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子凡专利>正文

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0252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04:44
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枕头,包括枕头支承面和枕头支承架机构。枕头支承面为柔性织布,其左右两边穿设有绳索;枕头支承架机构由左右两部分U形支架于底部位置相向地活动地连接而成;左部分U形支架由左横臂、左前下支撑臂、左后下支撑臂固定连接构成;右部分U形支架由右横臂、右前下支撑臂、右后下支撑臂固定连接构成;左右两部分U形支架底部之间设有施力装置;左、右横臂为前高后低的光滑形状,横臂上侧开有凹槽;枕头支承面的两边卡接于左、右横臂上侧的凹槽内。是一种可以根据使用者仰卧和侧卧睡觉姿势的变化自动并可靠地调节高度,且高度较为稳定,轻便、舒适、卫生的枕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床上用品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根据使用者不同的睡姿而自动调节高度的枕头
技术介绍
人在仰卧和侧卧时对枕头高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仰卧时枕头高度较低,侧卧时枕头高度较高。现有的固定高度的枕头的制作一般是在参考了使用者以仰卧和侧卧两种睡姿情形基础上,将枕头高度设定为这两种睡觉姿势的中间高度,从而容易导致仰卧睡觉时枕头过高,在侧卧睡觉时枕头过低。长期使用固定高度的枕头,可能会因压迫颈椎而诱发各种颈椎病。现有的采用电动方式自动调节高度的枕头,多数采用传感器先识别不同睡觉姿势,根据识别结果,利用压缩机等调整枕头内部袋中的空气量;或者利用电动机升降支架构件,由此来调节枕头的高度。但现有的技术方案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传感器会由于使用者身体离开铺垫等原因,无法准确地识别睡觉姿势而出现误动作。而且,由于这种枕头采用电动机为动力,会发出电动机声音和振动,同时还需要电源,结构比较复杂,较为笨重,不够节能环保。现有的采用非电动方式升降支架自动调节高度的枕头,大多数枕头的高度会因其承受的头部荷重的轻微变化而产生变化,使得侧卧睡觉时的高度不太稳定。另外,由于许多采用了滑轨设计,结构较为复杂,重量比较大。现有的有芯枕头的枕芯中的各种填充物,不容易甚至不能清洗消毒,容易滋生细菌、虫螨,发霉,引发皮炎或过敏等卫生问题。另外有芯枕头透气性差,天气暖和时使用容易产生闷热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根据使用者仰卧和侧卧睡觉姿势的变化自动并可靠地调节高度,且高度较为稳定,轻便、舒适、卫生的枕头。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种枕头,包括枕头支承面和枕头支承架机构,所述枕头支承面为柔性织布,其左右两边穿设有绳索;枕头支承架机构由左右两部分U形支架于底部中间位置相向地活动地连接而成:左部分U形支架由左横臂、左前下支撑臂、左后下支撑臂固定连接构成;右部分U形支架由右横臂、右前下支撑臂、右后下支撑臂固定连接构成;左右两部分U形支架底部之间设有施力装置;左、右横臂为前高后低的光滑形状,横臂上侧开有凹槽;枕头支承面的两边卡接于左、右横臂上侧的凹槽内。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U形支架的左右两部分的下支撑臂长度相同,左、右下支撑臂前端之间活动地连接,左、右横臂下侧与左右两部分的下支撑臂共同构成枕头支承架机构的底座;左、右下支撑臂之间设有的施力装置为拉簧结构,该结构的两端分别位于连接点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左、右下支撑臂下面。 —种枕头,包括枕头支承面和枕头支承架机构,所述枕头支承面为柔性织布,其左右两边穿设有绳索;枕头支承架机构由左右两部分U形支架于底部靠近左侧或右侧的位置相向地活动地连接而成:左部分U形支架由左横臂、左前下支撑臂、左后下支撑臂固定连接构成;右部分u形支架由右横臂、右前下支撑臂、右后下支撑臂固定连接构成;左右两部分U形支架底部之间设有施力装置;左、右横臂为前高后低的光滑形状,横臂上侧开有凹槽;枕头支承面的两边卡接于左、右横臂上侧的凹槽内。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U形支架的左右两部分的下支撑臂长度不相同,左、右下支撑臂前端之间活动地连接,左、右横臂下侧与左右两部分的下支撑臂共同构成枕头支承架机构的底座;左、右下支撑臂之间设有的施力装置为拉簧结构,该结构的两端分别位于连接点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左、右下支撑臂下面。