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防冲击装置以及马达制动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4825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压防冲击装置以及马达制动器,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制动器油腔中的冲击压力过大的技术问题。该油压防冲击装置,包括柱状本体以及设置在柱状本体上的液压油通孔,柱状本体的周向外壁与待缓冲的液压油路内壁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柱状本体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的一段待缓冲的液压油路的深度方向相一致或存在夹角;液压油通孔的导通面积小于待缓冲的液压油路的导通面积。该马达制动器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油压防冲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降低马达制动器油腔中的冲击压力,保护马达中的关键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油压防冲击装置以及设置该油压防冲击装置的马达制动器。
技术介绍
制动器是工程机械上应用的一种核心零部件。工程机械上用的行星减速机、变速箱和驱动桥都已经广泛采用了湿式多盘制动器,且湿式多盘制动器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马达作为动力的输入端,转速快,扭矩小。介于马达输入的扭矩小,现在越来越多的制动器厂家将制动器由动力的输出端设计到动力的输入端,这样就可以使制动器的结构尺寸大大降低。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经过对现有制动器制动扭矩和油压关系测试得到如图1曲线,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制动后解除制动时,会出现油压冲击,对于减速机、变速箱或驱动桥的轮边制动器来说,这种冲击对其影响不会很大。但对于马达来说,由于马达中的部件和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相当对较高,任何较大的冲击都有可能造成零件表面的破坏,造成马达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至少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油压防冲击装置以及设置该油压防冲击装置的马达制动器,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制动器油腔中的冲击压力过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方便拆装、结构简单)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压防冲击装置,包括柱状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柱状本体上的液压油通孔,其中:所述柱状本体的周向外壁与待缓冲的液压油路内壁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柱状本体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的一段所述待缓冲的液压油路的深度方向相一致或存在夹角;所述液压油通孔的导通面积小于所述待缓冲的液压油路的导通面积。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为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柱状本体为金属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柱状本体上还设置有扳动结构,扳手能通过所述扳动结构将所述油压防冲击装置从所述待缓冲的液压油路拧出。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扳动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柱状本体内的扳动沉孔,所述扳动沉孔的底面与所述液压油通孔相连通,所述扳动沉孔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多边形。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扳动沉孔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正六边形。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柱状本体设置所述液压油通孔的一端沿背离所述扳动结构的方向外轮廓尺寸逐渐缩小。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液压油通孔的深度尺寸与其内径尺寸的比值为1.5?2.5。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液压油通孔的内径尺寸为0.8mm?1.6_。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马达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壳体以及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油压防冲击装置,所述制动器壳体上设置有制动液压油通路,其中:所述待缓冲的液压油路为所述制动液压油通路,或者,所述制动液压油通路上连接有液压接头,所述待缓冲的液压油路为液压接头内与所述制动液压油通路连通的油道。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油压防冲击装置中的柱状本体的周向外壁与待缓冲的液压油路内壁能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故而可以根据需要在待缓冲的液压油路内壁安装本技术油压防冲击装置,以利用本技术液压油通孔的边棱对经由待缓冲的液压油路进入的液压油起到缓冲作用,当本技术应用于马达制动器时,本技术可以避免液压油冲击力过大而对制动器油腔造成损坏,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制动器油腔中的冲击压力过大的技术问题。此外,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制动器油腔中的冲击压力,保护马达中的关键部件,同时也防止其他液压元件由于液压系统的波动,误开启,造成误操作,过滤掉液压系开启时大的波动和冲击,使整机在运行时更加平稳。【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使用现有的马达制动器检测得出的制动扭矩曲线、油压曲线(其部分区段为冲击油压曲线)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制动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制动器的一张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油压防冲击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使用本技术马达制动器检测得出的制动扭矩曲线、油压曲线(其部分区段为冲击油压曲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轴承;2、转动轴;3、摩擦片组;4、活塞;5、0型圈;6、压缩弹簧;7、制动器壳体;70、待缓冲的液压油路;80、液压油通孔;81、柱状本体;83、扳动沉孔;A、制动扭矩曲线;B、油压曲线;B1、冲击油压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5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技术的内容以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技术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技术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技术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技术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冲击功能、结构简单,方便装配的油压防冲击装置以及设置该油压防冲击装置的马达制动器。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压防冲击装置,包括柱状本体81以及设置在柱状本体81上的液压油通孔80,其中:柱状本体81的周向外壁与待缓冲的液压油路70内壁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柱状本体81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的一段待缓冲的液压油路70的深度方向相一致或存在夹角(优选为相一致);液压油通孔80的导通面积小于待缓冲的液压油路70的导通面积。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油压防冲击装置中的柱状本体81的周向外壁与待缓冲的液压油路70内壁能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故而可以根据需要在待缓冲的液压油路70内壁安装上本技术,以利用本技术液压油通孔80的边棱对经由待缓冲的液压油路70进入的液压油起到缓冲作用,当本实用新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压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柱状本体上的液压油通孔,其中:所述柱状本体的周向外壁与待缓冲的液压油路内壁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柱状本体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的一段所述待缓冲的液压油路的深度方向相一致或存在夹角;所述液压油通孔的导通面积小于所述待缓冲的液压油路的导通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国国吕昌马倩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