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镗床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81978 阅读:7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镗床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包括电机主轴、旋转体、刀座、分设于电机主轴前后两端的两行星减速箱、同轴穿设于电机主轴内的中心轴以及设于主轴箱后部的齿轮箱和伺服电机,行星减速箱的箱体及输出轴与电机主轴同轴装配,第一行星减速箱的箱体与旋转体固连,其输出轴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与刀座传动连接,中心轴的前端与第一行星减速箱的箱体固连,其后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行星减速箱的输出轴同轴传动连接,电机主轴的后端通过齿轮箱与第二行星减速箱的箱体传动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行星减速箱的箱体同轴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稳定性高,能够保证机床稳定、高效工作,实现数控镗床的完全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主要涉及一种卧式镗床,确切的说是涉及一种数控镗床的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
技术介绍
卧式镗床是机械加工中非常普遍的一种设备。而平旋盘作为镗床的重要部件可以使得加工具有更大的广泛性,适应更多的加工要求。平旋盘的关键在于主旋转运动与镗刀线性运动之间的配合,且无干涉互不影响。传统的平旋盘解决此问题的结构应用有加装差速器机构或内装电机加滑环结构,差速器机构设计的传动链过多,导致误差较大,且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而内装电机加滑环虽结构简单,但滑环的使用有一定的寿命,且信号传输不稳定,容易影响镗床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稳定的数控镗床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已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控镗床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包括安装在主轴箱内的电机主轴、安装在电机主轴前端的旋转体以及沿电机主轴径向导向滑动安装在旋转体上的刀座,还包括分设于电机主轴前后两端的第一行星减速箱与第二行星减速箱、同轴穿设于电机主轴内的中心轴以及设于主轴箱后部的齿轮箱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和第二行星减速箱的箱体及输出轴均与所述电机主轴同轴装配,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的箱体与所述旋转体固连,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的输出轴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与所述刀座传动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的箱体固连,所述中心轴的后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行星减速箱的输出轴同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主轴的后端通过齿轮箱与第二行星减速箱的箱体传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行星减速箱的箱体同轴传动连接。在所述旋转体上通过平行间隔设置的滑道对称安装有左、右两个反向直线移动的溜板,该左、右溜板分别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的输出轴同步传动连接,所述左溜板与所述刀座固定连接,所述右溜板与所述刀座导向滑动配合。在所述刀座的左右两侧与旋转体之间还对称的连接有两根拉簧。所述的齿轮箱包括同轴安装于电机主轴后端的第一齿轮、同轴固定于第二行星减速箱箱体上的第二齿轮以及同时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的变速齿轮。本专利技术的数控镗床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传动和调整稳定性高,在传递转矩的同时利用精密行星减速机内部结构解决平旋盘自转和刀具的径向插补两个动作互相影响的问题,使得这两个动作互不影响而且可以互相配合,不仅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延长刀具的寿命,保证机床稳定、高效工作,实现了数控镗床的完全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数控镗床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数控镗床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数控镗床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其包括安装在主轴箱I内的电机主轴2、安装在电机主轴2前端的旋转体3、沿电机主轴2径向导向滑动安装在旋转体3上的刀座12、分设于电机主轴2前后两端的第一行星减速箱4与第二行星减速箱5、同轴穿设于电机主轴内的中心轴6以及设于主轴箱I后部的齿轮箱7和伺服电机8,其中,第一行星减速箱4和第二行星减速箱5的箱体及输出轴均与电机主轴2同轴转动装配,第一行星减速箱4安装于电机主轴2的前端轴头内,该第一行星减速箱4的箱体与旋转体3同轴固连,其输出轴向前伸入旋转体3中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与刀座12传动连接;中心轴6的前端与第一行星减速箱4的箱体同轴固连,中心轴6的后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行星减速箱5的输出轴同轴传动连接,同时,第二行星减速箱5的箱体通过齿轮箱7内的传动齿轮与电机主轴2的后端传动连接;伺服电机8安装在第二行星减速箱5的保护外壳上,该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穿过保护外壳上开设的孔与第二行星减速箱5的箱体同轴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齿轮箱7包括固定在主轴箱I后部的箱体,箱体内设有同轴安装于电机主轴2后端的第一齿轮71、同轴固定于第二行星减速箱5箱体上的第二齿轮72以及同时与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2啮合传动的变速齿轮73,第一齿轮71与第二齿轮72之间的转速比为1:1.5。