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4635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其中,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包括设于动力舱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舱内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进风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挡风板能够使通过所述进风口导入的气流沿曲线进入所述动力舱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动力舱内的进风口对应位置设有挡风板,能够将动力舱进行较好密封,使动力舱内部产生的噪声向外的辐射得到有效控制,挡风板能够使通过进风口导入的气流沿曲线进入动力舱内,使进风流道远离发动机的发热区域,使通过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不被加热,在有效降低噪声的同时提高了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舱独立散热系统的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
技术介绍
噪声是仅次于水和空气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在各种噪声污染中,建筑施工噪声处于首位,而建筑施工噪声又是大量使用工程机械而产生的。对工程机械产品进行减振降噪研究是倡导绿色环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国外工程机械企业对振动噪声持续深入研究,引领了该领域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出低噪音的高品质产品,不断推动政府颁布新法规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建立技术与市场壁皇。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工程机械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工程机械减振降噪技术水平,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得优势。冷却风扇作为工程机械的主要噪声来源,甚至最大噪声源,是工程机械噪声控制的主要难题之一。在工程车辆上,冷却风扇一般应用于动力舱的散热系统中,动力舱内设有发动机等动力装置,动力舱的散热系统还包括散热器等,由于风扇吸风式散热比吹风式散热效率高,并考虑整车行驶方向,带有独立散热系统的风扇往往安装在散热器后面,位于车辆动力舱的最后端。现有技术中根据不同的散热需求来改变冷却风扇的转速,控制散热器的散热功率,有效解决发动机高转速而散热需求低情况下的散热功率过盈问题,使整机散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现有的散热风道结构虽然可以较好地实现散热功能,但是噪声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直接辐射出来,内部缺少有效的消声结构,内部吸音材料也不能发挥最佳效果,使得发动机罩的隔声降噪效果差,且风阻较大。解决散热系统噪声的方法一般分为主动方法和被动方法,主动方法主要对冷却风扇本身进行优化匹配,使其辐射噪声得到降低,被动方法主要对冷却风扇的风道结构进行降噪设计,有效阻止其噪声向外传递,两种方法对于整车的噪声控制缺一不可,尤其目前冷却风扇本身的优化匹配已经接近技术极限,改进效果相对有限,对冷却风扇的风道结构进行降噪设计成为工程车辆噪声控制的突破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其能够有效降低动力舱噪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其包括设于动力舱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舱内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进风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挡风板能够使通过所述进风口导入的气流沿曲线进入所述动力舱内。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舱顶部的上端进风口和设于所述动力舱两侧的侧向进风口,所述挡风板包括与所述上端进风口配合的上端挡风板,以及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向进风口配合的两个侧向挡风板。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设有进风百叶窗结构。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百叶窗结构的叶片倾斜设置,与所述挡风板形成V型风道。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有出风百叶窗结构。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百叶窗结构整体呈圆形,所述出风百叶窗结构的各叶片呈发散状布置,与所述动力舱内的冷却风扇的叶片布置相适配。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舱的顶板、底板和所述挡风板围成动力舱内消声降噪腔。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舱的顶板、底板和所述挡风板上均设有吸声材料。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还包括散热器、导风罩和冷却风扇,沿曲线进入所述动力舱内的气流进入所述散热器带走热量,在所述导风罩的导流作用下,经过所述冷却风扇呈螺旋状排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动力舱内的进风口对应位置设有挡风板,能够将动力舱进行较好密封,使动力舱内部产生的噪声向外的辐射得到有效控制,挡风板能够使通过进风口导入的气流沿曲线进入动力舱内,使进风流向远离发动机的发热区域,使通过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不被加热,在有效降低噪声的同时提高了散热性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动力舱纵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视不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动力舱横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不意图;图6(a)为本技术提供的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出风百叶窗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主视不意图。附图中标号:1-发动机罩;2-上端进风口; 3-侧向进风口; 4-出风口; 5-导风罩;6-散热器;7-冷却风扇;8-动力舱的底板;9-车架;10-发动机;11-上端挡风板;12-消声器;13-空滤;14-侧向挡风板;15-动力舱的顶板;16-出风百叶窗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沮围的限制。如图2所示,动力舱设于工程车辆的后端,动力舱内用于设置发动机10、空滤13、消声器12和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动力舱包括发动机罩I,发动机罩I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车架9上。本技术提供的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在不影响散热效果的同时,可有效控制动力舱内部的发动机10、冷却风扇7等工作引起的噪声,有效降低工程车辆的机外噪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包括设于动力舱上的进风口2,3和出风口4,进风口 2,3的设置位置远尚动力舱内的发动机10位置,如图2、图4所不,本技术提供的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还包括设于动力舱内的挡风板11,14、散热器6、导风罩5和冷却风扇7,挡风板11,14的设置位置与进风口 2,3的位置相对应。挡风板11,14能够使通过进风口2,3导入的气流沿曲线进入动力舱内,且能够避开发动机10的发热区域,避免被加热,沿曲线进入动力舱内的气流进入散热器6带走热量,在导风罩5的导流作用下,经过冷却风扇7呈螺旋状流动,最后从出风口 4排出。本技术通过在动力舱内的进风口2,3对应位置设有挡风板11,14,能够将动力舱进行较好密封,使动力舱内部产生的噪声向外的辐射得到有效控制,挡风板11,14能够使通过进风口2,3导入的气流沿曲线进入动力舱内,使进风流道远离发动机10的发热区域,使通过进风口 2,3进入的气流不被加热,提高了散热性能。如图2-5所示,进风口 2,3可以包括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动力舱上的进风口(2,3)和出风口(4),以及设于所述动力舱内的挡风板(11,14),所述挡风板(11,14)与所述进风口(2,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挡风板(11,14)能够使通过所述进风口(2,3)导入的气流沿曲线进入所述动力舱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彦波刘汉光李萌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