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调节和互动辅助行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0242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04:37
一种适应调节和互动辅助行走机器人,属于医疗助行和康复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辅助行走机器人对于用户的适应性和互动性没有充分考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U型上、下面板通过伸缩杆连接上下平行设置,形成的凹形空间用于容纳直立的使用者;U型下面板下方设置前轮和两个后轮;U型上面板的左右板端部之间设置背部安全带;左右板上表面各设置一个肘部支撑扶手及一组手臂安全带,中间横板上表面设置有操作手柄和升降控制按钮;控制单元嵌在U型上面板内部;控制单元根据操作手柄的方向选择外部命令控制前轮的运动方向,控制单元根据背部安全带的跌倒触发指令,控制安全带弹簧开关,所述安全带弹簧开关产生向前拉力帮助人恢复站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行走工具,属于医疗助行和康复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助行机器人包括辅助行走、固定框架行走训练和外骨骼助力3种方式。辅助行走方式是通过辅助行走来改善腿的运动机能,恢复正常行走能力。它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把行走和康复训练相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腿运动康复工具。目前,这种助行机器人存在如下不足:现有辅助行走机器人都是在移动机器人原理基础上开发的,强调环境测量、定位和跟踪等移动机器人技术,对于用户的适应性和互动性没有充分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辅助行走机器人都是在移动机器人原理基础上开发的,强调环境测量、定位和跟踪等移动机器人技术,对于用户的适应性和互动性没有充分考虑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应调节和互动辅助行走机器人,能够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辅助行走恢复行走功能的工具,通过自适应控制使机器人适应用户的身高、行走方式和操作习惯,通过互动方式减少操作难度、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所述一种适应调节和互动辅助行走机器人,它包括U型上面板、U型下面板、伸缩杆、前轮、两个后轮、两个肘部支撑扶手、两组手臂安全带、操作手柄、升降控制按钮、背部安全带和控制单元;U型上面板和U型下面板通过伸缩杆连接上下平行设置,U型上面板和U型下面板共同形成的凹形空间用于容纳直立的使用者;U型下面板的中间横板下方设置前轮,U型下面板的左右板下方各设置一个后轮;U型上面板的左右板端部之间设置背部安全带;U型上面板的左右板上表面各设置一个肘部支撑扶手,每个肘部支撑扶手设置一组手臂安全带,U型上面板的中间横板上表面设置有操作手柄和升降控制按钮;升降控制按钮控制伸缩杆的伸缩,进而控制U型上面板的升降;控制单元嵌在U型上面板内部;控制单元根据操作手柄的方向选择外部命令控制前轮的运动方向,控制单元根据背部安全带的跌倒触发指令,控制安全带弹簧开关,所述安全带弹簧开关产生向前拉力帮助人恢复站立。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机器人对使用者的适应,使助行过程更舒适、有效。通过自适应控制机器人的高度、和人相对距离、基础速度,并且根据人的操作能力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实现人机的有机结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适应调节和互动辅助行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适应调节和互动辅助行走机器人的控制原理框图;图4是手环配件的控制原理框图;图5是腰带配件的控制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适应调节和互动辅助行走机器人,它包括U型上面板1、U型下面板2、伸缩杆3、前轮4、两个后轮5、两个肘部支撑扶手6、两组手臂安全带7、操作手柄8、升降控制按钮9、背部安全带10和控制单元;U型上面板1和U型下面板2通过伸缩杆3连接上下平行设置,U型上面板1和U型下面板2共同形成的凹形空间用于容纳直立的使用者;U型下面板2的中间横板下方设置前轮4,U型下面板2的左右板下方各设置一个后轮5;U型上面板1的左右板端部之间设置背部安全带10;U型上面板1的左右板上表面各设置一个肘部支撑扶手6,每个肘部支撑扶手6设置一组手臂安全带7,U型上面板1的中间横板上表面设置有操作手柄8和升降控制按钮9;升降控制按钮9控制伸缩杆3的伸缩,进而控制U型上面板1的升降;控制单元嵌在U型上面板1内部;控制单元根据操作手柄8的方向选择外部命令控制前轮4的运动方向,控制单元根据背部安全带10的跌倒触发指令,控制安全带弹簧开关,所述安全带弹簧开关产生向前拉力帮助人恢复站立。