工作时,电机主轴2的动力一方面带动旋转体3转动,而旋转体3将电机主轴2的动力依次经第一行星减速箱4的箱体、中心轴6传动到第二行星减速箱5的输出轴,另一方面,电机主轴2的动力传递给后部的齿轮箱7,齿轮箱7中的第一齿轮71依次经变速齿轮73和第二齿轮72驱动第二行星减速箱5的箱体旋转并使得第二行星减速箱5的箱体转速增加1.5倍。综合以上传动结构,第二行星减速机8的箱体转速等于其输出轴转速的1.5倍,并且转动方向一致。本实施例中,第二行星减速机8的减速比为1:3,即当减速机输出轴带动太阳轮转三圈,行星架输出轴转一圈,相当于每个行星轮在外齿圈上转一圈。反方向,若使输出轴转一圈同时外齿圈转动1.5圈,输入轴无任何转动。所以当第二行星减速机8的箱体转速为其输出轴转速的I.5倍时,第二行星减速机8箱体的实际转速为零。即当伺服电机9不工作,只有电机主轴2工作时,只实现旋转体的旋转动作。当电机主轴2不工作,伺服电机9工作时,动力传递到第一行星减速箱4的输出轴,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带动刀座12移动。本实施例中,旋转体2中对称的开设有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左、右导向滑道,在左、右两导向滑道中分别导向滑道安装有左溜板9与右溜板10,其中,左溜板9与刀座12固定连接,用于带动刀座12沿电机主轴2的径向移动;右溜板10通过其上固定的导轨14与刀座12底面固定的滑块13导向滑动配合,用于对刀座12提供支撑,保证刀座12移动的稳定性。左溜板9和右溜板10分别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与第一行星减速箱4的输出轴同步传动连接,从而使得左溜板9和右溜板10在移动时同步做反向直线运行,从而可以提高旋转体3工作过程中的动平衡,防止刀具在工作中刀尖受力过大而产生振动,进一步提高旋转体3的工作稳定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数控镗床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包括安装在主轴箱内的电机主轴、安装在电机主轴前端的旋转体以及沿电机主轴径向导向滑动安装在旋转体上的刀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设于电机主轴前后两端的第一行星减速箱与第二行星减速箱、同轴穿设于电机主轴内的中心轴以及设于主轴箱后部的齿轮箱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和第二行星减速箱的箱体及输出轴均与所述电机主轴同轴装配,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的箱体与所述旋转体固连,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的输出轴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与所述刀座传动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的箱体固连,所述中心轴的后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行星减速箱的输出轴同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主轴的后端通过齿轮箱与第二行星减速箱的箱体传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行星减速箱的箱体同轴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镗床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体上通过平行间隔设置的滑道对称安装有左、右两个反向直线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数控镗床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镗床平旋盘径向进给机构,包括安装在主轴箱内的电机主轴、安装在电机主轴前端的旋转体以及沿电机主轴径向导向滑动安装在旋转体上的刀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设于电机主轴前后两端的第一行星减速箱与第二行星减速箱、同轴穿设于电机主轴内的中心轴以及设于主轴箱后部的齿轮箱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和第二行星减速箱的箱体及输出轴均与所述电机主轴同轴装配,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的箱体与所述旋转体固连,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的输出轴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与所述刀座传动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箱的箱体固连,所述中心轴的后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行星减速箱的输出轴同轴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主轴的后端通过齿轮箱与第二行星减速箱的箱体传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行星减速箱的箱体同轴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兵张君利罗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普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