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建林专利>正文

一种扩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693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3:23
一种扩管机,包括上料装置、压紧装置、扩管装置和落料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料装置对物料进行储存和输送,上料装置与压紧装置对接,压紧装置将上料装置内的杆顺畅的搬运到压紧装置内并进行压紧,扩管装置对被压紧的管进行扩管工艺,扩管动作完成后,压紧装置撤除对管的紧压并将完成扩管的钢管搬运到落料装置进行落料,从而完成全自动化的生产,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件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扩管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管件两端口加工如扩管或冲孔,需要分别进行,首先夹紧固定管件中部,然后对管件一端管口利用扩管模具进行扩管,然后利用冲孔机构再对管件另一端管口进行冲孔,由此完整操作。为了提高扩管机的生产效率,出现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扩管机,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102009348的一种管件自动扩管冲孔装置,包括夹紧固定管件中部的夹紧机构以及分别设于该夹紧机构两侧的扩管机构和冲孔机构,该夹紧机构具有夹紧固定管件的一对夹模;该扩管机构包括扩管模以及驱动该扩管模对管件口扩管的扩管缸;该冲孔机构包括穿心模、一对分别带有冲孔针的固定块以及双冲程油缸,该穿心模固定于该双冲程油缸的中心油缸杆,并由该中心油缸杆驱动定位于该管件口,该对固定块分别连带该两冲孔针并排设于该穿心模两侧,并通过该双冲程油缸上的外部油缸杆驱动沿垂直管件方向滑动。该扩管装置能够对管件两端口分别进行扩管、冲孔操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该设备的还不能实现完全自动化生产,至少在管件的储料、上料和落料的环节没有实现自动化,或者说难以与其他环节自动对接。所以对于目前的扩管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自动化程度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扩管机,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扩管机,包括上料装置、压紧装置、扩管装置和落料装置; 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两块挡板和位于两块挡板之间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包括出料板和储料装置,所述出料板呈倾斜设置,出料板的输出端与压紧装置对接,出料板的输入端与储料装置的输出端对接;所述储料装置由若干首尾对接且呈上下设置的储料斜板组成,相邻储料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储料斜板的输入端与一侧的挡板紧贴,储料斜板的输出端与另一侧的挡板之间设有供管通过的间隙;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下压模、位于下压模正上方的上压模、驱上压模上下运动的压紧驱动机构和顶料机构,所述下压模的一侧为输入端且与出料板的输出端对接,下压模的输入端高于出料板的输出端形成阻挡机构,所述下压模的另一侧为输出端且与落料装置对接;所述下压模上设有半圆形的下凹槽,所述上压模上设有半圆形的上凹槽,上凹槽与下凹槽配合形成圆柱形的腔体;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杆组件和驱动所述顶杆组件上下运动的顶料驱动机构,所述顶杆组件包括固定座和设于所述固定座上的两个以上的顶杆组合,所述顶杆组合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出料板的输出端对应所述第一顶杆处设有第一顶出孔,所述第一顶杆通过第一顶出孔伸出,所述第一顶杆的顶面设有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从出料板方向下下压模方向向下倾斜;所述下压模上对应所述第二顶杆处设有第二顶出孔,所述第二顶杆通过第二顶出孔伸出,所述第二顶杆的顶面为复合曲面,所述复合曲面包括圆弧面和第二斜面,所述圆弧面与第二斜面连接并逐渐下落料装置方向倾斜; 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储料及输送:将需要扩管的钢管放置在输送通道的储料装置中,由于储料斜板呈Z字形上的上下对接,所以上料装置的物料输送呈Z字形走向,该种储料输送方式能够有效的节约空间,在输送通道内的钢管整齐有序的排列,使操作者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储料的状态,便于及时加料或排除上料故障;另外,由于储料斜板均为倾斜设置,钢管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进行移动,该结构简单,可以节省驱动机构,降低生产成本;上料:位于出料板输出端的第一根钢管为待加工钢管,当正在扩管的钢管完成加工后,顶料装置启动,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同时升起,第一顶杆将待加工钢管顶起,由于第一顶杆顶面的斜面,使带加工钢管只能朝斜面较低一侧即压紧装置方向滚动;如此同时,第二顶杆将位于下凹槽内的已经加工完成的钢管顶起,并根据第二顶杆顶部的曲面倾斜方向滚动,最后带加工钢管会滚入下压模的下凹槽内,已经完成加工的钢管会通过落料斜板进行落料和收集;压紧:待加工的钢管进入下凹槽内后,压紧驱动机构驱动上压模往下移动最终与下压模合并,上凹槽和上凹槽组成形成的圆柱形腔体正好将待加工钢管包裹,并对其施加一定的挤压力;扩管:启动扩管装置,平移驱动机构驱动扩充头向钢管的一端移动,由于扩充头的前端直径小于钢管的内径,所以能够插入钢管内,当扩充头直径交较大的后半段即将要进入钢管内使,钢管受到推力并向限位杆方向移动直到与限位杆相抵;在限位杆的作用下,钢管不能再进行平移,所以扩充头能够强行深入钢管内,完成对钢管头部的扩管动作r落料:扩管装置复位,压紧装置复位,顶料装置再次启动,实现已经完成加工的钢管和待加工钢管的位置交替,实现自动化生产。