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缸水循环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1322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鱼缸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底缸、主缸和三角溢流区,三角溢流区底部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的底端连通有引水管,溢流管和引水管通过短箍相连接,引水管和底缸之间设有一个干湿分离屉,且干湿分离屉内设有双雨淋管,双雨淋管与引水管之间活动连接,引水管上安装有球阀;同时底缸内设有与干湿分离屉相配的物理过滤区和生化过滤区,生化过滤区内竖直安装有三组隔离板,形成四个区间,依次序为生化过滤槽Ⅰ、生化过滤槽Ⅱ、生化过滤槽Ⅲ和水泵槽,水泵槽内设有水泵,水泵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安装有止回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细菌处理能力,清洗方便,水循环通畅且流量调节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鱼缸废水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鱼缸水循环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鱼缸缸体透明,多为玻璃质地,可用来饲养热带鱼或者金鱼,从而起到观赏作用。观赏鱼在鱼缸内长期饲养的过程中会排放许多废物使鱼缸内的水变得浑浊,浊水不但使水的透明度下降,影响观赏效果,还会滋生细菌、繁衍病毒,影响鱼的健康。若要保证鱼的健康和观赏效果,需频繁的换水,这不仅费时费力,也会影响到鱼的健康,因此鱼缸内要有水循环过滤装置。目前,用于鱼缸的主缸的水循环过滤装置,一般分为上部过滤系统、外置桶过滤系统和底缸过滤系统等几种方式。其中,上部过滤系统存在噪音过大、保温性差、鱼类的排泄物容易堵塞系统等缺陷;外置桶过滤系统存在过滤水的体积有限、过滤桶不易清洗、能使用的过滤材料较少、不能满足大型鱼缸的过滤需求等缺陷。而底缸过滤系统可以克服上述缺陷,但是目前的底缸过滤系统仍不完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经常出现水管堵塞或水栗损坏现象,由于没有相应的水流调节机构,会导致鱼缸漏水或爆缸现象;二是细菌等微生物的处理能力不够,水质容易恶化,从而导致鱼类死亡;三是装置检修繁琐、不易拆卸,造成清洗困难,形成跌酸现象;四是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不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鱼缸水循环处理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细菌处理能力,清洗方便,控制方便,水循环通畅且流量调节方便,从而使整个系统成为稳定的生态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缸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底缸、主缸和设置于主缸一侧的三角溢流区,三角溢流区底部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的底端连通有引水管,引水管的底端与底缸相连通,所述溢流管和引水管通过短箍相连接,弓丨水管和底缸之间设有一个干湿分离屉,且干湿分离屉内设有双雨淋管,所述双雨淋管与引水管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引水管上安装有球阀,用于控制下水速度;同时底缸内设有与干湿分离屉相配的物理过滤区和生化过滤区,所述生化过滤区内竖直安装有三组隔离板,从而形成四个区间,依次序为生化过滤槽1、生化过滤槽π、生化过滤槽m和水栗槽,其中生化过滤槽I位于物理过滤区的正下方,生化过滤槽I与物理过滤区之间设置上下水层隔离板,且上下水层隔离板上开设有排水网孔,所述水栗槽内设有水栗,水栗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上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位于进水管的下方。进一步,所述底缸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生化过滤槽m和水栗槽之间的隔离板内,且加热装置配备有温控装置。进一步,所述进水管上端的管体折弯呈倒u型结构,所述进水管的末端为进水口,所述进水管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鱼缸侧面上,所述进水管末端安装有阀门来控制进水量。进一步,所述生化过滤槽I的底部和生化过滤槽Π的上部贯通,生化过滤槽Π的底部与生化过滤槽m的上部贯通,生化过滤槽m的底部和水栗槽的上部贯通。进一步,所述隔离板在位于生化过滤槽I和生化过滤槽π之间的下部位置设置有备用出水口。进一步,所述物理过滤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粗过滤层、细过滤层和吸附层;所述粗过滤层、细过滤层和吸附层依次填充有粗黑棉、硝化棉和纤维、以及活性炭。进一步,所述生化过滤槽1、生化过滤槽π和生化过滤槽m内部的过滤层分别采用的是藤棉、生化球和陶瓷环。