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EL测试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7569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EL测试帐篷,包括第一后立柱、第二后立柱、第一前立柱、第二前立柱、上后梁、下后梁、上前梁、下前梁、左上边梁、左下边梁、右上边梁、右下边梁,第一后立柱、第二后立柱、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呈竖直间隔设置,上后梁、下后梁、上前梁、下前梁、左上边梁、左下边梁、右上边梁、右下边梁依次连接至该四个立柱上形成四面体结构,可以减少便携式EL帐篷组装部件,降低拆装时间;提升携式EL帐篷两侧组件挂钩的安全性,避免使用过程中组件挂钩的卡槽断裂;避免光伏组件直接与地面或屋顶彩钢瓦直接接触,增大被测试组件与接触面的摩擦力,提高测试过程中的组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EL帐篷使用过程中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测试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便携式EL测试帐篷,用于光伏组件的Electro Luminescence(简称EL)测试。
技术介绍
2000年以前,光伏发电主要用于太空发电和计算器。2004年以后,中国的光伏太阳能电池制造和应用迅猛发展,国内光伏发电开始走向大型地面电站。2013年后,中国不仅成为全球第一光伏制造大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同时光伏电站开始和建筑结合,尤其是利用屋顶安装的分布式发电越来越多。2014年中国国家能源局在全年14GW的光伏电站中60%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发电的推广对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可靠性和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光伏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受到市场和投资人的巨大瞩目。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地面光伏电站的组件,还是屋顶光伏电站的组件都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光伏组件问题的查找,通常需要进行光伏组件的功率测试和光伏组件的Electro Luminescence(以下简称EL)测试。针对现场光伏电站的组件测试通常使用便携式太阳能电池组件电致发光缺陷检测仪(EL-Potri)进行测试。便携式太阳能电池组件电致发光缺陷检测仪(EL-Potri),是依据硅材料的电致发光原理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缺陷检测的便携式专用测试仪器。该检测仪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稳压电源、笔记本电脑及智能化软件、工业级(XD相机、工业镜头、便携式ElectroLuminescence测试帐篷室((以下简称EL测试帐篷))、组件电连接线、网线。传统的EL帐篷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以下弊端:①、一根原点柱1个(1根碳纤维管)、上边梁2个(8根碳纤维管)、下边梁2个(8根碳纤维管)、前梁2个(8根碳纤维管)、前立柱2个(4根碳纤维管)、组件挂钩2个(2根碳纤维管)、横梁1个(3根碳纤维管),共计35根碳纤维管、安装部件多,组装麻烦费时;②、这些边梁立柱都是由多根碳纤维管逐个连接而成,接头较多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多次拆装容易导致接头处的小微型螺丝松动、脱落,甚至丢失,个别小微型螺容易滑丝,导致整个携式EL帐篷散架报废,从而造成实验设备的浪费;③、两根组件挂钩用于卡住测试的光伏组件,由于设计的力学性不够完整,使用过程中挂钩的卡槽容易断裂,导致整个携式EL帐篷不能正常工作,不仅给测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造成资源浪费;④、下边梁处没有设置两块有助于增大摩擦力的光伏组件护垫,使用过程中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地面直接接触,容易造成被测试的组件滑动。⑤、只有一根远点立柱,虽然满足节省材料和平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条件,但是在使用中达不到立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EL测试帐篷,不仅可实现便携式EL帐篷快速拆装、定心精度高,而且工作劳动强度大大减轻。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EL测试帐篷,包括第一后立柱、第二后立柱、第一前立柱、第二前立柱、上后梁、下后梁、上前梁、下前梁、左上边梁、左下边梁、右上边梁、右下边梁,第一后立柱、第二后立柱、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呈竖直间隔设置;上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后立柱和第二后立柱的上端,下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后立柱和第二后立柱的下端;上前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的上端,下前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的下端;左上边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后立柱和第一前立柱的上端,左下边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后立柱和第一前立柱的下端;右上边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后立柱和第二前立柱的上端,右下边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后立柱和第二前立柱的下端;第一前立柱上端设有第一组件挂钩,第二前立柱上端设有第二组件挂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前梁上间隔设有第一组件护垫和第二组件护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后立柱和第二