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万江专利>正文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1422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9:27
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上绝缘体、设置在上绝缘体上的上导电端子组、防电磁干扰隔片、下绝缘体和设置在下绝缘体上的下导电端子组,上导电端子组和下导电端子组以上绝缘体和下绝缘体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在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分别从上导电端子组和下导电端子组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接触;防电磁干扰隔片与屏蔽外壳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防电磁干扰隔片,在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具有防电磁干扰、讯号传输作业稳定、讯号传输作业效率高和可以正反插接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连接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为电子装置上常见的电子零组件,可与其他电子装置上的匹配电连接器相互接驳,进而供两电子装置之间进行讯号与电力的传输。现有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二组导电端子组、金属隔片和一金属壳体,两组导电端子组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上,可进行讯号传输,各导电端子组的焊接端与外部的电路板相互焊接,金属隔片设置在两组导电端子组之间,用于防电磁干扰。但是在这种结构的连接器中由于对接端和金属隔片分别接地,在传输高频信号时,就存在讯号传输作业不稳定、讯号传输作业效率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向社会提供一种讯号传输作业稳定、讯号传输作业效率高和结构简单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上绝缘体、设置在所述上绝缘体上的上导电端子组、防电磁干扰隔片、下绝缘体和设置在所述下绝缘体上的下导电端子组,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以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下绝缘体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所述上接触片和所述下接触片分别从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接触;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与所述屏蔽外壳接触。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上设置有接触凸部,所述接触凸部与所述屏蔽外壳接触。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还包括PCBA板,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中的端子焊接端分别焊接在所述PCBA板上。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还包括线缆,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中的端子焊接端分别与所述线缆电性连接。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下绝缘体一体成型形成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屏蔽外壳的容置空腔中。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上导电端子组一体成型制成的。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下绝缘体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一体成型制成的。本技术由于采用了防电磁干扰隔片,在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分别从上导电端子组和下导电端子组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接触;上导电端子组和下导电端子组以上绝缘体和下绝缘体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具有防电磁干扰、讯号传输作业稳定、讯号传输作业效率高、结构简单和可以正反插接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插接部在一体成型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所示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所示实施例与PCBA板焊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所示实施例与线缆焊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屏蔽外壳;11.容置空腔;12.插接部;21.上导电端子组;22.上绝缘体;23.上穿孔;31.下导电端子组;32.下绝缘体;33.下穿孔;4.防电磁干扰隔片;41.上接触片;42.接触凸部;43.下接触片。【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5,图1至图5所揭示的是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I。还包括上绝缘体22、设置在所述上绝缘体22上的上导电端子组21、防电磁干扰隔片4、下绝缘体32和设置在所述下绝缘体32上的下导电端子组31,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设置在所述上绝缘体22和所述下绝缘体32之间并一体成型形成插接部12,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1以所述上绝缘体22和所述下绝缘体32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使所述连接器正反插接。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41和下接触片43,所述上接触片41和所述下接触片43分别从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1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未画图)接触;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与所述屏蔽外壳接触。本实施例中,还包括PCBA板(请参见图6,如图6中所示的PCBA板100),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1中的端子焊接端分别焊接在所述PCBA板上,所述上绝缘体22和所述下绝缘体32与所述PCBA板成夹角。还包括线缆(请参见图7,如图7中所示的线缆200),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1中的端子焊接端分别与所述线缆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上设置有接触凸部42,所述接触凸部42与所述屏蔽外壳I接触。所述上绝缘体22和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体成型制成的,所述下绝缘体32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1—体成型制成的。本技术中,所述上绝缘体22通过所述上接触片41与上穿孔23的配合固定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的上表面上,所述下绝缘体32通过所述下接触片43与下穿孔33的配合固定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的下表面上,也就是说所述上绝缘体22和所述下绝缘体32通过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固定在一起。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41和下接触片43,所述上接触片41和所述下接触片43分别从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1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接触;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4与所述屏蔽外壳I接触,所述上导电端子组21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32以所述上绝缘体22和所述下绝缘体32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具有防电磁干扰、讯号传输作业稳定、讯号传输作业效率高、结构简单和可以正反插接等优点。【主权项】1.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上绝缘体、设置在所述上绝缘体上的上导电端子组、防电磁干扰隔片、下绝缘体和设置在所述下绝缘体上的下导电端子组,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以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下绝缘体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所述上接触片和所述下接触片分别从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接触;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与所述屏蔽外壳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上绝缘体、设置在所述上绝缘体上的上导电端子组、防电磁干扰隔片、下绝缘体和设置在所述下绝缘体上的下导电端子组,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以所述上绝缘体和所述下绝缘体之间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由其自身向上和向下一体成型有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所述上接触片和所述下接触片分别从所述上导电端子组和所述下导电端子组间穿过到外层与对插端接触;所述防电磁干扰隔片与所述屏蔽外壳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万江谢万山郑家茂
申请(专利权)人:谢万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