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吩并嘧啶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305229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噻吩并嘧啶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各基团的定义如说明书中所述。所述的化合物是一类有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特别适合用作EGFR和/或HER2抑制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噻吩并嘧啶类衍生物及其 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其治疗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肿瘤药理学的发展,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 的化学治疗药物由于非特异性地阻断细胞分裂从而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引起正常细 胞死亡而逐渐遭到摒弃,同时以肿瘤细胞中异常激活的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节点蛋白作为靶 点,发现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小分子抑制剂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 向。在肿瘤中异常表达激活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由于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化疗 抗性等各个环节均发挥关键作用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又称HER1 或 cerbBl)是人类癌症中表达最广泛的酪氨酸激酶HER家族成员。EGFR结构包括三个区 域: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胞外区的氨基终端由622个氨基酸组成,有形成配体结合 区的2个富含半胱氨酸段;跨膜区是个单一的α螺旋;胞内区包括激酶区和有许多酪氨 酸磷酸化位点的羧基终端尾部。酪氨酸激酶(RTK)是把ΑΤΡ的γ磷酸盐转运到酪氨酸 残基。在与配体结合后,EGFR发生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化而使ΤΚ区域形成紧密连接。在羧 基终端尾部RTK介导酪氨酸磷酸化位点进行磷酸化,创造了酶和联接子蛋白的结合位点 (Y992,Y1068,Y1086,Y1148和Y11730),从而能开始细胞内信号传导反应。这些信号传导形 成不同的细胞反应,包括增殖、分化、粘附和血管形成,转移以及抑制凋亡。 研究表明,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乳癌、大肠癌、头颈癌、胃癌、卵巢癌、 和胰腺癌中都有表达,EGFR活化引发复杂信号传导反应。在不同类型的实体瘤中,EGFR有 增殖和过度表达,导致下游信号传导失控而引起各种肿瘤的形成。EGFR中ATP结合位点的 突变影响受体的RTK活性,干扰致瘤信号的形成,同时,EGFR还与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差密切 相关。 由于EGFR和VEGFR在致瘤中的独特作用,其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已经成为 靶向性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目前,已经有数个靶向EGFR或VEGFR的抑制剂上市,近20 个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各个研发阶段。其中,吉非替尼和埃罗替尼代表上市较早的靶向EGFR 的小分子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又称ZD1839或Iressa)作为三线单一治疗药物用 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埃罗替尼(Erlotinib,又称 0SI774或Tarceva)作为标准方案治疗无效的晚期NSCLC的二线或三线治疗药物。 然而,随着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人们发现,并非所有高表达EGFR患者都能对这 些药物有效,某些初始对吉非替尼(Gefitinib)有治疗反应的肿瘤在治疗几个月后又出现 疾病进展。这些结果表明,目前使用的EGFR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具有天然或继发性耐药现 象,因此,发展新型具有低耐药性或能缓解早期抑制剂耐药性的药物已经成为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的新发展方向。 另外,多靶点作用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也是有优势的,尤其是针对单靶点抑制剂 产生耐药性的癌症患者。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由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体内外因素相 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且多数肿瘤有4至7个独立的突变位点,因此需要多靶点治疗来确保药 物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性和持久性。近年来,FDA先后批准了多个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上 市,包括2005年获批的索拉非尼(sorafenib)、2006年获批的达沙替尼(dasatinib)、2007 年获批的苏尼替尼(sunitinib)和拉帕替尼(lapatinib)。