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307092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包括:透明质酸酶和尿激酶,其比例为,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5~50单位。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同时解决透明质酸血管栓塞和继发性血栓问题的技术问题;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联合施用透明质酸酶和尿激酶,可实现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皮瓣坏死率、加强药物起效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品配方,特别涉及溶解透明质血管栓塞的药物。
技术介绍
交联透明质酸注射是一项微整形项目,现有的以及潜在客户群相当巨大。透明质酸注射虽简单易行,但也有其相应的风险和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血管栓塞。透明质酸引起的血管栓塞通常后果较严重,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组织坏死,造成面部畸形,影响外观,也可能导致眼部失明,甚至颅脑内血管栓塞等等。透明质酸酶是一种由动物身上提取而来的生物酶,可降解透明质酸使其水化,是解决透明质酸注射引起并发症的常用药物。目前临床上透明质酸引起的血管栓塞主要是通过在疑似栓塞的血管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使透明质酸酶渗透过血管壁后降解血管内的透明质酸,达到解决栓塞的目的。虽透明质酸酶与尿激酶和组织纤融酶原激活剂(tPA)早已有静脉应用治疗其他疾病的相关报道,然而局部注射方法应用范围及效果有限,且因透明质酸酶透过血管壁需要时间,故对于解决透明质酸血管栓塞仍不是最佳办法。血管内出现异物(例如透明质酸)后,血流变缓,血栓形成。而常用于脑血管栓塞,肺栓塞等情况的溶栓药物,例如尿激酶和组织纤融酶原激活剂(tPA),无法溶解透明质酸,故应用于透明质酸血管栓塞效果有限。而有凝血障碍的患者不能使用尿激酶和组织纤融酶原激活剂。部分个体对透明质酸酶会有较强的过敏反应而无法应用,且单用透明质酸酶无法解决血管内血栓。目前本领域内并未公开很好的药品配方,能够同时解决透明质酸血管栓塞和血栓的问题。对任何一种问题的单一施药过程均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专利技术人所在的机构进行的动物实验中观察到,采用静脉单用透明质酸酶的栓塞动脉再通几率为30%,静脉单用尿激酶栓塞动脉再通几率为20%。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获得一种新的药物配方,同时治疗透明质酸血管栓塞和血栓,提高强化治疗效果,提高栓塞动脉再通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实现上述的技术目标,本专利技术中披露了一种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种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包括:透明质酸酶和尿激酶,其比例为,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5?50单位。优选地,所述透明质酸酶为玻璃酸酶。优选地,其比例为,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10?30单位。优选地,其比例为,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20单位。优选地,透明质酸酶用量为1,000?4,000单位每公斤体重。优选地,透明质酸酶用量为2,500单位每公斤体重。优选地,还包括右旋糖酐、甘露醇和注射用水。优选地,其施药方式为静脉注射。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同时解决透明质酸血管栓塞和继发性血栓问题的技术问题;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联合施用透明质酸酶和尿激酶,可实现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皮瓣坏死率、加强药物起效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动物实验血管再通率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动物实验皮瓣坏死量示意图;图3为本方面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动物实验皮瓣平均坏死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包括:透明质酸酶和尿激酶,其比例为,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5?50单位。透明质酸酶用量为2,500单位每公斤体重。特别地,药物辅料包括右旋糖酐、甘露醇和注射用水。在该【具体实施方式】的动物实验中,将实验分为四组。将透明质酸酶,具体为玻璃酸酶,联合尿激酶或组织纤融酶原激活剂(tPA)从静脉输入。两种药物分别作用于血管内的透明质酸和继发形成的血栓,尿激酶或组织纤融酶原激活剂作用于血栓,透明质酸酶作用于透明质酸,由血管内直接对血管内异物进行溶解。其中第1组的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10单位。主要采集该药物两方面的有效性数据,包括血管再通率和皮瓣坏死率。如图1所示,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静脉单用透明质酸酶的栓塞动脉再通几率为30%,静脉单用尿激酶栓塞动脉再通几率为20%,而采用该【具体实施方式】所披露的药物配方时,血管再通几率为90%。另外,应用药物应避免皮瓣发生坏死,故皮瓣坏死率越低,越证明药物有效,动物实验数据如图2,3所示。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第1组的联合使用情况下,与第4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01,与第2组比较p = 0.02,与第三组比较p = 0.005。该方法经动物实验起效更快,副作用更低。根据该动物实验结果证明,将透明质酸酶与尿激酶联合使用的效果远好于单独使用其中任意一个,也好于两者的结果之合,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可预期的显著效果,是非显而易见的。另外,在本领域内,通常认为玻璃酸酶不适宜进行静脉注射,本专利技术突破了行业固有偏见,将透明质酸酶与尿激酶联合进行静脉注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包括:透明质酸酶和尿激酶,其比例为,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5?50单位,透明质酸酶用量为1,000?4,000单位每公斤体重。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10?30单位。最优的,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20单位。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质酸酶和尿激酶,其比例为,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5?50单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酶为玻璃酸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其特征在于,其比例为,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10?30单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其特征在于,其比例为,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20单位。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其特征在于,透明质酸酶用量为1,000?4,000单位每公斤体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其特征在于,透明质酸酶用量为1,500?2,500单位每公斤体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旋糖酐、甘露醇和注射用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其特征在于,其施药方式为静脉注射。【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包括:透明质酸酶和尿激酶,其比例为,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5~50单位。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解交联透明质酸血管栓塞的药物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质酸酶和尿激酶,其比例为,透明质酸酶∶尿激酶=1单位∶5~50单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承安刘凯周双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