作为改进,所述下压模由若干压模单元连接而成,可以根据管的长度设定下压模的长度,通用型更强。作为改进,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对应扩充头的一端设有扩充凹槽,管头被扩充变形后能够与所述扩充槽形状配合。作为改进,所述压模单元上设有螺孔,压模单元通过螺栓固定在压模座上。作为改进,所述压模座上设有容置顶杆组件的避让槽。作为改进,所述下凹槽内设有吸气孔,所述吸气口内设有吸气嘴,所述吸气嘴通过气罐与真空机连接,当待加工的钢管滚动到下凹槽内时,若不及时将钢管固定,钢管有可能在惯性作用下滚出下凹槽外。作为改进,所述扩管装置包括包括位于压紧装置一端的限位杆、位于压紧装置另一端的扩充头和驱动扩充头水平移动的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平移机构为平移气缸,平移气缸的缸座固定在立板上;所述扩充头固定在第二安装座上,平移气缸的伸缩杆穿过立板与第二安装座连接;第二安装座上设有第二导向杆,立板上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杆与第二导向孔配合;所述限位杆固定在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第一螺孔,限位杆包括堵头和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为穿孔,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螺孔与紧固螺母连接。作为改进,所述落料装置包括包括落料斜板和卸料槽,所述落料斜板的输入端与压紧装置对接,所述卸料槽由钢板弯折形成,卸料槽其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一侧的第一侧板和位于底板另一侧的第二侧板,底板的宽度与管的直径相等,第一侧板位于卸料槽的内侧且与底板的夹角为b,第二侧板位于卸料槽的外侧且与底板的夹角为c,c大于b ;第二侧板的宽度大于第一侧板的宽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通过上料装置对物料进行储存和输送,上料装置与压紧装置对接,压紧装置将上料装置内的杆顺畅的搬运到压紧装置内并进行压紧,扩管装置对被压紧的管进行扩管工艺,扩管动作完成后,压紧装置撤除对管的紧压并将完成扩管的钢管搬运到落料装置进行落料,从而完成全自动化的生产,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1I。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1II。图4为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压紧装置与扩管装置配合示意图。图6为扩管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压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顶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9为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10为落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3所示,一种扩管机,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底部设有滚轮11,支撑架1上设有上料装置2、压紧装置3、扩管装置7和落料装置4。所述压紧装置3位于支撑架1的中间位置,上料装置2和下料装置分别位于压紧装置3纵向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压紧装置、扩管装置和落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两块挡板和位于两块挡板之间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包括出料板和储料装置,所述出料板呈倾斜设置,出料板的输出端与压紧装置对接,出料板的输入端与储料装置的输出端对接;所述储料装置由若干首尾对接且呈上下设置的储料斜板组成,相邻储料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储料斜板的输入端与一侧的挡板紧贴,储料斜板的输出端与另一侧的挡板之间设有供管通过的间隙;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下压模、位于下压模正上方的上压模、驱动上压模上下运动的压紧驱动机构和顶料机构,所述下压模的一侧为输入端且与出料板的输出端对接,下压模的输入端高于出料板的输出端形成阻挡机构,所述下压模的另一侧为输出端且与落料装置对接;所述下压模上设有半圆形的下凹槽,所述上压模上设有半圆形的上凹槽,上凹槽与下凹槽配合形成圆柱形的腔体;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杆组件和驱动所述顶杆组件上下运动的顶料驱动机构,所述顶杆组件包括固定座和设于所述固定座上的两个以上的顶杆组合,所述顶杆组合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出料板的输出端对应所述第一顶杆处设有第一顶出孔,所述第一顶杆通过第一顶出孔伸出,所述第一顶杆的顶面设有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从出料板方向下下压模方向向下倾斜;所述下压模上对应所述第二顶杆处设有第二顶出孔,所述第二顶杆通过第二顶出孔伸出,所述第二顶杆的顶面为复合曲面,所述复合曲面包括圆弧面和第二斜面,所述圆弧面与第二斜面连接并逐渐下落料装置方向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于建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