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436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多个第一介质通道,多个第一介质通道的外周壁与壳体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被分割体分成多个第二介质通道,每个第一介质通道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二介质通道,第一介质通道和/或第二介质通道直线延伸。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微通道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可将直线延伸的介质通道作为空气的流通通道,空气在换热的过程中因降温而产生的冷凝水可沿直线延伸的介质通道顺利的排放出介质通道的端口,有利于避免产生冷凝水(过多的附着在换热管道壁面,或更严重的)结冰现象而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若干扁管2、设置于相邻扁管2之间的翅片3、设置于集流管1内的隔板5、以及供冷媒进入换热器的进流管6和供流体流出换热器的出流管7。隔板5将集流管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配对设置的一分配腔和一收集腔,分配腔用于将集流管1中的流体分配到与分配腔对应的若干扁管2中,收集腔用于收集自与收集腔152对应的若干扁管2进入集流管1的流体。图中的箭头示出了冷媒的流动方向,在冷媒流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在扁管2两侧的翅片3与空气进行换热。在将其用于蒸发器时,在翅片3的表面上会形成大量的冷凝水,不可避免地翅片3的表面会附着部分的冷凝水,随着温度的降低,冷凝水因无法顺利的排放附着在表面,严重的将产生结冰现象,从而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正常工作。进一步地,现有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结构复杂,也不利于冷凝水的收集。因此,现有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无法顺利的排出冷凝水,导致不能用作蒸发器,而仅用作冷凝器,这导致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遇到很大阻碍。另一方面,目前柱状空调任然采用常规的铜管翅片式换热器,其换热器结构复杂,加工工序多,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即尚无有效换热器可供替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排出冷凝水的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微通道换热器不能用于蒸发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多个第一介质通道,多个第一介质通道的外周壁与壳体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被分割体分成多个第二介质通道,每个第一介质通道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二介质通道,第一介质通道和/或第二介质通道直线延伸。进一步地,第一介质通道直线延伸,多个第一介质通道按多行多列排布,相邻两行的第一介质通道错位设置。进一步地,在垂直于第一介质通道的平面内形成有多个虚拟的六边形,多个六边形呈多行多列地无间隙排列,每个六边形的中部形成有一个第一介质通道。进一步地,第一介质通道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呈圆形或多边形。进一步地,第一介质通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翅片,翅片沿第一介质通道延伸。进一步地,分割体与第一介质通道的延伸方向一致,分割体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具有多个分支,每个分支的远离中心的一端连接一个第一介质通道的外周壁。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介质通道的端口相对应的通孔,每个通孔与一个第一介质通道的端口相连通;和/或,壳体上还设置有与第二介质通道相连通的进口和出□ O进一步地,壳体上在第二介质通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进出口,壳体上在第二介质通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进出口,第一进出口为进口,第二进出口为出口 ;或,第一进出口为出口,第二进出口为进口。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的主体壳和设置在主体壳的两端的端盖,主体壳的轴线方向与第一介质通道的延伸方向一致,端盖包括盖底和立设在盖底上盖沿,盖沿与主体壳连接,通孔设置在盖底上,通孔与第一介质通道的端口通过连接管连接;进口设置在位于主体壳第一端的端盖的盖沿上,出口设置在位于主体壳第二端的端盖的盖沿上。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的主体壳,微通道换热器还包括换热主体,换热主体包括主体壳和形成在主体壳内的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换热主体一体设置。进一步地,微通道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微通道换热器用作蒸发器,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均直线延伸且平行设置,第一介质通道竖直设置;或,第一介质通道与竖直方向呈角度地设置,其中第一介质通道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O度且小于30度。进一步地,进一步地,第二介质通道中设置有中间分割体,中间分割体沿第二介质通道延伸,中间分割体的两个侧边分别与第二介质通道的内周壁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或室外换热器为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为柱状式。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微通道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可将直线延伸的介质通道作为空气的流通通道,空气在换热的过程中因降温而产生的冷凝水可沿直线延伸的介质通道顺利的排放出介质通道的端口,有利于避免产生冷凝水结冰现象而影响换热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爆炸结构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爆炸图;图4示出了图2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2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端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端盖;2、第一连接管;3、第一介质通道;4、液态冷媒分配腔;5、第二介质通道;6、第一冷媒管;7、主体壳;9、第二冷媒管;10、第二端盖;11、气态冷媒收集腔;12、第二连接管;13、翅片;14、分割体;15、盖沿;17、通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爆炸图;图4示出了图2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结合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多个第一介质通道3,多个第一介质通道3的外周壁与壳体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被分割体14分成多个第二介质通道5,每个第一介质通道3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二介质通道5,第一介质通道3和/或第二介质通道5直线延伸。第一介质通道3和第二介质通道5均为周向封闭的流通通道,所以两者均可用于流通冷媒,为了解决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凝水排放问题,在微通道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可将直线延伸的介质通道作为空气的流通通道,空气在换热的过程中因降温而产生的冷凝水可沿直线延伸的介质通道顺利的排放出介质通道的端口,有利于避免产生冷凝水结冰现象而影响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微通道换热器为柱形结构如:圆柱形,方柱形等等,本实施例给出了圆柱形,但其他形状如椭圆柱形、多边形棱柱形均符合本思想的也应在保护范围内。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主体包括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的主体壳7和形成在所述主体壳7内的所述第一介质通道3和第二介质通道5,换热主体一体设置,其可以通过可通过模具挤压或其他工序一体成型。如图2和图4所不,第一介质通道3呈直线延伸,相邻两个第一介质通道3的外周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二介质通道5也为直线延伸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3。第一介质通道3和第二介质通道5均沿主体壳7的轴向延伸。本实施中将第一介质通道3作为空气流通通道、第二介质通道5作为冷媒通道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多个第一介质通道(3),多个所述第一介质通道(3)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被分割体(14)分成多个第二介质通道(5),每个所述第一介质通道(3)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5),所述第一介质通道(3)和/或所述第二介质通道(5)直线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