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0679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换热设备,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装置、换向组件、喷射器、气液分离器、室外节流装置、室内节流装置、室内换热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并联的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与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自所述第二连接端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上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与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自所述第一连接端向所述第二连接端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的通过设置两个四通阀的冷媒循环系统,可以有效延长冷媒循环系统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换热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及热交换
,特别设及一种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换热设备,如空调器、空气能热水器等都是通过冷媒循环来实现制冷或制热的。为 了提高冷媒循环的换热能力,在基本的冷媒循环系统中增加了一种能增加冷媒喷射压力的 喷射器。然而现有的带有喷射器的单四通阀的冷媒循环系统只能实现单制热循环或单制冷 循环。虽然可W通过设置两个四通阀的方式实现双循环(制冷循环与制热循环),但由于液 态冷媒中会携带有较多的冷冻油,而冷冻油会阻塞四通阀的毛细管,进而导致换热设备损 坏,严重降低了换热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设备,旨在有效延长换热设备的使用寿 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换热设备,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装 置、换向组件、喷射器、气液分离器、室外节流装置、室内节流装置、室内换热装置,W及控制 器;其中, 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对应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室外换 热装置的一端、所述喷射器的引射口 W及所述室内换热装置的一端; 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装置的另一端,第二连接端通过 所述室内节流装置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装置的另一端; 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并联的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由所述第一连接 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与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自所述第二连接 端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上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依次设有 第二电磁阀与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自所述第一连接端向所述第二连接端导通;[000引所述喷射器的进气口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一单向阀之间;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接于所述喷射器的出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 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通过所述室外节流装置连接于所 述第二电磁阀与第二单向阀之间的管路; 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室外节流装置与室内 节流装置。 优选地,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装置之间设有第一截止阀。 优选地,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室内换热装置之间设有第二截止阀。 优选地,所述换热设备为空调器,所述室内换热装置为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换热设备为空气能热水器,所述室内换热装置为热水器换热水箱的 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换热设备为空调热水器,所述换热设备包括两个所述室内换热装置, 其中一室内换热装置为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另一室内换热装置为热水器换热水箱的换 热器。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并联的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并在第一支路上 设置第一电磁阀与第一单向阀,在第二支路上设置第二电磁阀与第二单向阀,实现了制冷 与制热两种冷媒循环;相比现有的通过设置两个四通阀的冷媒循环系统,本技术的技 术方案可W有效延长冷媒循环系统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换热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W根据运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换热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技术中设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W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W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W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 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运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 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技术提出一种换热设备。 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换热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设备包括压缩机100、四通阀200、室外换热装置 300、换向组件400、喷射器500、气液分离器600、室外节流装置700、室内节流装置800、室内 换热装置900, W及控制器。其中,所述四通阀200的第一端口D、第二端口C、第Ξ端口S与第 四端口 E,对应连接所述压缩机100的排气口 102、所述室外换热装置300的一端、所述喷射器 500的引射口 502 W及所述室内换热装置900的一端。所述换向组件400的第一连接端连接于 所述室外换热装置300的另一端,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室内节流装置800连接于所述室内换 热装置900的另一端。所述换向组件400包括并联的第一支路420与第二支路440,所述第一 支路420上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422与第一单向阀 424,所述第一单向阀424自所述第二连接端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440上由 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442与第二单向阀444,所述第二单 向阀444自所述第一连接端向所述第二连接端导通。所述喷射器500的进气口 504连接于所 述第一电磁阀422与第一单向阀424之间。所述气液分离器600的进口602连接于所述喷射器 500的出气口 506;所述气液分离器600的气体出口 604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00的回气口 104。 所述气液分离器600的液体出口 606通过所述室外节流装置700连接于所述第二电磁阀442 与第二单向阀444之间的管路;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四通阀200、第一电磁阀422、第二 电磁阀442、室外节流装置700与室内节流装置800。[002引具体地,制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四通阀200的第一端口 D与第二端口 C连通, 第Ξ端口 S与第四端口E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422导通,所述第二电磁阀442关闭,同 时控制所述室外节流装置700关闭(也即关闭所述室外节流装置700的节流功能),室内节流 装置800打开(也即打开所述室外节流装置700的节流功能)。由所述压缩机100排气口 102排 出的高溫高压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00进入所述室外换热装置300,与所述室外换热装置 300热交换后放热;然后经由所述第一电磁阀422后由所述喷射器500的进气口 504进入所述 喷射器500,然后由所述喷射器500的出气口 506喷出后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600;再当前第1页1 2&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装置、换向组件、喷射器、气液分离器、室外节流装置、室内节流装置、室内换热装置,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对应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装置的一端、所述喷射器的引射口以及所述室内换热装置的一端;所述换向组件的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装置的另一端,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室内节流装置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装置的另一端;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并联的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依次设有第一电磁阀与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自所述第二连接端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上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与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自所述第一连接端向所述第二连接端导通;所述喷射器的进气口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一单向阀之间;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接于所述喷射器的出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通过所述室外节流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电磁阀与第二单向阀之间的管路;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室外节流装置与室内节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孔祥许永锋梁伯启李洪生卢健洪肖俊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