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生命探测机器人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798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生命探测机器人装备,箱体的两侧对称安装有行走机构单元,云台单元安装在箱体上,具有实现旋转自由度的旋转关节臂及安装在旋转关节臂上、实现俯仰自由度的俯仰关节臂,视频载荷单元安装在俯仰关节臂上、随俯仰关节臂俯仰摆动和随旋转关节臂旋转,声音载荷单元、雷达生命探测载荷单元分别安装在旋转关节臂上、随旋转关节臂旋转;云台单元、视频载荷单元、声音载荷单元、雷达生命探测载荷单元分别与安装在箱体内的控制单元相连,控制单元通过安装在箱体上的无线通讯与速传单元和后方控制台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代替救援人员进入废墟现场执行搜救任务,减少救援人员伤亡,显著的提供幸存者搜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探测人体生命体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生命探测机器人装备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中国大陆进入了新的地震活跃期,始终面临着强烈地震的威胁。国家高度重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如何实施科技救援,提高地震废墟环境现场幸存者搜索效率、减少伤害,是灾后现场救援面临的重要难题。传统的救援方法依靠搜救犬的嗅觉、求救声、以及搜救人员的直觉来判断,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救援快速、准确的响应需求,将逐步被声学、光学、微波等生命探测装置所代替。然而,声学、光学、微波等探测装置获取的生命信息单一,需要救援人员进入废墟现场布设,余震、建筑物二次坍塌时刻威胁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机器人技术在美国911事件中的成功应用和经验,为震后灾害救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生命探测装置的上述不足,解决地震灾后废墟下压埋幸存者搜索与救援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生命探测机器人装备。该机器人装备用于灾后现场废墟环境幸存者搜索,深入到废墟内部,克服温度、湿度、地形等不利因素影响,穿透砖混建筑结构、木材、烟气等障碍介质,探测与搜索生命迹象,并能够实时监控幸存者的生命信息,同时为救援人员提供救援通道信息,实现非接触、穿透力强、远距离幸存者搜救,为地震现场救援提供装备保障和决策支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行走机构单元、箱体、云台单元、视频载荷单元、声音载荷单元、雷达生命探测载荷单元、控制单元及无线通讯与速传单元,其中箱体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实现在复杂废墟环境下行走的行走机构单元,两侧所述行走机构单元的驱动动力源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云台单元安装在箱体上,具有实现旋转自由度的旋转关节臂及安装在该旋转关节臂上、实现俯仰自由度的俯仰关节臂,所述视频载荷单元安装在俯仰关节臂上、随俯仰关节臂俯仰摆动和随旋转关节臂旋转,所述声音载荷单元、雷达生命探测载荷单元分别安装在旋转关节臂上、随旋转关节臂旋转;所述云台单元、视频载荷单元、声音载荷单元、雷达生命探测载荷单元及行走机构单元的驱动动力源分别与安装在箱体内的控制单元相连,该控制单元通过安装在所述箱体上的无线通讯与速传单元和后方控制台连接。其中:所述云台单元安装在箱体的一侧,该箱体的另一侧设有提高机器人装备越障能力的辅助支撑单元;所述辅助支撑单元包括连杆、支撑板、传动机构及驱动电机C,该驱动电机C安装在所述箱体内、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连杆转动安装在箱体另一侧的外表面,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C相连、由所述驱动电机C驱动旋转,在所述连杆上连接有支撑板,该支撑板随所述连杆转动实现展开或收拢;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及被动轮,该主动轮与所述驱动电机C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被动轮安装在连杆上、与该连杆连动,并与所述主动轮啮合传动;所述视频载荷单元包括红外热成像相机及红外摄像头,该红外热成像相机及红外摄像头分别安装在所述俯仰关节臂上,随俯仰关节臂俯仰摆动;所述声音载荷单元包括拾音器及扬声器,该拾音器及扬声器均安装在所述旋转关节臂上,随旋转关节臂转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能够代替救援人员进入废墟现场执行搜救任务,减少救援人员伤亡,探测方式有效的与人工搜索技术相结合,显著的提供幸存者搜索效率。