使要求具有触摸及液晶显示的面板厚度减小,减小应多次贴合而造成的触摸与液晶屏粘合不牢固、触摸与液晶屏之间易产生异物的发生,优化产品性能;3.触摸屏的删减,简化生产工艺流程,节约产品生产、组装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新型的结构层次分布图。图中,1.顶层偏光片,2.顶层ITO导电层,3.顶层玻璃,4.第二ITO导电层,5.绝缘层,6.第三ITO导电层,7.上配向膜,8.下配向膜,9.底层ITO导电层,10.底层玻璃,11.底层偏光片,A表不触摸部分,B表不液晶显不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显示本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一种触摸与液晶显示集成模块,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顶层偏光片1、顶层ITO导电层2、顶层玻璃3、触摸液晶组、底层ITO导电层9、底层玻璃10以及底层偏光片11;其中,所述触摸液晶组包括第二ITO导电层4、绝缘层5、第三ITO导电层6以及液晶层,所述第二 ITO导电层4与第三ITO导电层6之间设置所述绝缘层5,所述第三ITO导电层6下端设置所述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上配向膜7和下配向膜8,且所述上配向膜7和下配向膜8之间间隔一定间距,该间距内填充用于显示的液晶分子(图中上配向膜7和下配向膜8之间的呈阶梯状的线标示液晶分子,实际中,液晶分子是均匀分布的);所述顶层ITO导电层2和第二 ITO导电层4构成触摸功能的控制部,且在所述顶层ITO导电层2及第二ITO导电层4整区域内布置有相匹配的触摸控制电极(图中未显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设计中,顶层ITO导电层上设置有用于触摸检测定位X方向定位的电极,第二ITO导电层上设置有用于触摸检测定位Y方向定位的电极,通过检测X、Y方向上的坐标,从而实现触摸功能的定位;所述第三ITO导电层6为液晶显示的控制部,所述液晶显示信号控制部包含控制液晶显示的信号电极(Segment电极,图中未显示),且布满整第三ITO导电层6区域,所述底层ITO导电层9上设液晶显不的扫描电极(Common电极,图中未显不)引线,所述液晶显示的信号电极与扫描电极构成所述液晶层的控制电极;所述触摸控制电极和所述液晶层的控制电极通过ITO导电介质引线与对应的控制IC电连接,控制IC通过匹配的端口连接外部控制器,从而控制液晶显示及触摸。还包括一层防反光涂层(图中未显示),该防反光涂层设置于所述顶层ITO导电层2之上,保护所述顶层ITO导电层2。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顶层玻璃3和底层玻璃10厚度为0.4mm?0.45mm;所述ITO导电介质引线宽度为0.05mm?0.1mm;所述顶层偏光片I和底层偏光片11为PVA偏光片或TAC偏光片或PET偏光片。本新型通过在液晶显示的区域内植入触摸传感器(ΙΤ0Sensor),使具有该结构的液晶显示屏在具有显示功能时又具有触摸功能,触摸屏的删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与液晶显示集成模块,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顶层偏光片、顶层ITO导电层、顶层玻璃、触摸液晶组、底层ITO导电层、底层玻璃以及底层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液晶组包括第二ITO导电层、绝缘层、第三ITO导电层以及液晶层,所述第二ITO导电层与第三ITO导电层之间设置所述绝缘层,所述第三ITO导电层下端设置所述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上配向膜和下配向膜,且所述上配向膜和下配向膜之间填充液晶分子;所述顶层ITO导电层和第二ITO导电层构成触摸功能的控制部,且在所述顶层ITO导电层及第二ITO导电层整区域内布置有相匹配的触摸控制电极;所述第三ITO导电层为液晶显示的控制部,所述液晶显示信号控制部包含控制液晶显示的信号电极,且布满整第三ITO导电层区域,所述底层ITO导电层上设液晶显示的扫描电极引线,所述液晶显示的信号电极与扫描电极构成所述液晶层的控制电极;所述触摸控制电极和所述液晶层的控制电极通过ITO导电介质引线与对应的控制IC电连接,控制显示及触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翼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通华液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