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4419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7 0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提供一种乘员保护装置,能够根据碰撞状况进行预紧装置(25)的启动及禁止启动,抑制乘员受到的伤害值的上升。乘员保护装置具备检测侧面碰撞时的侧门(DFL)的碰撞变形的门传感器(21)、检测乘员的腰部位置的乘员位置检测传感器(24),基于门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及乘员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出侧门的侵入物碰撞后端位置处于乘员的腰部位置更前方的情况下,启动预紧装置,在判断出侵入物碰撞后端位置不处于腰部位置更前方的情况下禁止预紧装置的启动。在因碰撞而变形的侧门和乘员的腰部之间的间隙有可能不足的情况下,预紧装置不会启动,容许碰撞初期的乘员的移动,可以确保侧门和乘员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特别涉及侧面碰撞时保护乘员的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上安装有保护乘员的各种乘员保护装置。乘员保护装置中,例如有在碰撞时膨胀展开,约束并保护乘员的安全气囊、和在碰撞时启动,通过座位安全带瞬时约束并保护乘员的预紧装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乘员保护装置,其判定单元基于由加速度检测单元所检测的加速度信号,判定有无碰撞,在判定为碰撞时,使安全气囊和预紧装置等保护单元运作。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乘员保护装置具备检测向车身侧部的碰撞的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通过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判定阈值进行比较而进行碰撞的判定的碰撞单元,基于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判定阈值的比较,使预紧装置启动或者禁止启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8891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 - 118035号公报根据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车辆发生碰撞时,使预紧装置启动,瞬时约束乘员,阻止惯性造成的乘员的移动,确保碰撞部位和乘员的间隙,从而能够抑制乘员受到的伤害值的上升。但是,例如,在因所谓柱状物侧面碰撞等,侧门被输入局部性的负荷时,侧门局部性地变形并向车室内侧侵入。发生该变形并向车室内侵入的侧门和坐在座椅上的乘员之间的间隙有时难以确保。在这种状况下,有时优选不使预紧装置启动,而是在碰撞初期容许乘员的移动,以确保乘员和侧门的间隙。与之相对,在因所谓MDB (Moving Deformable Barrier,移动可变形障碍)侧面碰撞等而在车辆侧部的比较广的部位被输入负荷的情况下,负荷向车身侧部的广大范围分散,侧门向车室内侧的侵入量比较小,维持侧门和乘员之间的间隙,因此,有时侧门和乘员接触的可能性小,优选瞬时启动预紧装置而约束乘员,限制惯性造成的乘员的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鉴于该问题点而开发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其根据碰撞状况适当地控制预紧装置的启动及启动禁止,能够抑制乘员受到的伤害值的上升。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的第一方面的乘员保护装置,其具备预紧装置,所述预紧装置限制坐在与设于车室侧部的侧门邻接配置的座椅上的乘员的移动,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门传感器,其检测侧面碰撞时的所述侧门的碰撞变形;乘员位置检测传感器,其检测坐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位置;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门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及乘员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判断出侧门的侵入物碰撞后端位置处于所述乘员的腰部位置更前方的情况下,启动所述预紧装置,在判断出所述侵入物碰撞后端位置不在所述乘员的腰部位置更前方的情况下,禁止所述预紧装置的启动。据此,具备检测侧面碰撞时的侧门的碰撞变形的门传感器及检测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位置的乘员位置检测传感器,基于门传感器及乘员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出侵入物碰撞后端位置处于乘员的腰部位置更前方的情况下,即,在因碰撞而变形的侧门和乘员的腰部之间获得间隙的情况下,启动预紧装置使其瞬时约束乘员,限制乘员的移动,从而能够限制碰撞时乘员受到的伤害值的上升。