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2501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包括有壳体,壳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并在密封圈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衬套,衬套上设置有定位柱,壳体的内底部设置有机油隔板,并且在壳体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放油孔,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变速箱铝支架,变速箱铝支架采用两个定位柱配合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上,密封条在壳体两侧圆形开口的向下拐角处设置为直角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底壳可以很好的用在发动机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撞击能力和强度显著提高,通过将变速箱铝支架连接在油底壳上,再保证两者装配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节省了后期的投入成本,同时将密封条的拐角处改进为直角结构可以解决因温差的影响造成胶料的热胀冷缩最终形成漏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
技术介绍
油底壳是现代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承担和传递着来自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目前发动机油底壳设计和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材料是铸铁和铸铝等金属材料,这些金属材料密度大导致发动机重量会很大,汽车的重量和发动机耗油量是呈正比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能源的紧张、金属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生产成本也会不断的的增加。并且在油底壳的上部会设置有一圈密封条来防止漏油,目前在壳体两侧圆形开口的向下拐角处的密封条都是圆角的,在温差较大的区域,密封条由于是橡胶材质会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出现漏油问题,并且随着一年四季的更替也会产生漏油问题,金属油底壳在飞石撞击中,如果撞击严重的话,油底壳表面会产生断裂导致汽车无法启动,因此,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通过改进密封条和壳体的材料,再将变速箱铝支架连接在壳体上,以解决现有发动机油底壳应用在汽油车上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并在密封圈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衬套,所述衬套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壳体的内底部设置有机油隔板,并且在壳体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放油孔,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变速箱铝支架,所述变速箱铝支架采用两个定位柱配合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密封条在壳体两侧圆形开口的向下拐角处设置为直角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密封条的四周设置有圆形安装孔。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壳体的材料采用35%玻纤增强的尼龙66树脂。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机油隔板与壳体底部采用摩擦焊接,所述机油隔板材料也采用35%玻纤增强的尼龙66树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油底壳可以很好的用在汽油车发动机上,本塑料油底壳抗撞击能力和强度显著提高,通过将变速箱铝支架设置在油底壳上,油底壳和变速箱铝支架为一体式的,在保证发动机扭矩转动的同时减小了动能的缺失,并且两者装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也节省了后期的投入安装成本,同时将密封条的拐角处改进为直角结构可以解决因温差的影响造成胶料的热胀冷缩最终形成漏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油底壳重量大大降低同时提高了各项性能、生产成本更低、噪音隔音效果大幅度降低、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发动机在发生撞击严重的时候,油底壳仅仅会产生裂纹,汽车可以正常启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密封条的直角形状局部示意图。图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的钢球撞击点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钢球撞击的实验数据。图6是本专利技术油底壳的模态的实验结果。其中:1-壳体,2-密封条,3-衬套,4-定位柱,5-机油隔板,6_放油孔,7_铜镶件,8_变速箱铝支架,9-圆形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6所不,一种复合式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条2,并在密封条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衬套3,所述衬套3上设置有定位柱4,所述壳体1的内底部设置有机油隔板5,并且在壳体1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放油孔6,所述放油孔6上设置有铜镶件7,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变速箱铝支架8,所述变速箱铝支架8采用两个定位柱4配合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密封条2在壳体1两侧圆形开口的向下拐角处设置为直角结构。所述密封条2的四周设置有圆形安装孔9。所述壳体的材料采用35%玻纤增强的尼龙66树脂。所述机油隔板与壳体底部采用摩擦焊接,所述机油隔板材料也采用35%玻纤增强的尼龙66树脂。本实施例的实验有以下几种: 1、对油底壳的各个点进行钢球冲击实验,钢球采用φ 29mm,100g,在常温下钢球冲击由低速到高速进行,所有的钢球均是由外界发起进行冲击到油底壳表面,实验结果参见附图。2、对油底壳进行面压测试,将样品放置在夹具上,紧固扭矩设为为10+1/-1NM,面压纸放置在油底壳的下面,由压力装置对油底壳施压,测试压力保持在0.5-2.5Mpa,实验结果压印痕迹连续清晰,无明显的压印断裂和不均匀现象。3、对油底壳进行温度冲击实验,将样品放置在夹具上,紧固扭矩设为为10+1/-1匪,并在里面假如一定量机油,机油需浸没密封条,然后将样品放入温度冲击环境箱中进行以下条件实验:在-40°C环境下存放2h,然后150°C环境下存放2h,此为1个循环,共计100个循环,并且在试验前后都需进行泄露测试,泄露测试条件为0.3bar,泄露量小于10ml/min,实验结果为无裂痕、无气泡、无泄漏。4、对油底壳进行模态实验,由塑料油底壳在高温120°C状态下的单件模态分析结果可知,无机油状态最低模态频率271.5Hz,有机油状态最低模态频率119.4Hz,显然塑料油底壳的振动响应要高于招壳体的振动响应。本专利技术的油底壳最终制造成型后的重量为2.83kg,其中壳体的重量为1.59kg、变速箱铝支架的重量为0.864kg、机油隔板的重量为0.196kg、衬套的重量为0.08kg,密封条的重量为0.035kg、铜镶件的重量为0.065kg。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油底壳可以很好的用在汽油车发动机上,本塑料油底壳抗撞击能力和强度显著提高,通过将变速箱铝支架设置在油底壳上,油底壳和变速箱铝支架为一体式的,在保证发动机扭矩转动的同时减小了动能的缺失,并且两者装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也节省了后期的投入安装成本,同时将密封条的拐角处改进为直角结构可以解决因温差的影响造成胶料的热胀冷缩最终形成漏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油底壳重量大大降低同时提高了各项性能、生产成本更低、噪音隔音效果更好、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发动机在发生撞击严重的时候,油底壳仅仅会产生裂纹,汽车可以正常启动。【主权项】1.一种复合式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包括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条(2),并在密封条(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衬套(3),所述衬套(3)上设置有定位柱(4),所述壳体(1)的内底部设置有机油隔板(5),并且在壳体(1)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放油孔(6),所述放油孔(6)上设置有铜镶件(7),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变速箱铝支架(8),所述变速箱铝支架(8)采用两个定位柱(4)配合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密封条(2)在壳体(1)两侧圆形开口的向下拐角处设置为直角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2)的四周设置有圆形安装孔(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材料采用35%玻纤增强的尼龙66树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隔板与壳体底部采用摩擦焊接,所述机油隔板材料也采用35%玻纤增强的尼龙66树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和变速箱铝支架为一体式的。【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包括有壳体,壳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并在密封圈的一侧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汽油车发动机油底壳总成,包括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条(2),并在密封条(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衬套(3),所述衬套(3)上设置有定位柱(4),所述壳体(1)的内底部设置有机油隔板(5),并且在壳体(1)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放油孔(6),所述放油孔(6)上设置有铜镶件(7),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变速箱铝支架(8),所述变速箱铝支架(8)采用两个定位柱(4)配合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密封条(2)在壳体(1)两侧圆形开口的向下拐角处设置为直角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玉山程潜
申请(专利权)人:顺达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