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压型机油泵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8464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压型机油泵体,包括:基础壳体和转子壳体,所述转子壳体设置在基础壳体的正面,所述转子壳体内包含有一个偏心转子旋转腔体,所述基础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与转子壳体一侧相连通的出油管,所述基础壳体上设置有与出油管相连通的溢流管,所述基础壳体底部设置有与转子壳体底部相连通的进油管。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压型机油泵体,通过在转子壳体内安装转子实现泵油,通过在溢流管内安装溢流阀,以稳定供油的压力和稳定性,避免了在基础壳体外侧额外连接稳压装置,减少了整体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发动机轻量化的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机油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稳压型机油栗体。
技术介绍
机油栗是用来使机油压力升高和保证一定的油量,向各摩擦表面强制供油的部件。发动机广泛采用齿轮式和转子式机油栗,齿轮式油栗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栗油压力高,得到广泛应用,转子栗转子形体复杂,多用粉末冶金压制.这种栗具有齿轮栗同样的优点,但结构紧凑,体积小,在内燃机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发动机的机油栗需要吸收油底壳内的机油,供给各部件润滑,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为了节省燃油,各部件的轻量化越来越被各厂家青睐,而普通机油栗体的体型大,而且还要另外连接稳压装置,不利于发动机轻量化的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压型机油栗体,缩小体积,减少重量,方便油压稳定装置的安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稳压型机油栗体,包括:基础壳体和转子壳体,所述转子壳体设置在基础壳体的正面,所述转子壳体内包含有一个偏心转子旋转腔体,所述基础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与转子壳体一侧相连通的出油管,所述基础壳体上设置有与出油管相连通的溢流管,所述基础壳体底部设置有与转子壳体底部相连通的进油管。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壳体外侧间隔设置有数个固定耳。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耳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孔。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油管包含有延伸至基础壳体外侧的出油端□ ο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油端口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油管的正面设置有一个开口。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壳体四周分别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壳体背面设置有一个与转子壳体相连通的轴承固定套。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油管的底部开口与溢流管的底部开口位于同一平面。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壳体、转子壳体、溢流管、出油管和进油管为铝合金一体化压铸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指出的一种稳压型机油栗体,通过在转子壳体内安装转子实现栗油,通过在溢流管内安装溢流阀,以稳定供油的压力和稳定性,避免了在基础壳体外侧额外连接稳压装置,减少了整体的体积和重量,散热效果好,有利于发动机轻量化的实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稳压型机油栗体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背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 一种稳压型机油栗体,包括:基础壳体1和转子壳体2,所述转子壳体2设置在基础壳体1的正面,所述转子壳体2内包含有一个偏心转子旋转腔体3,所述基础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与转子壳体2 —侧相连通的出油管4,所述基础壳体1上设置有与出油管4相连通的溢流管6,通过在溢流管6内安装溢流阀,以稳定供油的压力和稳定性,避免了在基础壳体1外侧额外连接稳压装置,减少了整体的体积和重量。所述基础壳体1底部设置有与转子壳体2底部相连通的进油管5,进油管5为腰孔形的截面结构,进油量大。在转子壳体2内安装转子,发动机工作带动转子旋转,使得进油管5内形成负压,实现栗油。所述基础壳体1外侧间隔设置有数个固定耳11,所述固定耳11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孔12,方便了基础壳体1的连接固定。所述出油管4包含有延伸至基础壳体1外侧的出油端口 42,所述出油端口 4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通常为2个,分别连接管道进行供油或者过滤,提高了机油的利用率和过滤效果。所述出油管4的正面设置有一个开口 41,方便供油或者过滤,与出油端口 42配合使用,适应性好。所述转子壳体2四周分别设置有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22,方便了转子壳体2的安装固定,工作时,确保密封性。所述基础壳体1背面设置有一个与转子壳体2相连通的轴承固定套7,安装轴承,提升转子进行旋转的稳定性。所述进油管5的底部开口 51与溢流管6的底部开口 61位于同一平面,溢流管6泄压得到的机油再回到油底壳,循环利用。所述基础壳体1、转子壳体2、溢流管6、出油管4和进油管5为铝合金一体化压铸结构,重量轻,散热性好,压铸得到毛坯后,局部进行精加工,以提高配合精度,避免漏油问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指出的一种稳压型机油栗体,有效减少了体积和重量,而且供油稳定性好,有效泄压,避免了油压过大的问题,提升了工作的稳定性,使用寿命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稳压型机油栗体,包括:基础壳体和转子壳体,所述转子壳体设置在基础壳体的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壳体内包含有一个偏心转子旋转腔体,所述基础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与转子壳体一侧相连通的出油管,所述基础壳体上设置有与出油管相连通的溢流管,所述基础壳体底部设置有与转子壳体底部相连通的进油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压型机油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壳体外侧间隔设置有数个固定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压型机油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耳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孑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压型机油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包含有延伸至基础壳体外侧的出油端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压型机油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端口的数量至少为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压型机油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的正面设置有一个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压型机油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壳体四周分别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压型机油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壳体背面设置有一个与转子壳体相连通的轴承固定套。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压型机油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的底部开口与溢流管的底部开口位于同一平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压型机油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壳体、转子壳体、溢流管、出油管和进油管为招合金一体化压铸结构。【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压型机油泵体,包括:基础壳体和转子壳体,所述转子壳体设置在基础壳体的正面,所述转子壳体内包含有一个偏心转子旋转腔体,所述基础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与转子壳体一侧相连通的出油管,所述基础壳体上设置有与出油管相连通的溢流管,所述基础壳体底部设置有与转子壳体底部相连通的进油管。通过上述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压型机油泵体,通过在转子壳体内安装转子实现泵油,通过在溢流管内安装溢流阀,以稳定供油的压力和稳定性,避免了在基础壳体外侧额外连接稳压装置,减少了整体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发动机轻量化的实现。【IPC分类】F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压型机油泵体,包括:基础壳体和转子壳体,所述转子壳体设置在基础壳体的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壳体内包含有一个偏心转子旋转腔体,所述基础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与转子壳体一侧相连通的出油管,所述基础壳体上设置有与出油管相连通的溢流管,所述基础壳体底部设置有与转子壳体底部相连通的进油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奎陈柏
申请(专利权)人:联禾厚普太仓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