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疏水海绵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0363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疏水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三聚氰胺树脂海绵表面包覆聚多巴胺,然后在聚多巴胺表面修饰结合了巯基长链烷烃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制得所述的超疏水海绵,所述巯基长链烷烃的碳原子数为6~18个。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步法制备得到超疏水海绵,其表面具有纳米粒子修饰层,修饰层覆盖度高,负载量大;具有优异的抗酸抗碱性和好的可折叠性和高的油吸附性,好的循环利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所需的多巴胺浓度低,节约了制造成本,方法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润湿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由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几何结构共同决定。通常用水滴在固体水平面上的静态接触角CA (con tact ang I e)衡量固体表面的润湿性。CAOO0的材料为亲水材料,CA<5°时的材料称为超亲水材料。与之对应的,CA>90°的材料为疏水材料,CA>150°的材料为超疏水材料。由于超疏水材料通常具有超亲油特性,因此近年来超疏水材料在水油分离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伴随着油泄漏以及工业排放的有机试剂造成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制备性能优异的油吸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迄今制备得到的油吸附材料主要有粘土、活性炭、沸石、碳纳米管、聚合物、橡胶材料、羊毛纤维和稻草等。然而,这些材料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如复杂的制备过程、低的吸附量和差的可重复利用。因此,通过简单方法制备一种价格低廉、吸附量高且可重复利用的新型超疏水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聚多巴胺能在不破坏基体材料自身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固体材料的改性,赋予材料亲水性、生物相容性等,从而实现对材料表面性能的优化。同时,聚多巴胺层还能与含有氨基(-NH2)和巯基(-SH)等基团的有机聚合物或生物分子发生二次反应,形成有机聚合物涂层或生物分子涂层,从而使物体表面进一步功能化,进而可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表面,进一步拓宽了材料的应用范围。因此,对适当的材料进行聚多巴胺修饰后,再进一步共价固定化含有巯基、可降低材料低表面能的小分子(通过麦克尔加成反应),可以构筑超疏水材料。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3951843 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采用两步合成法(第一步进行多巴胺改性,第二步共价键合表面能低的小分子),通过将三聚氰胺树脂海绵浸泡在多巴胺水溶液中进行聚多巴胺包覆后,进一步浸泡在巯基烷烃的碱性乙醇溶液中制备得到超疏水海绵。然而,超疏水海绵的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仅得到了聚多巴胺膜改性材料。很明显,聚多巴胺膜改性层活性比表面积低于聚多巴胺粒子改性层。Huang Shouying通过一步法利用极高浓度的多巴胺(8mg/mL)在聚氨酯海绵表面修饰上结合了十二硫醇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制备得到超疏水海绵,反应液采用pH为8.5的水和乙醇混合液,但由于未采用缓冲体系,反应介质的PH易发生变化,使得超疏水海绵制备的可重复性较差,且超疏水海绵的扫描电镜显示纳米粒子量少,表明修饰层负载量低(ACS.Appl.Mater.1nterfaces ,2014,6,17144-17150)。此外,如此高浓度的多巴胺势必造成材料制备成本的提高。三聚氰胺树脂海绵由于具有大的粗糙表面、三维孔道结构,轻便的质量和高的机械强度。此外,三聚氰胺树脂海绵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以三聚氰胺树脂海绵为基材将其进行改性制备超疏水材料有望在油水分离等领域得到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三聚氰胺树脂海绵为基底,首先利用低浓度多巴胺的温和聚合,得到聚多巴胺包覆的三聚氰胺树脂海绵,再进一步利用多巴胺在特殊介质中的聚合反应,制得结合了低表面能物质的聚多巴胺粒子修饰层,得到超疏水海绵。制备过程中所需的多巴胺浓度低,并实现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对三聚氰胺树脂海绵的高负载量修饰。