拉帕替尼的作用祀点是表皮生 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FG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可以对这两个革巴点产生双重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具有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类具有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i、R2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氢、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 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酰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含2~6个碳原子的烯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6~10个碳原子的芳基 酰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2~6个碳原子的酰胺基-C0NH、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 个碳原子的胺基-酰基NHC0 ; 或&、私与它们相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碳原子数为3至10个的取代或未取代的 单环或者多环含氮杂环基,或任意位置由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置换的碳原子数为3至10 个的取代或未取代的单环或者双环含氮杂环基; 或&、R2与相连的氮原子及氮原子的邻位碳原子共同构成5~7元含氮杂芳基; R3选自下组:氢、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 1~6个碳原子的烷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 含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2~6个碳原子的烯基酰基、取代或未 取代的含5~6个碳原子的芳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磷酸酯基; R为取代芳环或杂芳环上任意氢原子的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卤 素、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烷氧基、羟基、氨基、氰基、羟基-C1-C4烷基、C2-C10杂环 烷基、C2-C10杂环烷基-氧基、羧基,或C2-C6羧酸酯基; 六巧选自下组:苯基、卤素取代的苯基、(;-(:6烷基取代的苯基、联苯基、卤素取代的 联苯基、萘基、吡啶基、噻吩基、卤素取代的噻吩基、CfC3烷基取代的噻吩基、呋喃基、卤素取 代的呋喃基,或CfC3烷基取代的呋喃基; A、B、D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或无;且A、B、D中至 多仅有一个为无; η= 0、1 或2; 其中,除非特别说明,所述的取代指基团上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选自下组的取 代基取代:卤素、羟基、氧代、硝基、C1~C6的卤代烷基、C1~C6的烷基、C1~C6的烯基、 C1~C6的炔基、C3~C12的芳基、C3~C12的芳基烷基、C1~C6的烷氧基、C3~C12的 芳基氧基、氨基、C1~C6的酰基氨基、C1~C6的烷基氨基甲酰基、C3~C12的芳基氨基甲 酰基、C1~C6的氨基烷基、C1~C6的酰基、羧基、C1~C6的羟烷基、C1~C6的烷基磺酰 基、C5~C12的芳基磺酰基、C1~C6的烷基磺酰氨基、C5~C12的芳基磺酰氨基、C3~C12 的芳烷基磺酰氨基、C1~C6的烷基羰基、C1~C6的烯基酰基、C1~C6的酰氧基、C1~C6 的羟基-酰基、氰基、脲基、C1~C6的烷基酰基、C1~C6的环烷基酰基、磺酰基、氨基甲酸 醋基; 虚线为化学键或无。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杂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氢、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2~6个碳原子的烯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6~10个碳原子的芳基酰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2~6个碳原子的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胺基‑酰基;或R1、R2与它们相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碳原子数为3至10个的取代或未取代的单环或者多环含氮杂环基,或任意位置由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置换的碳原子数为3至10个的取代或未取代的单环或者双环含氮杂环基;或R1、R2与相连的氮原子及氮原子的邻位碳原子共同构成5~7元含氮杂芳基;R3选自下组:氢、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2~6个碳原子的烯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5~6个碳原子的芳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磷酸酯基;R为取代芳环或杂芳环上任意氢原子的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卤素、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烷氧基、羟基、氨基、氰基、羟基‑C1‑C4烷基、C2‑C10杂环烷基、C2‑C10杂环烷基‑氧基、羧基,或C2‑C6羧酸酯基;Ar2选自下组:苯基、卤素取代的苯基、C1‑C6烷基取代的苯基、联苯基、卤素取代的联苯基、萘基、吡啶基、噻吩基、卤素取代的噻吩基、C1‑C3烷基取代的噻吩基、呋喃基、卤素取代的呋喃基,或C1‑C3烷基取代的呋喃基;A、B、D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或无;且A、B、D中至多仅有一个为无;n=0、1或2;其中,除非特别说明,所述的取代指基团上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取代:卤素、羟基、氧代、硝基、C1~C6的卤代烷基、C1~C6的烷基、C1~C6的烯基、C1~C6的炔基、C3~C12的芳基、C3~C12的芳基烷基、C1~C6的烷氧基、C3~C12的芳基氧基、氨基、C1~C6的酰基氨基、C1~C6的烷基氨基甲酰基、C3~C12的芳基氨基甲酰基、C1~C6的氨基烷基、C1~C6的酰基、羧基、C1~C6的羟烷基、C1~C6的烷基磺酰基、C5~C12的芳基磺酰基、C1~C6的烷基磺酰氨基、C5~C12的芳基磺酰氨基、C3~C12的芳烷基磺酰氨基、C1~C6的烷基羰基、C1~C6的烯基羰基、C1~C6的酰氧基、C1~C6的羟基‑酰基、氰基、脲基、C1~C6的烷基酰基、C1~C6的环烷基酰基、磺酰基、氨基甲酸酯基;虚线为化学键或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晓霞别平彦刘俊庄戈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诺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