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9453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结构。发动机单元(32)由布置于在发动机单元(32)侧的侧构件(22)上的发动机侧保持件(42)来保持在侧构件(22)上。变速器单元(34)由布置于在变速器单元(34)侧的侧构件(24)上的变速器侧保持件(44)来保持在侧构件(24)上。单元止动构件(50)在发动机侧保持件(42)的前后方向后侧布置在侧构件(22)上。单元止动构件(50)在变速器侧保持件(44)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布置在侧构件(24)上。在单元止动构件(50)的远侧端上的单元侧相对表面(52)设置成与发动机侧相对表面(36)和变速器侧相对表面(38)相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结构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09-234279号公开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配备有一对侧构件和抓住变速器单元的后侧端部的向后运动调节构件,该向后运动调节构件整体地布置于在该变速器单元所布置那侧的侧构件上(参见JP-A第2009-234279号)。在此,在发动机单元(驱动源)和变速器单元(变速器)在一对左右侧构件之间沿车辆宽度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结构中,存在以下情形:当车辆撞上柱时,发动机单元的后端部和变速器单元的后端部在沿着彼此离开的方向旋转的同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向后移动。存在以下担忧:发动机单元和变速器单元的这种旋转不能被如下的向后运动调节构件充分地抑制:所述向后运动调节构件抓住JP-A第2009-234279号的变速器单元的后侧端部。JP-A第2010-83261号公开了另一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面描述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获得一种车辆结构,在车辆撞上柱时,所述车辆结构能够抑制在一对左右侧构件之间沿车辆宽度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发动机单元和变速器单元的旋转。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结构包括:一对左右侧构件,它们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布置;驱动源和变速器,它们在所述一对左右侧构件之间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彼此相邻设置;驱动源侧保持件,其布置于在驱动源侧上的侧构件处并且保持所述驱动源;变速器侧保持件,其布置于在所述变速器侧上的侧构件处并且保持所述变速器;驱动源侧突出部,其在相对于所述驱动源侧保持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内侧布置于在所述驱动源侧上的所述侧构件处,所述驱动源侧突出部朝向布置在所述驱动源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驱动源侧相对表面突出,并且所述驱动源侧突出部在其远侧端上形成有与所述驱动源侧相对表面相对或接触的突出部侧相对表面;以及变速器侧突出部,其在相对于所述变速器侧保持件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内侧布置于在所述变速器侧上的所述侧构件处,所述变速器侧突出部朝向布置在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变速器侧相对表面突出,并且所述变速器侧突出部在其远侧端上形成有与所述变速器侧相对表面相对或接触的突出部侧相对表面。在第一方案的车辆结构中,当车辆撞上柱时(在车辆与柱状碰撞对象发生正面碰撞或后端碰撞的情形中),所述驱动源的在相对于所述驱动源侧保持件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内侧(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后侧或前侧)的侧部、以及所述变速器的在相对于所述变速器侧保持件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内侧(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后侧或前侧)的侧部试图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彼此离开地旋转。然而,布置在所述驱动源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所述驱动源侧相对表面、以及布置在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所述变速器侧相对表面与布置在所述侧构件上的所述驱动源侧突出部的突出部侧相对表面和所述变速器侧突出部的突出部侧相对表面接触,而因此抑制所述驱动源和所述变速器的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结构是第一方案的结构,其中,所述驱动源侧突出部的所述突出部侧相对表面和所述变速器侧突出部的所述突出部侧相对表面的车辆上下方向宽度设定成比在所述侧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上的侧表面的车辆上下方向宽度宽。在第二方案的车辆结构中,所述驱动源侧突出部的所述突出部侧相对表面和所述变速器侧突出部的所述突出部侧相对表面的所述车辆上下方向宽度比在所述侧构件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上的所述侧表面的所述车辆上下方向宽度宽。因此,所述驱动源或所述变速器的负荷由具有宽的区域的所述突出部侧相对表面接收,并且由所述驱动源侧突出部和所述变速器侧突出部接收的负荷在所述侧构件的所述侧表面的所述宽的范围中被接收和停止。因此,在车辆撞上柱时抑制所述驱动源和所述变速器的旋转的效果得以提高。