—种超疏水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三聚氰胺树脂海绵表面包覆聚多巴胺,然后在聚多巴胺表面修饰结合了巯基长链烷烃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制得所述的超疏水海绵,所述巯基长链烷烃的碳原子数为6?18个。制备超疏水材料所选取的基质材料影响超疏水界面的构筑及最终所得超疏水材料的吸附容量。三聚氰胺树脂海绵具有大的粗糙表面,三维孔道结构、轻便的质量和高的机械强度,因此可作为一种用于制备油吸附材料的基质。超疏水海绵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I)将三聚氰胺树脂海绵浸入碱性缓冲液中,加入多巴胺盐酸盐,使多巴胺在三聚氰胺树脂海绵表面进行聚合,得到聚多巴胺包覆的三聚氰胺树脂海绵;(2)将聚多巴胺包覆的三聚氰胺树脂海绵浸入反应介质中,加入含多巴胺盐酸盐和巯基长链烷烃的溶液,室温下进行反应,制得所述超疏水海绵。成功构筑尚性能超疏水材料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包括使材料具有稳定的微纳米修饰层和低的表面能,因此聚多巴胺改性层的形貌及进一步表面能降低对所得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作为优选,步骤(I)中,所述碱性缓冲液为pH值为8.0?8.5的Tris-HCl缓冲体系。作为优选,步骤(I)中,所述多巴胺盐酸盐的终浓度为0.5?2.0mg/mLo步骤(I)中利用低浓度多巴胺的温和聚合(Tris-HCl介质),得到聚多巴胺包覆的三聚氰胺树脂海绵。三聚氰胺树脂海绵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可提高后续聚多巴胺纳米粒子改性层的稳定性及与基底的结合力。步骤(2)中,将经聚多巴胺包覆的三聚氰胺树脂海绵浸入反应介质中,多巴胺/巯基长链烷烃原位聚合形成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对三聚氰胺树脂海绵进行改性。本专利技术选择巯基长链烷烃作为降低表面能的物质,巯基长链烷烃在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形成过程中,通过麦克尔加成共价固定到聚多巴胺纳米粒子上。巯基长链烷烃的存在会影响多巴胺的聚合过程,即对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形成过程产生调控作用。步骤(2)中采用的巯基长链烷烃链长优选为6?18个碳原子,更优选为12个碳原子。作为优选,所述巯基长链烧经的体积百分含量为0.5?2.0%。由于聚多巴胺与巯基长链烷烃发生麦克尔加成反应的溶剂为乙醇,因而反应介质中各组分的比例关系影响其聚合速度和反应程度。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反应介质为水/乙醇/氨水的混合体系,其中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为4?1:1,氨水的终浓度为0.04mo I/L-0.16mol/L。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控多巴胺溶液的浓度,使所得聚多巴胺为聚多巴胺纳米粒子。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多巴胺盐酸盐的终浓度为2.0?4.0mg/mL。本专利技术步骤(I)和(2)中,所用多巴胺浓度均低于现有技术方法中制备多巴胺粒子修饰层所需的多巴胺浓度。众所周知,在多巴胺的聚合中,提高多巴胺浓度或增加聚合时间,所得聚多巴胺链长增大并形成大的聚集体。当聚集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重力作用最终从溶液中沉积下来。在步骤(I)中,当把三聚氰胺这一基底材料置于多巴胺溶液中,此时在多巴胺本体和三聚氰胺/多巴胺溶液界面上均发生多巴胺的聚合。由于多巴胺本体溶液中分子碰撞机会更大,多巴胺本体聚合物的量会显著高于三聚氰胺/多巴胺界面上的量。因此,Huang Shouying的一步法需要极高的多巴胺浓度才可以得到聚多巴胺粒子,且难得到较高的负载量。在本专利技术后续的步骤(2)中,当把聚多巴胺改性的三聚氰胺放置到多巴胺溶液中时,此时多巴胺可以与海绵上的聚多巴胺发生进一步的聚合反应,也就是说,步骤(1)中海绵表面的聚多巴胺可以作为步骤(2)中多巴胺聚合的反应位置或晶核,容易生成聚多巴胺粒子,有利于在较低的浓度下得到高负载量的多巴胺改性。由于本专利技术两个步骤采用的多巴胺浓度均较低,因此需要一定聚合时间以得到较好的聚合效果。作为优选,步骤(I)中,所述聚合的反应条件为室温下反应6?12h。多巴胺聚合以及聚多巴胺与巯基长链烷烃相互作用时,需要一定时间后才能达到稳定状态,时间过短不利于反应彻底。为了生成更多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反应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疏水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三聚氰胺树脂海绵表面包覆聚多巴胺,然后在聚多巴胺表面修饰结合了巯基长链烷烃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制得所述的超疏水海绵,所述巯基长链烷烃的碳原子数为6~18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璘刘吉洋许枭然王娇王小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