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1843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8:31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当紧急情况或事故发生时可使乘客快速逃离车厢,并安全降落至地面或疏散平台。包括车辆车体,所述车辆车体底部设置有逃生平台,车辆车体与逃生平台之间通过纵向、横向间隔设置的多级液压升降杆连接。车辆车体的司机室地板面上设置逃生出口,逃生出口一侧与逃生平台之间设置充气折叠滑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悬挂式单轨交通列车,特别涉及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为了有效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悬挂式单轨交通作为新生的轨道交通系统被很多城市青睐,悬挂式单轨交通是一种城市快捷轨道运输系统,其特征是:轨道位于车辆车体上方,由钢铁或水泥立柱支撑,列车被吊在半空中行驶。但是,由于车厢整体悬挂于空中轨道而运行,既有的地下、地面或高架式轨道交通系统的紧急逃生和乘客安全疏散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的乘客快速疏散。目前,国内外多个机构都开展了高空安全逃生装置的设计和研究,其中美国专利 US 4485891、中国专利 CN201010221431.2、CN200720089665.X、CN102228729A、CN203625792 U等公开提出了多种不同方式的高空逃生装置。美国专利US 4485891在1981年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物内人员紧急逃生装置,其原理是利用人员速降设备垂直安装在“工”型梁上,速降设备的封闭内腔中包含粘性液体和两个对称的滚筒。当人员利用速降设备快速降落时,滚筒转动将带动内腔的粘性液体流动。速降设备下降速度越快,滚筒转动越快,流动的液体剪力越大(阻尼越大),从而实现人员安全下降。中国专利CN201010221431.2在2010年公开了一种轻轨高空逃生结构,由外壳和内壳组成,在内壳内设有逃生绳,逃生绳的两端从内壳和外壳的同一侧边穿出。在内壳内设有由定摩擦块和动摩擦块组成的减速机构,逃生绳依次绕过一动摩擦块、定摩擦块和另一动摩擦块。此结构使得整个下落过程所需时间短,且能不间断地反复使用,便于大批量人员快速逃生。中国专利CN200720089665.X在2008年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受困高层的救火人员和被困人员的快速逃生的高空自降器结构,靠人体自身重量,带动高空自降器下滑,在下滑过程中,采用挤压轮强力挤压绳子,利用挤压摩擦力进行限速,实现安全自降。中国专利CN102228729A在2011年公开了一种高空圆筒逃生网,由线绳制成并带有网孔的圆筒网、多个安全腰带扣以及至少一条安全绳组成。圆筒网由上往下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圆筒网的金属圈,可实现对网外物体的防御;安全绳由圆筒网上端的入口穿行至下端的出口 ;安全腰带扣包括相连接的腰带与减速器,减速器安装于安全绳上并与安全绳滑动配合,采用安全腰带扣在安全绳上下滑的方式将人员从高空快速降落到地面,下落过程中,减速器起到控制下降速度的作用。中国专利CN 203625792 U在2014年公开了一种直升机甲板安全网,设有结构框架及单片的安全网,结构框架分隔成多个小框架,安全网采用不锈钢圆钢条编织而成。安全网呈斜纹状铺设在结构框架上,结构框架与安全网采用等间距排布的不锈钢电缆扎带固定。该结构在受到较大的冲击时,冲击产生的拉力会使不锈钢电缆扎带更加收紧,不会出现松动,满足了 625kg重物从1米高处坠落的安全冲击要求。以上描述的高空安全逃生装置,理论上均能满足紧急情况的人员安全逃生要求,但在实际操作、安装位置、速降容纳能力还存在不足,且未完全结合轨道交通的大载客量和系统结构特点等状况,均不适应于悬挂式单轨交通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疏散。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目前在德国和日本已有运营实例,通常在司机室地板面设置逃生出口,司机和地面救援人员配合下利用绳索或帆布滑道将乘客降到地面,此方式必需地面救援人员的配合,且车辆恰巧停车于地面区段,其救援效率、实用性和广泛推广性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当紧急情况或事故发生时可使乘客快速逃离车厢,并安全降落至地面或疏散平台。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包括车辆车体,其特征是:所述车辆车体底部设置有逃生平台,车辆车体与逃生平台之间通过纵向、横向间隔设置的多级液压升降杆连接;车辆车体的司机室地板面上设置逃生出口,逃生出口一侧与逃生平台之间设置充气折叠滑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实现了短时间内快速、安全逃生,.改善了普通逃生方法对于一次逃生允许乘客人员的限制的缺陷,保证了突发事件情况下快速疏散乘客至安全点的成功率和可靠性。【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五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中多级液压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中逃生平台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5是本技术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车辆车体10、逃生出口 11、逃生平台20、柔性围栏21、多级液压升降杆30、充气折叠滑梯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包括车辆车体10。所述车辆车体10底部设置有逃生平台20,车辆车体10与逃生平台20之间通过纵向、横向间隔设置的多级液压升降杆30连接。车辆车体10的司机室地板面上设置逃生出口 11,司机室逃生出口 11 一侧与逃生平台20之间设置充气折叠滑梯40。在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正常运行时,整个紧急逃生装置收纳在车体底部的凹槽内。当紧急情况发生时,首先由司机操作,释放多级液压升降杆30油压,使多级液压升降杆30在逃生平台20自身重力和液压缸的作用下快速脱离车辆车体10底部,下降到安全位置。同时,由司机开启高压气瓶,对充气折叠滑梯40充气,使其迅速成为立体式逃生滑梯;随后,司机或乘务员引导乘客从司机室地板面的逃生出口 11有序通过逃生滑梯滑落至逃生平台20。参照图2,多级液压升降杆30通常可考虑由四级液压杆组成,在悬挂式单轨交通正常运行时,收纳在车体端部四个对角位置。逃生平台20,是带圆弧边角的板式承载平台,与车体底部可平滑衔接,其面积应小于车体底部面积,可承载人员数量以满足单节车辆定员为标准。充气折叠滑梯40末端固定在逃生平台上,由放置于司机室的高压气瓶进行充气,在悬挂式单轨交通正常运行时,滑梯未充气,占用空间小,便于收纳。参照图4和图5,上述的逃生平台20安全位置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离地高度(一般为5m)不大于多级液压升降杆30的最大行程范围,可以实现直接降到地面,使乘客通过平台逃生出口迅速离开;第二种情况是当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离地高度远大于多级液压升降杆30的最大行程范围,则不能迅速疏散乘客到地面上,此时,逃生平台作为一种暂时的安全平台承载乘客,等待外援车辆实施救援。参照图1和图3,所述逃生平台20的周边设置有柔性围栏21。整个疏散乘客过程中,柔性围栏21可防止乘客慌乱逃生因拥挤而掉下逃生平台20。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主权项】1.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乘客紧急疏散装置,包括车辆车体(10),其特征是:所述车辆车体(10)底部设置有逃生平台(20),车辆车体(10)与逃生平台(20)之间通过纵向、横向间隔设置的多级液压升降杆(30)连接;车辆车体(10)的司机室地板面上设置逃生出口(11),逃生出口(11)一侧与逃生平台(20)之间设置充气折叠滑梯(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孔明李艳刘文龙杨吉忠徐银光杨捷颜华余颜丽吴晓汪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