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拉深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3250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压拉深成形方法。该冲压拉深成形方法具备:第一工序,通过让上模(10e)从上止点移动到断裂位置,对实施板材(1)的拉深成形的部分赋予规定应变,然后在断裂部(4)处让板材1断裂;第二工序:让上模(10e)从断裂位置移动到下止点,从而完成拉深成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压拉深成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模具对板材进行冲压从而实施拉深成形的冲压拉深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该种冲压拉深成形方法已知有以下一种对由诸如车门内板的窗框部分的凸条包围的框状图样实施成形的方法:即使在拉深深度较深的情况下,在框状图样的角落部也不会发断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在实施冲压拉深成形时,通过促进板材从与框状图样的内侧对应的部分向与角落部的内壁对应的部分的流入,防止在角落部处产生断裂。为了促进所述板材的流入,在与板材上的框状图样的内侧对应的区域预先形成多个孔、切口、薄板部等断裂部。并且,通过适当地选择所述断裂部的数量、位置以及形状,控制与框状图样的直线部附近对应的板材绕入与角落部对应的部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1338号公报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成形方法,在与框状图样的内侧对应的区域设置断裂部从而实施冲压拉深成形时,赋予被成形为框状图样的部分的张力下降。在该情况下,无法对该成形部分赋予使之产生所需定形性的足够的应变,从而导致成形精度的恶化。即,为了赋予成形部分足够的应变使之获得定形性,在框状图样的内侧设置断裂部的方法并不理想。然而,在框状图样的内侧不设置断裂部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角落部的断裂,需要从与框状图样对应的部分的外侧提供大量用于形成框状图样的板材。这样的话,框状图样外侧的板材部分的面积增加,导致产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获得所需定形性和产量提高的冲压拉深成形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冲压拉深成形方法中,在把持板材的第一部分的状态下,使模具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利用所述模具对所述板材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实施冲压,由此对所述第二部分实施拉深成形,所述冲压拉深成形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工序,通过使所述模具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在所述板材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产生断裂的断裂位置,从而对该板材的实施拉深成形的部分赋予规定应变,然后产生所述断裂;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后,使所述模具从所述断裂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从而完成所述第二部分的拉深成形。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第一工序中,在模具移动到断裂位置的过程中,通过利用模具赋予的张力对板材的要施以拉深成形的第二部分赋予规定应变。作为规定应变,例如是能够在第二部分处获得所需定形性(shapefixability)的应变。作为该应变例如是1.5~2%(发生应变部分的长度相对赋予应变前的长度的比率)的应变。另外,由于在第一工序中的板材断裂,从板材的断裂部一侧向第二部分的流入变得容易。在该状态下,进行第二工序的拉深成形时,板材容易从断裂部一侧向第二部分流入,因此,相应地板材从与断裂部成相反一侧流向第二部分的流入量与在断裂部不产生断裂的情形相比变少。所以,对应于所述板材的流入量的减少,能够减小板材的尺寸,从而能够提高产量。所以,根据本专利技术,除了能够获得所需的定形性以外,还能够实现提高产量。另外,在将断裂部设定在板材上要废弃的部分上时,能够避免因在断裂部产生断裂而造成对成形物的影响。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前或在其进行过程中,在所述板材上设置一对切口或多个开孔,由此在被所述一对切口夹在中间的区域或被所述多个开孔中的成对的开孔夹在中间的区域上,形成在所述第一工序中产生断裂的断裂部。由此,通过选择切口或开孔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能够控制断裂部的位置、大小、形状、断裂的时机(从第一工序向第二工序过渡的时机)。因此,能够适当地设定在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中板材从断裂部一侧流向第二部分的流入量以及在第一工序中对第二部分赋予的应变的量。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部分由浅拉深部分和深拉深部分构成,所述浅拉深部分以第一深度实施拉深,所述深拉深部分以深度比第一深度大的第二深度实施拉深,由此进行所述第二部分的拉深成形,所述浅拉深部分与所述深拉深部分的所述断裂部侧邻接。由此,板材容易从断裂部一侧经由浅拉深部分向深拉深部分流入,因此,相应地板材从与断裂部成相反一侧向深拉深部分的流入得到抑制。由此,与第二部分的板材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与断裂部成相反一侧的板材,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产量。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构成为,所述板材被加工成具有开口部和包围该开口部的框状图样的成形物,所述框状图样通过所述拉深成形而被成形,所述断裂部位于成为所述板材的所述开口部的部分。