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邦跃专利>正文

一种小型带泵阀的低压循环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7199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带泵阀的低压循环罐,罐体上设有回气管、回液管、供液管和泵液管,所述供液管与浮球式膨胀阀相连,所述泵液管与氟泵相连接,所述浮球式膨胀阀和氟泵位于罐体内部,所述回液管下部还设有回液气分管,所述回液气分管还与浮球式膨胀阀的出口端相连,所述回液气分管的末端与氟泵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回液气分管为带液体阻尼结构,如采用细目多层金属丝网制成、滤芯或在带孔的管壁外部包覆减小液体流速的材料来实现,将大型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使用的满液式氟泵供液技术替换中小型氟制冷系统的干式蒸发技术,替换热力膨胀阀和毛细管,提高中小型氟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降低成本,同时保持结构简单和自动化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带栗阀的低压循环罐。
技术介绍
—般来说,在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中,制冷系统的供液方式有干式膨胀阀直接供液和满液式氟栗供液,这两种方式是各自独立的。干式膨胀阀直接供液技术适合中小型的制冷系统,满液式氟栗供液技术适合大型的系统,尤其是多层楼的制冷系统。干式膨胀阀直接供液的制冷系统图见图3,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采用热力膨胀阀(27),用于调节蒸发器(26)中的液体制冷剂的供给量。(2 )供给量是通过制冷剂的过热度进行控制的。因此,这种阀特别适用于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供给,因为在干式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过热度同蒸发器的负荷成比例关系。(3)蒸发器(26)的液体制冷剂由热力膨胀阀(27)直接提供。(4)蒸发器(26)中制冷剂循环量等于蒸发器(26)的蒸发量。(5)高进低出,S卩:液体制冷剂由蒸发器(26)的高压端进入,吸热后蒸发成气体,再从低压端被抽出。俗称:干式蒸发。(6)自动回油:冷冻机油跟随制冷剂进出回到压缩机(21)吸气端。(7)总体结构简单。直接供液技术成熟,可靠。目前在中小型制冷系统中广泛应用。满液式氟栗供液的制冷系统图见图4,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采用卧式浮球式膨胀阀(28),控制制冷剂液面(6)的高度。(2)液体制冷剂的供给量,是通过低压循环桶(29)内卧式浮球式膨胀阀(28)来进行控制的。低压循环桶(29)的容积在1000升以上级别。内部需要贮备的制冷剂重量在1000公斤以上级别。(3)蒸发器(26)的液体制冷剂由外置氟栗(30)直接提供。外置氟栗(30)从普通的低压循环桶(29)内吸取液体制冷剂。外置氟栗(30)的功率1000瓦以上级别。能与这样大的氟栗相匹配,蒸发器(26)同样很大、很多。(4)蒸发器(26)中制冷剂循环量是蒸发器的蒸发量的五倍以上。(5)低进高出,S卩:液体制冷剂由蒸发器(28)的低端进入,吸热后部份液体蒸发成气体,再从高端被压出,回到低压循环桶(29)。液体大致注满了整个蒸发器,俗称:满液式蒸发。(6)人工回油:冷冻机油浮于低压循环桶(28)内液面上方,经过手动开启放油手阀,流到油换热器加热,回到压缩机吸气端。(说明:对制冷剂R22, R134a,R404A,R407C,R507等制冷剂来说,冷冻机油浮于液面上方;对制冷剂R717即氨制冷剂来说,冷冻机油沉于液体下方。)(7)总体结构复杂。氟栗供液技术,来自于氨制冷中的氨栗供液技术。技术成熟,可靠,经历了百年使用。可惜的是,目前仅使用在大型制冷系统中,还存在需要人工操作的缺陷。 综上所述,有如下共识:(1)氟栗供液对蒸发器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冷却效果好。制冷剂循环量数倍于蒸发器的蒸发量,使蒸发器有着充分的润湿表面,可以发挥蒸发器全部蒸发面积的传热效能;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呈环流流动状态,气体在中心部位流动,从而强化了制冷剂和管壁面的换热条件;而且,由于大量制冷剂的冲刷,蒸发器管壁不易形成油膜,其底部也不易积存油污,从而使管壁传热系数得以提高。而直接膨胀供液不足,蒸发器末端全部变成过热气体,不仅会降低蒸发面积的利用率,而且由于制冷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还容易引起润滑油焦化的危险;但供液过多,又极易造成制冷压缩机湿冲程,液体进入汽缸,不能保证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所以在最末端的蒸发器管道中有一部分管子中流动的是气体,而非液体。