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外排制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20560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外排制氢系统,在氧分离器出口处设置氧补滴分离器,氧分离器下端碱液部分设有第一回流口及连接第一回流口的第一回流管,氧捕滴分离器下端设有第一排污口及连接第一排污口的第一排污管,第一回流管连接第一排污管;在氢分离器的出口处设置氢捕滴分离器,氢分离器下端碱液部分设有第二回流口及连接第二回流口的第二回流管,氢捕滴分离器下部设有第二排污口及连接第二排污口的第二排污管,第二回流管连接第二排污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体现在:连接分离器的回流管道,分离出来的碱液从捕滴分离器最下端回流到分离器的液相部分,从而实现了碱液的回收不外排,起到回收碱液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氢装置系统,尤其涉及水电解无外排制氢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氢气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渗透到几十个行业中,近期在能源领域也得到推广,水电解制氢系统以其原料、纯度和操作等特有优势在制氢领域越来越受重视。水电解制氢系统采用电解水制取氢氧气体,电解槽出来的气体含有碱液,在后续的气液分尚过程中有少量的碱液。目前的技术,碱液从水电解槽随气体带出进入氢氧分离器后经过分离后进入后面的冷却和气水分离装置进一步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少许碱液排出系统进入排污管道外排。这样做的后果一是有少量碱液外排造成环境污染,二是会造成碱液的减少,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向系统内部补充碱,三是有排污系统的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避免碱液外排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碱液损耗,同时优化制氢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无外排制氢系统,在氧分离器出口处设置氧补滴分离器,氧分离器下端碱液部分设有第一回流口及连接第一回流口的第一回流管,氧捕滴分离器下端设有第一排污口及连接第一排污口的第一排污管,第一回流管连接第一排污管,氧捕滴分离器的第一排污口位置高于氧分离器的最高液位;在氢分离器的出口处设置氢捕滴分离器,氢分离器下端碱液部分设有第二回流口及连接第二回流口的第二回流管,氢捕滴分离器下部设有第二排污口及连接第二排污口的第二排污管,第二回流管连接第二排污管,氢捕滴分离器的第二排污口位置高于氢分离器的最高液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氢分离器和氢捕滴分离器之间还设有氢冷却分离器,氢冷却分离器下端的碱液部分设有第三排污口及连接第三排污口的第三排污管,第三排污管连接氢分离器的第二回流管。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氧捕滴分离器的第一排污口位置高于氧分离器的最高液位至少一米。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氢捕滴分离器的第二排污口位置高于氢分离器的最高液位至少一米。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氢冷却分离器的第三排污口位置高于氢分离器的最高液位至少一米。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设置了连接分离器的回流管道,分离出来的碱液从捕滴分离器最下端回流到分离器的液相部分,从而实现了碱液的回收不外排,起到回收碱液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1-氧捕滴分离器2-氧分离器3-氢分离器4-氢冷却分离器5-氢捕滴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图1。无外排制氢系统,在氧分离器2出口处设置氧补滴分离器1,氧分离器2下端碱液部分设有第一回流口及连接第一回流口的第一回流管,氧捕滴分离器I下端设有第一排污口及连接第一排污口的第一排污管,第一回流管连接第一排污管,氧捕滴分离器I的第一排污口位置高于氧分离器2的最高液位。氧补滴分离器I进一步分离氧气中少量的碱液,分离出来的碱液由于存在液位差,从高位回流管回流到低位氧分离器2内;在氢分离器3的出口处设置氢捕滴分离器5,氢分离器3下端碱液部分设有第二回流口及连接第二回流口的第二回流管,氢捕滴分离器5下部设有第二排污口及连接第二排污口的第二排污管,第二回流管连接第二排污管,氢捕滴分离器5的第二排污口位置高于氢分离器3的最高液位。氢补滴分离器5进一步分离氢气中少量的碱液,分离出来的碱液由于存在液位差,从高位回流管回流到低位氢分离器3内。本实施例中,所述氢分离器3和氢捕滴分离器5之间还设有氢冷却分离器4,氢冷却分离器4下端的碱液部分设有第三排污口及连接第三排污口的第三排污管,第三排污管连接氢分离器3的第二回流管。氢冷却分离器4进一步冷却氢气,降低气相含水量,冷却冷凝下来的液体经过下端排污口和回流管道回流到氢分离器3内部。本实施例中,所述氧捕滴分离器I的第一排污口位置高于氧分离器2的最高液位至少一米。本实施例中,所述氢捕滴分离器5的第二排污口位置高于氢分离器3的最高液位至少一米。本实施例中,所述氢冷却分离器4的第三排污口位置高于氢分离器3的最高液位至少一米。本技术设置了独立的回流通道,氢氧气体分离出来的液体分别经过氢冷却分离器、氢补滴分离器和氧补滴分离器回流到氢氧分离器内部,实现了无碱液外排的功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做出的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无外排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氧分离器出口处设置氧补滴分离器,氧分离器下端碱液部分设有第一回流口及连接第一回流口的第一回流管,氧捕滴分离器下端设有第一排污口及连接第一排污口的第一排污管,第一回流管连接第一排污管,氧捕滴分离器的第一排污口位置高于氧分离器的最高液位;在氢分离器的出口处设置氢捕滴分离器,氢分离器下端碱液部分设有第二回流口及连接第二回流口的第二回流管,氢捕滴分离器下部设有第二排污口及连接第二排污口的第二排污管,第二回流管连接第二排污管,氢捕滴分离器的第二排污口位置高于氢分离器的最高液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外排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分离器和氢捕滴分离器之间还设有氢冷却分离器,氢冷却分离器下端的碱液部分设有第三排污口及连接第三排污口的第三排污管,第三排污管连接氢分离器的第二回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外排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捕滴分离器的第一排污口位置高于氧分离器的最高液位至少一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外排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捕滴分离器的第二排污口位置高于氢分离器的最高液位至少一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外排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冷却分离器的第三排污口位置高于氢分离器的最高液位至少一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外排制氢系统,在氧分离器出口处设置氧补滴分离器,氧分离器下端碱液部分设有第一回流口及连接第一回流口的第一回流管,氧捕滴分离器下端设有第一排污口及连接第一排污口的第一排污管,第一回流管连接第一排污管;在氢分离器的出口处设置氢捕滴分离器,氢分离器下端碱液部分设有第二回流口及连接第二回流口的第二回流管,氢捕滴分离器下部设有第二排污口及连接第二排污口的第二排污管,第二回流管连接第二排污管。本技术的优点体现在:连接分离器的回流管道,分离出来的碱液从捕滴分离器最下端回流到分离器的液相部分,从而实现了碱液的回收不外排,起到回收碱液的作用。【IPC分类】C25B1/04, C25B15/08【公开号】CN205223359【申请号】CN201521040519【专利技术人】刘勇 【申请人】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申请日】2015年12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外排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氧分离器出口处设置氧补滴分离器,氧分离器下端碱液部分设有第一回流口及连接第一回流口的第一回流管,氧捕滴分离器下端设有第一排污口及连接第一排污口的第一排污管,第一回流管连接第一排污管,氧捕滴分离器的第一排污口位置高于氧分离器的最高液位;在氢分离器的出口处设置氢捕滴分离器,氢分离器下端碱液部分设有第二回流口及连接第二回流口的第二回流管,氢捕滴分离器下部设有第二排污口及连接第二排污口的第二排污管,第二回流管连接第二排污管,氢捕滴分离器的第二排污口位置高于氢分离器的最高液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