由此,在第二工序中,板材从框状图样内侧容易流入到与框状图样对应的部分,所以,能够减少从与框状图样对应的部分的外侧流入到该部分的板材的量。其结果,由于能够使用面积更小的板材来获得上述成形物,从而能够提高产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构成为,对所述板材成形所述框状图样,使得多个所述成形物的所述开口部夹着对应的所述框状图样相互相邻。由此,在利用一枚板材获得多个成形物的情况下,在第二工序中,板材从构成各成形物的开口部的部分向构成对应的框状图样的部分的流入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将与各成形物对应的板材部分之间的距离设定的较小。其结果,能够通过面积较少的板材对多个成形物进行成形,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产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通过冲压拉深成形方法成形的板材上的各部分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按照冲压拉深成形方法执行的工序的流程图。图3是经过图2的工序成形的要被加工成车门内板的成形物的平面图。图4A是表示在作为实施例的比较例中被定位在模具上的板材的第二部分附近的情形的截面图。在所述比较例中对不具有切口(slit)的板材实施成形。图4B是表示在按照实施例的方法对形成有切口的板材实施成形的情况下,被定位在模具上的板材的第二部分附近的情形的截面图。图5A是表示在图4A的比较例中开始成形时的第二部分附近的情形的截面图。图5B是表示在图4B的实施例中开始成形时的第二部分附近的情形的截面图。图6A是表示在比较例中与图5A的状态相比成形进行了一定程度后的第二部分附近的情形的截面图。图6B是表示在实施例中与图5B的状态相比成形进行了一定程度后板材的断裂部产生了断裂后的第二部分附近的情形的截面图。图7A是表示在比较例中与图6A的状态相比成形进一步进行了一定程度后的第二部分附近的情形的截面图。图7B是表示在实施例中与图6B的状态相比成形进一步进行了一定程度后的第二部分附近的情形的截面图。图8A是表示在比较例中成形结束后的第二部分附近的情形的截面图。图8B是表示在实施例中成形结束后的第二部分附近的情形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能够通过图2的工序进行成形的车门内板用成形物的另一例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能够通过图2的工序进行成形的车门内板用成形物的再一例的平面图。图11是表示为了对被加工成车门内板的成形物进行成形而通过设置开孔的形式形成断裂部的例子的平面图。符号说明1板材2第一部分3第二部分4断裂部5断裂6切口7成形物8开口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冲压拉深成形方法中,如图1所示,在把持板材1的第一部分2的状态下,通过让未被图示的模具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上从而进行冲压,对板材1的第二部分3实施拉深成形。第二部分3的冲压拉深成形是通过让模具的上模相对下模从作为第一位置的上止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冲压拉深成形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拉深成形方法,在把持板材的第一部分的状态下,使模具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利用所述模具对所述板材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实施冲压,由此对所述第二部分实施拉深成形,所述冲压拉深成形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工序,通过使所述模具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在所述板材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产生断裂的断裂位置,从而对该板材的实施拉深成形的部分赋予规定应变,然后产生所述断裂;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后,使所述模具从所述断裂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从而完成所述第二部分的拉深成形。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9.09 JP 2014-1831261.一种冲压拉深成形方法,在把持板材的第一部分的状态下,使模具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利用所述模具对所述板材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实施冲压,由此对所述第二部分实施拉深成形,所述冲压拉深成形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工序,通过使所述模具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在所述板材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产生断裂的断裂位置,从而对该板材的实施拉深成形的部分赋予规定应变,然后产生所述断裂;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后,使所述模具从所述断裂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从而完成所述第二部分的拉深成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拉深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前或在其进行过程中,在所述板材上设置一对切口或多个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角昌平藤田耕治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