2.本专利技术的箱体上设置了辅助支撑单元,既可提高机器人装备的越障能力,又能防止机器人装备倾翻。3.本专利技术集成了多个传感器,可实现废墟内部大范围黑暗环境下幸存者非接触式探测。4.本专利技术不仅实现幸存者搜索,也可实现救援队员与幸存者的语音交流以及生命体征呼吸信号监控。5.本专利技术采用被动地形适应轮履复合移动结构,具有良好的废墟地形环境适应能力、遥控操纵简单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行走机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云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行走机构单元,2为箱体,3为辅助支撑单元,4为云台单元,5为红外热成像相机,6为红外摄像头,7为拾音器,8为扬声器,9为雷达生命探测单元,10为无线通讯与速传单元,11为驱动电机A,12为驱动电机B,13为驱动电机C,14为云台固定基座,15为旋转关节臂,16为俯仰关节臂,17为主动轮,18为被动轮,19为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行走机构单元1、箱体2、辅助支撑单元3、云台单元4、视频载荷单元、声音载荷单元、雷达生命探测载荷单元、控制单元及无线通讯与速传单元10,其中箱体2的两侧安装有行走机构单元I,在箱体2前进方向的头部设有云台单元4、尾部中央设有辅助支撑单元3,两侧的行走机构单元1、箱体2以及辅助支撑单元3构成了机器人装备的移动平台。云台单元4安装在箱体2上,具有实现旋转自由度的旋转关节臂15及安装在该旋转关节臂15上、实现俯仰自由度的俯仰关节臂16,视频载荷单元安装在俯仰关节臂16上、随俯仰关节臂16俯仰摆动和随旋转关节臂15旋转,声音载荷单元、雷达生命探测载荷单元分别安装在旋转关节臂15上、随旋转关节臂15旋转;云台单元4、视频载荷单元、声音载荷单元、雷达生命探测载荷单元及行走机构单元I的驱动动力源分别与安装在箱体2内的控制单元相连,该控制单元通过安装在箱体2上的无线通讯与速传单元10与人工操控的后方控制台连接。两侧的行走机构单元I对称设置。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行走机构单元I为现有技术,采用2012年I月11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2310403A专利技术专利“具有自适应能力的轮-履复合变形移动机器人”中的轮一履复合移动模块,行走机构单元I可根据地形环境被动地改变形状,以适应救援废墟现场环境,实现在复杂废墟环境下行走。两侧行走机构单元I的驱动动力源安装在箱体2内,分别为驱动电机AU及驱动电机B12,两侧的行走机构单元I分别由驱动电机Al I及驱动电机B12驱动。如图2、图5所示,辅助支撑单元3包括连杆19、支撑板20、传动机构及驱动电机C13,该驱动电机Cl3安装在箱体2内、与控制单元相连,连杆19转动安装在箱体2另一侧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生命探测机器人装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生命探测机器人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单元(1)、箱体(2)、云台单元(4)、视频载荷单元、声音载荷单元、雷达生命探测载荷单元、控制单元及无线通讯与速传单元(10),其中箱体(2)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实现在复杂废墟环境下行走的行走机构单元(1),两侧所述行走机构单元(1)的驱动动力源安装在所述箱体(2)内;所述云台单元(4)安装在箱体(2)上,具有实现旋转自由度的旋转关节臂(15)及安装在该旋转关节臂(15)上、实现俯仰自由度的俯仰关节臂(16),所述视频载荷单元安装在俯仰关节臂(16)上、随俯仰关节臂(16)俯仰摆动和随旋转关节臂(15)旋转,所述声音载荷单元、雷达生命探测载荷单元分别安装在旋转关节臂(15)上、随旋转关节臂(15)旋转;所述云台单元(4)、视频载荷单元、声音载荷单元、雷达生命探测载荷单元及行走机构单元(1)的驱动动力源分别与安装在箱体(2)内的控制单元相连,该控制单元通过安装在所述箱体(2)上的无线通讯与速传单元(10)和后方控制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张国伟郑怀兵梁志达常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