伸缩杆3采用支撑柱套筒结构,支撑柱连接U型上面板1的中间横板下表面中部;套筒连接U型下面板2上表面中部。对使用者的身高的适应调节。把手臂安放在肘部支撑扶手6上,扣好手臂安全带7,用手指按下升降控制按钮9,按下升降控制按钮9时伸缩杆3的支撑柱、套筒连接被打开,可以上下调整,伸缩杆3带动U型上面板1升降。开始下压或抬升手臂到舒适位置,松开后自动锁死。如果感觉不合适可以反复调试到舒适为止。两个肘部支撑扶手6是主要支撑身体的受力部分。通过手臂安全带7的袋扣把手小臂固定在肘部支撑扶手6上。对使用者的距离和步伐的自适应调节。每个人的臂长和操作习惯不一样,合适的操作距离也不一样。每个人的习惯步伐、行走速度和腿行走能力都不一样。机器人会在操作过程中自动计算用户的平均操作距离、运动速度和摆动量,进行自动适应调节,使机器人的运动和用户操作相协调。在进入巡航模式时可以不操作,根据设定和步伐自动行走。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通过手动进行正确控制,保证安全。背部安全带10的自动调节。用户在操作前扣好背部安全带10,按动收放带按钮,机器人会自动回收或释放背部安全带10到合适位置。在使用过程中,机器人会根据身体摆动量和安全带受力自动调节到合适位置,保证背部安全带10不影响正常行走。当用户在行走过程中突然向后倾倒时,突然拉动安全带给机器人一个触发信号,机器人自动停车并收紧背部安全带10给一个反向推力抵抗跌倒,加上手臂安全带7的固定作用,帮助人站稳。操作方式选择。摇杆操作、语音控制、图形显示和语言提示巧妙的组合,可以有效解决大部分老人和残疾人的操作问题。对于手感灵活有操作能力的用户建议用操作手柄8进行摇杆操作,简单、可靠和方便。考虑左右手偏好,采取两种装配方式,用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处理器101、系统处理器102、超声波传感器103、超声波处理模块104、语音输入模块105、语音识别模块106、红外传感器107、IXD触摸屏108、语音合成模块109、语音输出模块110、驱动电路111、电动机112和主机无线通信模块113;控制处理器101和系统处理器102相互通信;IXD触摸屏108的数据输入输出端与系统处理器102的数据输入输出端相连;超声波传感器103的障碍物信号输出端通过超声波处理模块104与控制处理器101的障碍物信号输入端相连;语音输入模块105的语音信号输出端通过语音识别模块106与控制处理器101的语音信号输入端相连;操作手柄8的方向选择外部命令输出端与控制处理器101的方向选择外部命令输入端相连;红外传感器107的行动轨迹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处理器101的行动轨迹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处理器101的语音输出端指令通过语音合成模块109合成后,由语音输出模块110输出;控制处理器101的运动指令通过驱动电路111下达给电动机112,进而控制前轮4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控制处理器101的无线输入输出端与主机无线通信模块113的无线输入输出端相连。控制处理器101采用型号为STM32F103的微处理器,系统处理器102采用型号为STM32F407的微处理器。两款处理器分别用来运行界面与控制部分。人机交互界面,通过LCD触摸屏108进行操作,IXD触摸屏108,可以显示与触摸操作。操作系统,采用是实时操作系统,运行流畅稳定,硬件动作及时。超声波传感器进行距离探测,探测周围情况。语音输入模块105采用麦克。操作手柄8进行AD采集。红外传感器107检测轨迹,检测操作人是否在安全位置。超声波处理模块104,对超声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应调节和互动辅助行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U型上面板(1)、U型下面板(2)、伸缩杆(3)、前轮(4)、两个后轮(5)、两个肘部支撑扶手(6)、两组手臂安全带(7)、操作手柄(8)、升降控制按钮(9)、背部安全带(10)和控制单元;U型上面板(1)和U型下面板(2)通过伸缩杆(3)连接上下平行设置,U型上面板(1)和U型下面板(2)共同形成的凹形空间用于容纳直立的使用者;U型下面板(2)的中间横板下方设置前轮(4),U型下面板(2)的左右板下方各设置一个后轮(5);U型上面板(1)的左右板端部之间设置背部安全带(10);U型上面板(1)的左右板上表面各设置一个肘部支撑扶手(6),每个肘部支撑扶手(6)设置一组手臂安全带(7),U型上面板(1)的中间横板上表面设置有操作手柄(8)和升降控制按钮(9);升降控制按钮(9)控制伸缩杆(3)的伸缩,进而控制U型上面板(1)的升降;控制单元嵌在U型上面板(1)内部;控制单元根据操作手柄(8)的方向选择外部命令控制前轮(4)的运动方向,控制单元根据背部安全带(10)的跌倒触发指令,控制安全带弹簧开关,所述安全带弹簧开关产生向前拉力帮助人恢复站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民秀祝宇虹张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博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