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0909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4:41
一种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盖与所述继电器本体的底座连接并将继电器本体一侧封闭,用于与接触器连接的导线从继电器本体内部经过所述盖上设置的开口槽伸出,所述开口槽包括多个限位槽孔和连接在多个限位槽孔间的轨道槽,导线可在开口槽的多个限位槽孔内移动以搭配不同高度和/或不同相间距的接触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通过在继电器盖上的接线套座设置限位槽,使得穿过限位槽的导线在一定的外力下可以上下移动以搭配不同高度、不同相间距的接触器,达到一种热继电器能够搭配多种不同型号的接触器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热继电器接入到保护线路时,总是会与相应的接触器进行配合,实现对线路的过载、断相等保护。而不同规格型号的接触器其接线处与挂钩孔的高度位置和相间距是不一致的,这样使热继电器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同一型号的热继电器不能够与更多的接触器配合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可靠的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种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I,其特征在于:盖2与所述继电器本体I的底座连接并将继电器本体I一侧封闭,用于与接触器连接的导线3从继电器本体I内部经过所述盖2上设置的开口槽401伸出,所述开口槽401包括多个限位槽孔和连接在多个限位槽孔间的轨道槽405,导线3可在开口槽401的多个限位槽孔内移动以搭配不同高度和/或不同相间距的接触器。进一步,所述的盖2上设有与接触器配合的接线套座4,所述的开口槽401设置在接线套座4上。进一步,所述接线套座4上设置有可供导线3竖直方向移动以搭配不同高度的接触器的开口槽401,开口槽401包括呈直线垂直于水平方向设置的多个限位槽孔(404、406),以及连接在多个限位槽孔之间的轨道槽405;导线3可延轨道槽405在多个限位槽孔内上下移动。进一步,所述接线套座4上设置有可供导线3水平方向移动以搭配不同相间距的接触器的开口槽,开口槽401包括呈直线平行于水平方向设置的多个限位槽孔,以及连接在多个限位槽孔之间的轨道槽405;导线3可延轨道槽405在多个限位槽孔内左右移动。进一步,所述接线套座4上设有可供导线3倾斜方向移动以搭配不同高度和不同相间距的接触器的开口槽401;开口槽401包括呈倾斜设置的多个限位槽孔,以及连接在多个限位槽孔之间的轨道槽405;导线3可延轨道槽405在多个限位槽孔内移动以搭配不同高度和不同相间距的接触器。进一步,所述轨道槽405包括第一侧边407和第二侧边408,第一侧边407与所述的多个限位槽孔相切连接,第二侧边408与所述的多个限位槽孔连接;轨道槽405的宽度与导线3直径相当,小于限位槽孔的直径,限位槽孔直径大于导线3直径,第二侧边408与限位槽孔连接形成限位凸起409对导线3进行限位。进一步,所述轨道槽405包括第三侧边407'和第四侧边408',所述第三侧边407'和第四侧边40V相互平行且与多个限位槽孔连接,第三侧边407'和第四侧边40V的中心线与多个限位槽孔的中心点连线重合,轨道槽405的宽度与导线3直径相当,小于限位槽孔直径,所述限位槽孔直径大于导线3直径,第三侧边407'和第四侧边408'与限位槽孔与连接形成限位凸起409对导线3进行限位。进一步,所述接线套座4呈阶梯方形凸起,第一方形凸起403与所述盖2连接,第二方形凸起402位于第一方形凸起403上方且面积小于第一方形凸起403,所述的开口槽401设置在第二方形凸起402的范围内,且至少有一个限位槽孔与第二方形凸起402的底边连通形成缺口 4021。进一步,所述盖2—侧为用于和继电器本体I卡接的卡扣结构201,所述盖2下方设置有与接触器连接的挂钩202,挂钩202下方设有与挂钩202连接的孔203。进一步,所述导线3在继电器本体I内的部分折弯成呈Z形的曲柄结构,通过两次折弯并从所述开口槽401伸出,且曲柄结构随着导线3在所述开口槽401内移动而移动,导线3在移动时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力并与限位槽孔周圈的限位凸起相触碰。