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265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充气支柱以及气袋,所述充气支柱与气袋相连通,所述气袋固定在汽车A柱与仪表台之间;本设计针对25%偏置碰撞发生时,现有汽车的安全气囊无法有效保障驾驶人员安全而设计的一种安全气囊,实际上是在正气囊与侧气帘之间夹角的位置(属现有气囊的盲区)安置的一种气囊,进而实现危险发生时,对驾驶人员的全方位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囊,尤其是一种汽车用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安全气囊的种类主要有正碰气囊、侧气囊、侧气帘、膝部气囊等,进而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对人体正前方、侧方、下方进行保护,但是目前还未有一款针对25%偏置碰撞设计的气囊,25 %偏置碰撞其位置处于正气囊和侧气帘夹角之间,而这个位置,正气囊和侧气帘无法有效的保护驾驶人员的安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碰撞比较常见,为了全方位的保护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涉及一款针对25%偏置碰撞的安全气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带来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针对25%偏置碰撞实施保护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充气支柱以及气袋,所述充气支柱与气袋相连通,所述气袋固定在汽车A柱与仪表台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发生器与充气支柱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安全气囊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布置在汽车正副驾驶位置的A柱与仪表台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安全气囊还包括传感器模块和控制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用来感知25 %偏置碰撞发生时的加速度变化,同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模块。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模块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汽车正副驾驶位置的A柱与仪表台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气袋与充气支柱相垂直,且所述气袋的两端部膨胀后呈圆球形。本技术主要针对25%偏置碰撞发生时,现有汽车的安全气囊无法有效保障驾驶人员安全而设计的一种安全气囊,实际上是在正气囊与侧气帘之间夹角的位置(属现有气囊的盲区)安置的一种气囊,进而实现危险发生时,对驾驶人员的全方位的保护。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是简化的示意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体发生器;2、充气支柱;3、气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1、充气支柱2以及气袋3,所述充气支柱2与气袋3相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1与充气支柱2相连通,所述气袋3与充气支柱2相垂直,且所述气袋3的两端部膨胀后呈圆球形,所述气袋3固定在汽车A柱与仪表台之间;所述汽车安全气囊还包括传感器模块与控制器模块,所述传感器位于汽车A柱与仪表台之间,用来感知25%偏置碰撞发生时的加速度变化,并且将加速度的变化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模块,所述控制器模块根据加速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判断碰撞类型,防止误判,最终由控制器发出指令,由气体发生器1起爆,将气体发生器1与充气支柱2之间的进气口打开,使气袋3迅速膨胀,从而保护驾驶人员的安全,将危险降到最低。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的安全气囊在汽车的正副驾驶室内各设置一个,且对称布置在汽车正副驾驶位置的A柱与仪表台之间;同时相应的传感器模块也设置为两个,并且对称分布在正副驾驶室的A柱与仪表台之间,用来感知两个方向的25 %偏置碰撞的加速度变化。【主权项】1.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1)、充气支柱(2)以及气袋(3),所述充气支柱(2)与气袋(3)相连通,所述气袋(3)固定在汽车A柱与仪表台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1)与充气支柱(2)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气囊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布置在汽车正副驾驶位置的A柱与仪表台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安全气囊还包括传感器模块和控制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用来感知25%偏置碰撞发生时的加速度变化,同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汽车正副驾驶位置的A柱与仪表台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3)与充气支柱(2)相垂直,且所述气袋(3)的两端部膨胀后呈圆球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充气支柱以及气袋,所述充气支柱与气袋相连通,所述气袋固定在汽车A柱与仪表台之间;本设计针对25%偏置碰撞发生时,现有汽车的安全气囊无法有效保障驾驶人员安全而设计的一种安全气囊,实际上是在正气囊与侧气帘之间夹角的位置(属现有气囊的盲区)安置的一种气囊,进而实现危险发生时,对驾驶人员的全方位的保护。【IPC分类】B60R21/20【公开号】CN205113237【申请号】CN201520883482【专利技术人】高菲菲 【申请人】安徽师范大学【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申请日】2015年11月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1)、充气支柱(2)以及气袋(3),所述充气支柱(2)与气袋(3)相连通,所述气袋(3)固定在汽车A柱与仪表台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菲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