后立柱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的高度相同,所述上后梁和下后梁的长度相同,所述上前梁和下前梁长度相同,所述左上边梁和右上边梁长度相同,所述左下边梁和右下边梁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后立柱和第二后立柱的高度比所述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的高度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后立柱和第二后立柱的高度比所述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的高度的一半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后立柱和第二后立柱的高度为55-65cm,所述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的高度为115-125cm,所述上后梁和下后梁的长度为35-45cm,所述上前梁和下前梁长度为215-225cm,所述左上边梁和右上边梁长度为200-210cm,所述左下边梁和右下边梁长度为190-200c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左上边梁和右上边梁之间设有横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左上边梁和右上边梁中靠近所述上前梁一侧位置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后立柱、第二后立柱、上后梁、下后梁为一个碳纤维管形成,所述第一前立柱、第二前立柱、上前梁、下前梁、左上边梁、左下边梁、右上边梁和右下边梁均为两个碳纤维管卡接形成,且卡接位置处设置碳纤维管转接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组件挂钩和第二组件挂钩采用双螺丝双螺母的方式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携式EL测试帐篷生产成本减低,使用可靠性、安全性、便携性提高,为其广泛的推广使用比如便携式户外帐篷、背包等其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平台性解决方案;节省了设计成本,缩短组装时间,降低了使用过程中损坏率,这也为更加实用美观的外表提供了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碳纤维管转接头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第一后立柱2--第二后立柱3--第一前立柱4--第二前立柱5一一上后梁6—一下后梁7——上前梁8——上前梁9——左上边梁10——左下边梁11——右上边梁12——右下边梁13一一横梁14一一碳纤维管转接头31——第一组件挂钩41——第二组件挂钩81——第一组件护垫82——第二组件护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范围之内。参见图1-2,一种便携式EL测试帐篷,包括第一后立柱1、第二后立柱2、第一前立柱3、第二前立柱4、上后梁5、下后梁6、上前梁7、下前梁8、左上边梁9、左下边梁10、右上边梁11、右下边梁12,第一后立柱1、第二后立柱2、第一前立柱3和第二前立柱4呈竖直间隔设置;上后梁5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后立柱1和第二后立柱2的上端,下后梁6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后立柱1和第二后立柱2的下端;上前梁7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前立柱3和第二前立柱4的上端,下前梁8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前立柱3和第二前立柱4的下端;左上边梁9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后立柱1和第一前立柱3的上端,左下边梁1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后立柱1和第一前立柱3的下端;右上边梁1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后立柱2和第二前立柱4的上端,右下边梁1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后立柱2和第二前立柱4的下端;第一前立柱3上端设有第一组件挂钩31,第二前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EL测试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后立柱(1)、第二后立柱(2)、第一前立柱(3)、第二前立柱(4)、上后梁(5)、下后梁(6)、上前梁(7)、下前梁(8)、左上边梁(9)、左下边梁(10)、右上边梁(11)、右下边梁(12),第一后立柱(1)、第二后立柱(2)、第一前立柱(3)和第二前立柱(4)呈竖直间隔设置;上后梁(5)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后立柱(1)和第二后立柱(2)的上端,下后梁(6)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后立柱(1)和第二后立柱(2)的下端;上前梁(7)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前立柱(3)和第二前立柱(4)的上端,下前梁(8)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前立柱(3)和第二前立柱(4)的下端;左上边梁(9)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后立柱(1)和第一前立柱(3)的上端,左下边梁(1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后立柱(1)和第一前立柱(3)的下端;右上边梁(1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后立柱(2)和第二前立柱(4)的上端,右下边梁(1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后立柱(2)和第二前立柱(4)的下端;第一前立柱(3)上端设有第一组件挂钩(31),第二前立柱(3)上端设有第二组件挂钩(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帅耿晓菊余本海刘江峰李彦磊韩会丽黄静薛鸿斐王超锋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