另一方面,在判断出侵入物碰撞后端位置不在乘员的腰部位置更前方的情况下,即,腰部位置处于侵入物碰撞后端位置更前方,在因碰撞而变形的侧门和乘员的腰部之间的间隙有可能减少或者不足的情况下,不启动预紧装置,而在刚刚碰撞后的碰撞初期容许乘员的移动,可以确保侧门和乘员之间的间隙,能够抑制碰撞时乘员受到的伤害值的上升。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门传感器检测在所述侧门内沿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的门梁的前端及后端的输入负荷并分别进行一定时间积分,而检测所述碰撞变形及侵入方向。据此,通过对分别输入门补强部件即门梁的前端和后端的输入负荷进行一定时间积分,或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表示碰撞变形状态的图形信息,能够检测或推定输入负荷、碰撞速度、碰撞位置、碰撞侵入方向、变形量及变形形状的碰撞变形等。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门传感器为检测该侧门的所述碰撞变形的外界识别装置。据此,通过摄像机等外界识别装置可检测或推定碰撞速度、碰撞位置、碰撞侵入方向、变形量及变形形状等的碰撞变形等。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中,门传感器基于所检测的一定时间的输入负荷信息和预先设定的图形信息推定门变形。由此,根据输入信息和图形信息可推定门变形的预测值。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中,所述门传感器为输入负荷传感器及外界识别装置。据此,通过并用变形速度和变形大小等的检测优异的摄像机等外界识别装置及输入负荷的检测优异的负荷传感器,可以获得高精度的碰撞变形信息。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获得了因侧面碰撞而变形的侧门和乘员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启动预紧装置,瞬时约束乘员,限制惯性造成的乘员的移动,从而抑制乘员受到的伤害值的上升,且在因侧面碰撞而变形的侧门和乘员之间的间隙有可能减少或不足的情况下,禁止预紧装置的启动,在刚刚碰撞后的碰撞初期容许乘员的移动,可以确保侧门和乘员之间的间隙,由此,抑制碰撞时乘员受到的伤害值的上升。【附图说明】图1是搭载有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的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运作说明图。符号说明1 车辆SFR、SFL、ERR、SRL 座椅DFR、DFL、DRR、DRL 侧门AR、AL A 立柱BR、BL B 立柱CR、CL C 立柱10 控制单元(ECU)21门传感器22 B柱传感器23 C柱传感器24乘员位置检测传感器25预紧装置26座位安全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搭载有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1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乘员保护装置的控制单元的结构图,图3是乘员保护装置的运作说明图。如图1所示,车辆1在车室右侧部,从前方起配设有A立柱AR、B立柱BR、C立柱CR,在A立柱AR和B立柱BR之间配置有前端与A立柱AR铰链结合而进行开关的侧门DFR,在B立柱BR和C立柱CR之间配置有前端与B立柱BR铰链结合而进行开关的侧门DRR。同样,在车室左侧部,从前方起配设有A立柱AL、B立柱BL、C立柱CL,在A立柱AL和B立柱BL之间配置有侧门DFL,在B立柱BL和C立柱CL之间配置有侧门DRL。在车室内,在前侧的侧门DFR和侧门DFL之间分别与侧门DFR及侧门DFL邻接配置有座椅SFR及座椅SFL,在后侧的侧门DRR和侧门DRL之间配置有座椅SRR及座椅SRL。前侧的座椅SFR及SFL各自的后端在车身前后方向大致位于B立柱BR、BL的旁边,该座椅SFR、SFL构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可以调节座椅姿态。...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具备限制坐在与设于车室侧部的侧门邻接配置的座椅上的乘员的移动的预紧装置,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包括:门传感器,其检测侧面碰撞时的所述侧门的碰撞变形;乘员位置检测传感器,其检测坐在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位置;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门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及所述乘员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判断出侧门的侵入物碰撞后端位置处于所述乘员的腰部位置更前方的情况下,启动所述预紧装置,在判断出所述侵入物碰撞后端位置不处于所述乘员的腰部位置更前方的情况下,禁止所述预紧装置的启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惠太恒吉匡近藤敬生本村真也大来纯一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