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抽屉式干湿分离过滤,不仅可以增强过滤效果,增加氧的浓度,而且易于取出彻底清洗。2、本技术的进水管上安装有止回阀和控制进水量的阀门,引水管上安装有可控制下水速度的球阀,此外,溢流管和引水管通过短箍相连接,引水管和双雨淋管之间活动连接,从而使得水循环通畅且能流量调节方便,可有效避免爆缸或漏水等现象,并且便于安装拆卸。3、本技术的底缸过滤装置以分层结构设计,分为物理过滤区、生化过滤槽1、生化过滤槽π和生化过滤槽m,从而使得过滤更安全,细菌处理能力更强,节能同时又不失美观。4、该鱼缸水循环处理装置结构简单,工作安全可靠,控制方便,使用和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不意图;图中:1-主缸;2-底缸;3-三角溢流区;4-溢流管;5-短箍;6_引水管;61_球阀;7_干湿分离屉;71-双雨淋管;8-进水管;81-止回阀;82-阀门;83-进水口 ; 84-固定装置;21-物理过滤区;22-生化过滤槽I ; 23-生化过滤槽Π ; 24-生化过滤槽ΙΠ ; 25-水栗槽;251-水栗;26-上下水层隔离板;27-加热装置;28-隔离板;29-备用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鱼缸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底缸2、主缸I和设置于主缸一侧的三角溢流区3,三角溢流区3底部设置有溢流管4,溢流管4的底端连通有引水管6,溢流管4和引水管6通过短箍5相连接。引水管6和底缸2之间设有一个干湿分离屉7,且干湿分离屉7内设有双雨淋管71,干湿分离屉7为抽屉式结构,在清理干湿分离屉7的时候,其可以从工作部位抽出,进行彻底地清洗。双雨淋管71与引水管6之间活动连接,方便于安装拆卸,引水管6上安装有球阀61,用于控制下水速度。同时底缸2内设有与干湿分离屉7相配的物理过滤区21和生化过滤区,所述生化过滤区内竖直安装有三组隔离板28,从而形成四个区间,依次序为生化过滤槽122、生化过滤槽Π 23、生化过滤槽ΙΠ24和水栗槽25,其中生化过滤槽122位于物理过滤区21的正下方,生化过滤槽122与物理过滤区21之间设置上下水层隔离板26,且上下水层隔离板26上开设有排水网孔,水栗槽25内设有水栗251,水栗251连接有进水管8,且进水管8上安装有止回阀81,止回阀81位于进水管的下方靠近水栗251的位置。进水管8上端的管体折弯呈倒U型结构,进水管8通过固定装置84固定在鱼缸侧面上,进水管8的末端为进水口 83,进水管8的末端靠近进水口 83的部分安装有阀门82,用以来控制进水量。生化过滤槽122的底部和生化过滤槽Π23的上部贯通,生化过滤槽Π 23的底部与生化过滤槽ΙΠ24的上部贯通,生化过滤槽ΙΠ24的底部和水栗槽25的上部贯通。其中,生化过滤槽122、生化过滤槽Π23和生化过滤槽ΙΠ24内部的过滤层分别采用的是藤棉、生化球和陶瓷环。物理过滤区2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粗过滤层、细过滤层和吸附层,粗过滤层、细过滤层和吸附层依次填充有粗黑棉、硝化棉和纤维、以及活性炭。鱼缸内的水从干湿分离屉7经过物理过滤区21,再依次经过生化过滤槽122、生化过滤槽Π 23和生化过滤槽ΙΠ24,然后进入到水栗槽25,水栗槽25内的水栗251将过滤后的水送回到主缸I里。底缸2内还设有加热装置27,加热装置27位于生化过滤槽ΙΠ24和水栗槽25之间的隔离板28内,且加热装置27配备有温控装置。隔离板28在位于生化过滤槽122和生化过滤槽Π 23之间的下部位置设置有备用出水口 29。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鱼缸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底缸、主缸和设置于主缸一侧的三角溢流区,三角溢流区底部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缸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底缸、主缸和设置于主缸一侧的三角溢流区,三角溢流区底部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的底端连通有引水管,引水管的底端与底缸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和引水管通过短箍相连接,引水管和底缸之间设有一个干湿分离屉,且干湿分离屉内设有双雨淋管,所述双雨淋管与引水管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引水管上安装有球阀,用于控制下水速度;同时底缸内设有与干湿分离屉相配的物理过滤区和生化过滤区,所述生化过滤区内竖直安装有三组隔离板,从而形成四个区间,依次序为生化过滤槽Ⅰ、生化过滤槽Ⅱ、生化过滤槽Ⅲ和水泵槽,其中生化过滤槽Ⅰ位于物理过滤区的正下方,生化过滤槽Ⅰ与物理过滤区之间设置上下水层隔离板,且上下水层隔离板上开设有排水网孔,所述水泵槽内设有水泵,水泵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上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位于进水管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雅先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水尚空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