所述U形支架的左右两部分的下支撑臂长度不相同,较长的下支撑臂的前端与较短的下支撑臂的下侧之间活动地连接,左、右横臂下侧与较长的下支撑臂共同构成枕头支承架机构的底座;左、右下支撑臂之间设有的施力装置为压簧结构,该结构的两端位于连接点的上侧,分别固定于较短的下支撑臂前端和较长的下支撑臂上面。—种枕头,包括枕头支承面和枕头支承架机构,所述枕头支承面为柔性织布,其左右两边穿设有绳索;枕头支承架机构由左右两部分U形支架于底部相向地活动地与一方形架的两侧连接而成:左部分U形支架由左横臂、左前下支撑臂、左后下支撑臂固定连接构成;右部分U形支架由右横臂、右前下支撑臂、右后下支撑臂固定连接构成;左右两部分U形支架底部与方形架之间设有施力装置:左、右横臂为前高后低的光滑形状,横臂上侧开有凹槽;枕头支承面的两边卡接于左、右横臂上侧的凹槽内。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U形支架的左右两部分的下支撑臂均为短臂,长度相同,左、右下支撑臂的前端分别活动地连接于一方形架的两侧,左、右横臂下侧、左右两部分的下支撑臂与方形架共同构成枕头支承架机构的底座;左右两下支撑臂与方形架之间设有的施力装置为拉簧结构,其两端分别位于连接点的左右侧,分别固定于下支撑臂和方形架下面。所述U形支架的左右两部分的下支撑臂均为短臂,长度相同,左、右下支撑臂的下侧分别活动地连接于一方形架的两侧,左、右横臂下侧与方形架共同构成枕头支承架机构的底座;左右两下支撑臂与方形架之间设有的施力装置为压簧结构,其两端分别位于连接点的上侧,分别固定于下支撑臂前端与方形架上面。使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的枕头,枕头支承面上的柔性织布除了起到枕头普遍的承重功能之外,还起到沿着支承面方向力的传递作用,并由此而产生出本枕头使用过程的不同阶段及特点。如图11所示,当头颈部放置到枕头支承面上时,产生一对相向的指向头颈部承托位置的拉力,拉动与柔性织布相连的U形支架的左、右横臂的上侧。由于连接点的转轴作用,在连接点的上方,头颈部压力就对左右两部分U形支架产生一对向内扭转的力矩Ml ;而在连接点的下方,施力装置的拉簧或压簧结构则产生与之相对抗的反转力矩M2。开始时,即枕头支承面的头颈部承托位置处于较高位置时,由于连接点(即转轴,以下略)与施力装置产生的反转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以下简称反转力臂)较长,施力装置产生的反转力矩M2较大,枕头支承面提供给头颈部的支承力较强;随着头颈部施加的压力加大,连接点位置缓慢下降,反转力臂随之变得越来越短,当连接点下降到一个较低位置,反转力臂缩短到一定长度,施力装置产生的反转力矩M2变小到一定程度,不足以对抗头颈部压力产生的扭转力矩Ml时,枕头支承面提供给头颈部的支承力迅速变小,头颈部承托位置就会迅速下降,就象是突然塌陷下去一样;最后,当连接点的位置下降到最底部,头颈部承托位置也相应降到最低位置,此时反转力臂最短,反转力矩M2最小。这样,即使头颈部施加的压力不大,枕头支承面也可以维持在一个稳定的低矮高度状态。进一步地,由于U形支架的左、右横臂为前高后低的光滑形状,枕头支承面也呈前高后低形状。使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的枕头,当枕头支承面的头颈部承托位置无论是处于较高和较低位置时,枕头支承面前侧的扭转力臂始终大于后侧的扭转力臂,即枕头支承面的头颈部承托位置前侧对左右两部分U形支架产生的向内的扭转力矩较大,后侧产生的向内的扭转力矩较小。使得枕头支承面前侧在受到头颈压力作用时会比较容易下降,而后侧则相对较难。枕头支承面后侧部分的承载荷重可以达到前侧部分的承载荷重的两倍以上。又由于人在仰卧睡觉躺下过程中,开始时枕头支承面的荷重是集中于颈部下面的,然后荷重向头部下面分散。即枕头支承面前侧先接触到颈部受到压力,随后头部位置继续下降,后侧才受到压力;而在侧卧睡觉时,由于颈部位置较高,与枕头前侧的接触不紧密,枕头支承面的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枕头,包括枕头支承面(1)和枕头支承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支承面(1)为柔性织布,其左右两边穿设有绳索(7);枕头支承架机构由左右两部分U形支架(16)于底部中间位置相向地活动地连接而成:左部分U形支架由左横臂(3)、左前下支撑臂(5)、左后下支撑臂(14)固定连接构成;右部分U形支架由右横臂(17)、右前下支撑臂(10)、右后下支撑臂(15)固定连接构成;左右两部分U形支架(16)底部之间设有施力装置(6);左、右横臂(3、17)为前高后低的光滑形状,横臂上侧(2)开有凹槽(8);枕头支承面(1)的两边卡接于左、右横臂上侧(2)的凹槽(8)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子凡
申请(专利权)人:黄子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