根据第一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当车辆撞上柱时,能够抑制在所述一对左右侧构件之间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彼此相邻地设置的所述驱动源和所述变速器的旋转。根据第二方案的本专利技术,能够更加抑制所述驱动源和所述变速器的旋转。【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性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结构已应用至车辆的前部的俯视图;图2A为将单元止动构件附接至侧构件之前的分解立体图;图2B为单元止动构件的立体图;图3为沿着图1的线3-3的纵向剖面图;图4A为图1的车辆与柱状碰撞对象P即将发生正面碰撞之前的俯视图;图4B为图1的车辆与柱状碰撞对象P刚刚发生正面碰撞之后的俯视图;图5A为比较性实例的车辆与柱状碰撞对象P即将发生正面碰撞之前的俯视图;以及图5B为比较性实例的车辆与柱状碰撞对象P刚刚发生正面碰撞之后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使用图1至图5B描述属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结构。应当注意,在附图中,箭头“前”(FR)表示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向前方向,箭头“外”(OUT)表示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朝外方向,以及箭头“上”(UP)表示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向上方向。然而,图2B未示出箭头,因为其是后面描述的单元止动构件50的独立的立体图。而且,尽管图3是剖面图,但是省略了表示后面描述的发动机单元32和变速器单元34的横截面的剖面线。< 结构 >图1示出了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车辆10的前部12,属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结构已经应用至该前部12。如图1中所示,以长度方向与车辆宽度方向一致的这种方式设置的保险杠加强件14布置在车辆10的前端部上。例如,未示出的包含泡沫的缓冲器(缓冲材料)附接至保险杠加强件14的前表面,并且缓冲器和保险杠加强件14由未示出的保险杠罩所覆盖。在车辆10的前部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中,如下的一对左右侧构件22和24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布置(同样参见图2和图3):所述一对左右侧构件的横截面具有闭合横截面结构。一对左右侧构件22和24的前端部22A和24A接合至保险杠加强件14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后表面。应当注意,碰撞盒未布置在保险杠加强件14与侧构件22和24的前端部22A和24A之间。在侧构件22和侧构件24之间的发动机舱16中,用作驱动源的实例的发动机单元32和用作变速器的实例的变速器单元34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彼此相邻地设置(同样参见图3)。而且,将发动机舱16与车厢18彼此隔开的前围板20布置在发动机单元32和变速器单元34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上。发动机单元32由布置在位于发动机单元32侧(图1中的右侧)的侧构件22上的发动机侧保持件42来保持在侧构件22上。类似地,变速器单元34由布置在位于变速器单元34侧(图1中的左侧)的侧构件24上的变速器侧保持件44来保持在侧构件24上。作为驱动源侧突出部的单元止动构件50在发动机侧保持件42的前后方向后侧布置在侧构件22上。该单元止动构件50在发动机侧保持件42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车厢18侧)朝向发动机侧相对表面36突出,该发动机侧相对表面36布置在发动机单元3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单元侧相对表面52形成在单元止动构件50的远侧端上。该单元侧相对表面52与发动机侧相对表面36间隔开并且与发动机侧相对表面36相对地设置(同样参见图3) ο类似地,作为变速器侧突出部的单元止动构件50在变速器侧保持件44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布置在侧构件24上。该单元止动构件50在变速器侧保持件44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车厢18侧)朝向变速器侧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结构,包括:一对左右侧构件,它们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布置;驱动源和变速器,它们在所述一对左右侧构件之间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彼此相邻设置;驱动源侧保持件,其布置于在驱动源侧上的侧构件处并且保持所述驱动源;变速器侧保持件,其布置于在变速器侧上的侧构件处并且保持所述变速器;驱动源侧突出部,其在相对于所述驱动源侧保持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内侧布置于在所述驱动源侧上的所述侧构件处,所述驱动源侧突出部朝向布置在所述驱动源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驱动源侧相对表面突出,并且所述驱动源侧突出部在其远侧端上形成有与所述驱动源侧相对表面相对或接触的突出部侧相对表面;以及变速器侧突出部,其在相对于所述变速器侧保持件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内侧布置于在所述变速器侧上的所述侧构件处,所述变速器侧突出部朝向布置在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变速器侧相对表面突出,并且所述变速器侧突出部在其远侧端上形成有与所述变速器侧相对表面相对或接触的突出部侧相对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村幸人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