本技术的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通过在继电器的盖上导线伸出孔设置限位槽,使得导线在一定的外力下可以移动,可以搭配不同高度、不同相间距的接触器,达到一种热继电器能够搭配多种不同型号的接触器使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开口槽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开口槽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I,盖2与继电器本体I的底座连接并将继电器本体I一侧封闭,用于与接触器连接的导线3从继电器本体I内部经过盖2设置的开口槽401伸出。所述开口槽401包括多个限位槽孔和连接在多个限位槽孔间的轨道槽405,所述导线3可在开口槽4的多个限位槽孔内移动以搭配不同高度和/或不同相间距的接触器。所述的盖2上设有与接触器配合的接线套座4,所述的开口槽401设置在接线套座4上。本技术的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通过在继电器盖上的接线套座设置限位槽,使得穿过限位槽的导线在一定的外力下可以在限位槽内移动以搭配不同高度、不同相间距的接触器,达到一种热继电器能够搭配多种不同型号的接触器使用的效果。如图2所示,热过载继电器上并排设有3个接线套座4,所述接线套座4上设置有可供导线3竖直方向移动以搭配不同高度的接触器的开口槽401,开口槽401包括呈直线垂直于水平方向设置的多个限位槽孔,以及连接在多个限位槽孔之间的轨道槽405,导线3可延轨道槽405在多个限位槽孔内上下移动。具体的,所述接线套座4中部设置有贯穿整个接线套座且可供导线3穿过的开口槽401,所述开口槽401呈条状弯曲,开口槽40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孔404和第二限位槽孔406,第一限位槽孔404和第二限位槽孔406都呈圆弧形且为上下关系,所述导线3可安放在第一限位槽孔404内和第二限位槽孔406内,所述开口槽401中间还设有竖直的轨道槽405供导线3从第一限位槽孔404位置转到第二限位槽孔407位置,进而在相应位置搭配不同高度型号的接触器。所述轨道槽405包括第一侧边407和第二侧边408,第一侧边407呈直线垂直于水平方向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孔404和第二限位槽孔406相切连接,第二侧边408呈直线垂直于水平方向且与第一限位槽孔404和第二限位槽孔406连接。轨道槽405的宽度与导线3直径相当,小于第一限位槽孔404和第二限位槽孔407直径,第一限位槽孔404和第二限位槽孔407直径大于导线3直径,第二侧边4087与第一限位槽孔404和第二限位槽孔407连接形成限位凸起409对导线3进行限位,使得导线3在非外力的自然状态下无法从第一限位槽孔404滑落到第二限位槽孔407,此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相对于第二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更加可靠的的对导线3进行限位。同时热过载继电器安装到接触器上后也可对导线3进行限位。所述开口槽401形状可以如图2所示为弯折弧形,当然也可以是如图3、图4那样的竖直和倾斜形状,只要满足导线3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上下或水平移动且设置有对导线有限位作用的限位槽即可。如图3所示,本技术开口槽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开口槽40V位于接线套座4中部,所述第二开口槽40V包括第三限位槽孔40V和第四限位槽孔406',第三限位槽孔40V和第四限位槽孔406'都呈圆弧形且为上下关系。所述第二开口槽401'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线可移动的热过载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盖(2)与所述继电器本体(1)的底座连接并将继电器本体(1)一侧封闭,用于与接触器连接的导线(3)从继电器本体(1)内部经过所述盖(2)上设置的开口槽(401)伸出,所述开口槽(401)包括多个限位槽孔和连接在多个限位槽孔间的轨道槽(405),导线(3)可在开口槽(401)的多个限位槽孔内移动以搭配不同高度和/或不同相间距的接触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承辉胡建国徐胜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