另夕卜,液体节流产生的闪发气体,混同液体呈两相流体送往蒸发器,使供液管道阻力损失大大增加,同时也降低了蒸发器的冷却效果。所以,同样蒸发面积的蒸发器,氟栗供液的冷却效果比直接膨胀供液提高25%?30% 〇(2)利用氟栗的机械作用,可以克服系统中的部分阻力损失,实现长距离供液。(3)氟栗供液系统操作简单可靠;氟桶液面较稳定的情况下,就能维持氟栗的正常运行,而不需要经常性的高技能调节工作;蒸发器各处始终处于满液溢出吃饱的状态,保证了各处温度都与蒸发压力对应的蒸发温度相同;制冷系统在降温和恒温时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小型带栗阀的低压循环罐,将大型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使用的满液式氨(氟)栗供液技术替换中小型氟制冷系统的干式蒸发技术,替换热力膨胀阀,提高中小型氟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降低成本,节约能耗,同时保持中小型氟制冷系统的结构简单和自动化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型带栗阀的低压循环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回气管、回液管、供液管和栗液管,所述供液管与浮球式膨胀阀相连,所述栗液管与氟栗相连接,所述浮球式膨胀阀和氟栗位于罐体内部,这样的设置使新进冷却液与从回液管回流的冷却液集中于罐内,通过浮球式膨胀阀根据需要放入适量的液体,再通过氟栗将冷却液送入蒸发器内,然后从回液管回流,再通过回气管与压缩机相连接然后通过冷凝器,再回到供液管进入罐体内,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本技术的一种小型带栗阀的低压循环罐,所述回液管下部还设有回液气分管,所述回液气分管还与浮球式膨胀阀的出口端相连,所述回液气分管的末端与氟栗的进口端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小型带栗阀的低压循环罐,所述回液气分管为带液体阻尼结构,如采用细目多层金属丝网制成、滤芯或在带孔的管壁外部包覆减小液体流速的材料来实现,这样的设置是为了减小从供液管新进入液体和回液管回流的液体对罐体内液体的冲击,避免液面波动过大,从而保证浮球式膨胀阀的平稳工作,和稳定的系统回油状态。本技术的一种小型带栗阀的低压循环罐,所述氟栗还可以位于罐体外部,这样可以便于氟栗的日常维护。本技术的一种小型带栗阀的低压循环罐,所述回气管位于罐体内部的一部分,为端口朝上的结构,且回气管侧壁上设有缝隙,这样的设置是为了从缝隙中进入少量的冷却液体,而且可以将冷却液表面的冷冻机油带入一部份,所以要求缝隙的长度应能包含液面变化的最高与最低位置,这样极少量的制冷剂液体混同冷冻机油回到压缩机。即让冷冻机油循环,形成系统的自动回油状态,又让压缩机电机得到有效冷却,但又不过多形成液击而损坏,回气管的端口和缝隙均可增加液体阻尼结构,结构会更好。本技术的一种小型带栗阀的低压循环罐,所述罐体为细长竖直圆柱结构,这样的设置为的是气液尽可能上下分离。因此要求浮球式膨胀阀也是上下结构,而不是传统的水平结构,以达到尽量减小循环罐体积,实现小型化微型化的目的。本技术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回气管与压缩机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与冷凝器相连接,所述冷凝器与供液管相连接,所述栗液管与蒸发器相连接,所述蒸发器与回液管相连接。其工作原理为:压缩机从小型带栗阀的低压循环罐中吸入制冷剂气体,压缩后进入冷凝器冷却凝结成制冷剂液体,通过供液管,压向小型带栗阀的低压循环罐。罐体内,开始并无制冷剂液体,浮球式膨胀阀处于最大开启状态,制冷剂液体经过供液管,在浮球式膨胀阀节流,进入回液气分管,流进罐内。浮球浮于液面,浮球升高,浮球式膨胀阀关小,以保持液面高度。氟栗将蒸发器蒸发量五倍以上的制冷剂液体通过栗液管,向蒸发器供液,就形成了满液式蒸发。小部份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从蒸发器回来的气液混合的制冷剂,经过回液管,进入回液气分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带泵阀的低压循环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2),所述罐体(2)上设有回气管(4)、回液管(1)、供液管(7)和泵液管(8),所述供液管(7)与浮球式膨胀阀(3)相连,所述泵液管(8)与氟泵(9)相连接,所述浮球式膨胀阀(3)和氟泵(9)位于罐体(2)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邦跃
申请(专利权)人:赖邦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