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5543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良好的电特性且具有良好的抗滑动特性的同轴多芯电缆。同轴电缆(1)的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导体(11);电介质层(12),配置于内部导体(11)的外周面;带材(15),具有带状的基带(16)及配置于基带(16)的一侧表面的电场屏蔽层(17),上述带材(15)以使基带(16)与电介质层(12)相接触的方式沿着电介质层(12)的外周面卷绕;多个外部导体用导线(13),以至少一部分与电场屏蔽层(17)相接触的方式配置,电场屏蔽层(17)的电阻值为500Ω/m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设及同轴电缆,更详细地设及极细的同轴电缆。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用于内窥镜、超声波探针电缆等的医疗用电缆的信号线等使用极细的 同轴电缆,并利用极细的传输路径来传输高频信号。同轴电缆包括:内部导体;电介质层, 配置于内部导体的外周面;外部导体,配置于电介质层的外周面。通常,当使用同轴电缆时, 外部导体在同轴电缆的端部进行接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由多个外部导体用导线W织入 的方式编织而成,或者由多个外部导体用导线W螺旋状卷绕方式横向卷绕而成。沿着配置 于内部导体的外周面的电介质层的外周面配置有由编织或横向卷绕而成的外部导体。用于 医疗用电缆的同轴电缆,从它的用途上,要求有抗弯曲性特性,进而要求细径化来提高操作 性。因此,进行着既不降低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又使同轴电缆细径化的研究。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电介质层的外周面形成金属层来代替极细的同轴电缆的 编织或横向卷绕而成的外部导体,尽管屏蔽层的厚度薄,但可提供屏蔽性能优秀的极细 同轴电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同轴电缆的金属层由蒸锻或金属锻敷来形成,且厚度为 0.1Jim至20Jim。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同轴电缆通过利用金属蒸锻等来形成外部导体,可防止屏蔽 性能降低,且因不使用外部导体用导线,还可相应地使电缆口径变细。然而,专利文献1中 记载的同轴电缆中,若同轴电缆反复进行弯曲动作,会造成形成于电介质层的外周面的金 属层发生龟裂,存在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恶化的忧虑。目P,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同轴电缆中 存在无法取得充分的抗弯曲性的问题。 阳〇化]并且,众所周知,有一种将在塑料带的一侧表面形成有金属层的附带金属层的带 配置于电介质层的外周面的同轴电缆。对于同轴电缆,当电介质层的外径大时包括电介质 与外部导体用导线之间的空隙部分和电介质在内的有效电介质的外形可视为与内部导体 同轴的大致圆筒形。然而,为了细径化,而使同轴电缆的外径变细,直至可称为极细电缆的 范围,上述有效电介质的外形无法视为大致圆筒形。因此,存在传输特性恶化的忧虑。专利 文献2中记载的同轴电缆包括:附带金属层的塑料带,W使金属层配置于电介质层的表面 的方式沿着电介质层的外周面卷绕;W及多个外部导体用导线,配置于附带金属层的塑料 带的外周面。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同轴电缆通过附带金属层的塑料带的金属层,将包括电 介质与外部导体用导线之间的空隙部分和电介质在内的有效电介质的外形校正为大致圆 筒形,因而可抑制上述传输特性恶化的问题。专利文献2的第段落中具有如下记载:为了利用由铜或银形成的金属层 取得充分的表皮效应,在IGHz的高频中需要至少2ym的厚度,在5GHz的高频中需要至少 1ym的厚度,然而利用蒸锻方法难W加厚金属层的厚度,具有无法发挥充分的电特性的不 便利性。使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同轴电缆的金属层的厚度加厚,是为了使附带金属层的塑 料带的金属层作为导体来发挥功能。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将同轴电缆的附带金属层的塑 料带的金属层的厚度设为大于Iym且4ymW下。 并且,专利文献2的段落中具有如下记载:优选地,作为适用专利技术的同轴电 缆,内部导体尺寸为40AWG至28AWG(外径为约0. 08至0. 32mm)。 通常,内部导体尺寸为32AWGW上的电缆称为细径电缆,且内部导体尺寸为38AWG W上的电缆称为极细电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08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572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结构的同轴电缆中,附带金属层的塑料带的金属层厚,且 电阻值低,因此作为导体来发挥功能。当利用上述同轴电缆传输高频信号时,根据表皮效 应,传输信号在配置于外部导体的内侧且附带金属层的塑料带的金属层中流动,而不是在 由多个导线形成的外部导体中流动。由于传输信号在附带金属层的塑料带的金属层中流 动,而不是在电阻值更低的外部导体中流动,因而存在增加由电阻损耗引起的信号传输的 损耗的忧虑。 为了使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结构的同轴电缆的信号传输的损耗降低,可考虑将 附带金属层的塑料带的金属层的厚度加厚来使其电阻值变小的方法。然而,若将附带金属 层的塑料带的金属层的厚度加厚,则存在同轴电缆的可晓性和耐久性降低的忧虑。 并且,对于极细的同轴电缆,为了使信号在外部导体中流动,在电介质层与外部导 体之间未配置金属层的情况下,由在电介质层与外部导体之间形成的空隙引起的传输特性 的恶化成为问题。目P,极细的同轴电缆中,外部导体用导线的口径与电介质层的外径之差变 小,因此包括在电介质层与外部导体用导线之间形成的空隙在内的有效的电介质形状无法 成为大致圆筒形,因填充于空隙的空气的介电常数与形成电介质层的材料的介电常数之差 而发生反射,因此存在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的恶化的忧虑。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当传输高频信号时插入损耗低且不存在传输特性 恶化的忧虑的极细同轴电缆。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同轴电缆包括:内部导体;电介质层,配置于内部导体的外周面;带材,具 有带状的基带及配置于基带的一侧表面的电场屏蔽层,上述带材W使基带与电介质层相接 触的方式沿着电介质层的外周面卷绕;W及多个外部导体用导线,W至少一部分与电场屏 蔽层相接触的方式配置,电场屏蔽层的电阻值为500Q/mW上。 本专利技术同轴电缆的电场屏蔽层的电阻值为500Q/mW上,在传输高频信号的情况 下,也不作为导体来发挥功能,而且根据表皮效应可W抑制传输信号在电场屏蔽层中流动, 传输信号的大部分在与电场屏蔽层相接触的外部导体用导线中流动。其结果,电场屏蔽层 不作为外部导体来发挥功能。因此,可抑制信号在电场屏蔽层中流动的情况下电场屏蔽层 的电阻成分引起的传输信号损耗。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同轴电缆中,配置于电介质层与外部导 体之间的电场屏蔽层非常薄且电阻值非常大,因此几乎不会有传输信号的流动,由于在电 介质层上W相接触的方式配置有外部导体用导线,可发挥将包括形成于上述电介质层与外 部导体用导线之间的空隙在内的有效的电介质形状校正为圆筒形的功能。由此,可在不受 在电介质层与外部导体之间形成的空隙的影响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传输特性。[002U进而,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同轴电缆的电场屏蔽层的电阻值为。kQ/mW下。 阳02引本专利技术同轴电缆的电场屏蔽层的电阻值为。kQ/mW下,因而可发挥将有效电介 质的形状校正为圆筒形的功能,且可抑制在电介质层与外部导体之间形成的空隙的影响。 进而,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同轴电缆的电场屏蔽层的厚度为0. 02ymW上且0. 3ymW 下。 本专利技术同轴电缆的电场屏蔽层的厚度为0. 02ymW上,因而遍及整个电场屏蔽层 厚度可W大致均匀。并且,本专利技术同轴电缆的电场屏蔽层的厚度为0. 3ymW下,因而在使 用38AWGW上的极细的导线来作为内部导体的情况下,在电场屏蔽层中不会有信号流动, 根据表皮效应,信号在外部导体中流动,因而不产生由电场屏蔽层的电阻成分引起的信号 的损耗。 对此,对比文件1中记载的同轴电缆中,将设在电介质层的外周的金属层厚度设 为0.1ym至20ym,但未对金属层厚度进行详细的记载,若要仅利用通过涂敷或锻敷等制 作的金属层独自取得充分的电特性,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同轴电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导体;电介质层,配置于上述内部导体的外周面;带材,具有带状的基带及配置于上述基带的一侧表面的电场屏蔽层,上述带材以使上述基带与上述电介质层相接触的方式沿着上述电介质层的外周面卷绕;以及多个外部导体用导线,以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电场屏蔽层相接触的方式配置,上述电场屏蔽层的电阻值为500Ω/m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边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润工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