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的限位套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4651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减震器的限位套连接结构,包括活塞杆、与所述活塞杆配合连接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包括中空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周缘向外延伸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活塞杆的中部沿周向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相适应的切槽,所述安装部套设于所述切槽内,并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切槽通过油压机压合连接。结构简单合理、装配快捷、尺寸稳定、轴向拉脱力满足实际需求、便于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减震器的限位套连接结构,包括活塞杆、与所述活塞杆配合连接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包括中空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周缘向外延伸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活塞杆的中部沿周向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相适应的切槽,所述安装部套设于所述切槽内,并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切槽通过油压机压合连接。结构简单合理、装配快捷、尺寸稳定、轴向拉脱力满足实际需求、便于检测。【专利说明】减震器的限位套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器的限位套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依靠阻尼力来抑制弹簧的跳跃。现有减震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通常包括贮油筒1、工作缸2、活塞杆3、导向器4、油封5、活塞阀总成6以及底阀总成7,工作缸2套设于贮油筒I内,导向器4和底阀总成7设置于贮油筒I内并且分别位于工作缸2的两端,油封5与导向器4固定连接,活塞阀总成6活动设置于贮油筒I内,活塞杆3的一端与活塞阀总成6固定连接,活塞杆3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导向器4和油封5并伸出于贮油筒I的外部,贮油筒I的底端设置有底盖11,其中导向器4、工作缸2以及活塞阀总成6配合形成第一工作腔A,活塞阀总成6、工作缸2以及底阀总成7配合形成第二工作腔B,贮油筒1、导向器4、工作缸2、底盖11以及底阀总成7配合形成第三工作腔C,导向器4设置有用以连通第一工作腔A和第三工作腔C的导向孔41。工作时,当活塞杆3受外力作用向贮油筒I外做拉伸运动时,活塞阀总成6随活塞杆3同步运动,此时第一工作腔A体积减小,油压增大,使得第一工作腔A内的油液一部分经活塞阀总成6流至第二工作腔B内,另一部分油液经导向孔41流至第三工作腔C内,与此同时,由于第二工作腔B体积增大,油压减小,使得第三工作腔C内的油液经底阀总成7流至第二工作腔B中,从而对第二工作腔B的油压进行补充;当活塞杆3带动活塞阀总成6向底阀总成7方向运动时,第一工作腔A体积增大,油压降低,第二工作腔B体积减小,油压增大,此时第二工作腔B内的一部分油液经活塞阀总成6进入第一工作腔A内,第三工作腔C内的部分油液经导向孔41回流至第一工作腔A内,从而对第一工作腔A内的油压进行补充。油液在上述运动过程中形成阻尼力,从而抑制了弹簧跳跃。 由于当车辆在颠簸路段行驶时,活塞杆3运动幅度较大,常常造成活塞阀总成6与导向器4相接触,此时第一工作腔A的体积和油压基本为零,导致活塞阀总成6难以回复原位,使得减震效果较差,为此,现有减震器通常会在活塞杆3上设置一个限位套8,该限位套8位于导向器4与活塞阀总成6之间。当活塞杆3运动时,通过限位套8对活塞杆3的最大行程进行限位,以防止活塞阀总成6与导向器4相接触。现有技术中限位套8与活塞杆3之间通常采用焊接连接,如图2所示,利用电阻焊将限位套8与活塞杆3进行四点熔接,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轴向拉脱力大于25000N。然而,采用焊接的缺陷在于:焊接时因设备或人为因素影响,可能发生虚焊或假焊,此时由于无法肉眼直接进行判断,并且焊接完成后的产品并不能百分之百进行拉脱实验,使得因出现虚焊或假焊而造成限位套8脱落现象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装配快捷、尺寸稳定、轴向拉脱力满足实际需求、便于检测的减震器的限位套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所述的减震器的限位套连接结构,包括活塞杆、与所述活塞杆配合连接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包括中空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周缘向外延伸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活塞杆的中部沿周向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相适应的切槽,所述安装部套设于所述切槽内,并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切槽通过油压机压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切槽设置为楔形槽,所述切槽的一个槽边呈与所述安装部的端面对应配合的平面,所述切槽的另外一个槽边呈与所述安装部的内壁对应配合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内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切槽的斜面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与所述限位部相配合的减震垫,所述减震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减震垫与所述限位部硫化为一体。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活塞杆的中部设置与限位套的安装部相适配的切槽,装配时,首先将安装部套设在切槽内,并通过油压机将安装部与切槽压合连接,从而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因采用焊机而造成虚焊和假焊的现象,装配较为快捷,尺寸便于控制,轴向拉脱力较大,加工合格率更高,并且能够通过肉眼直接对产品进行观察,检测方便。本技术结构设置简单合理。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减震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减震器的限位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装配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 1、贮油筒;11、底盖;2、工作缸;3、活塞杆;4、导向器;41、导向孔;5、油封;6、活塞阀总成;7、底阀总成;A、第一工作腔;B、第二工作腔;C、第三工作腔;8、限位套;81、安装部;82、限位部;31、切槽;811、凹槽;311、凸起;32、减震垫;H、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至图6所示的减震器的限位套连接结构,包括活塞杆3、与活塞杆3配合连接的限位套8,限位套8包括中空状的安装部81,安装部81的一端周缘向外延伸设置有限位部82,活塞杆3的中部沿周向设置有与安装部81相适应的切槽31,安装部81套设于切槽31内,并且安装部81与切槽31通过油压机压合连接。 本技术通过设置切槽31,装配时,首先将安装部81套设在切槽31内,并通过油压机将安装部81与切槽31压合连接,从而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因采用焊机而造成虚焊和假焊的现象,装配较为快捷,尺寸便于控制,轴向拉脱力较大,加工合格率更高,并且能够通过肉眼直接对产品进行观察,检测方便。本技术结构设置简单合理。 具体而言,切槽31设置为楔形槽,切槽31的一个槽边呈与安装部81的端面对应配合的平面,切槽31的另外一个槽边呈与安装部81的内壁对应配合的斜面。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保证了安装部81与切槽31之间的充分紧密接触,提高了装配时的牢固度,降低了安装部81与活塞杆3之间的轴向间隙,增大了活塞杆3与限位套8之间的轴向拉脱力。 安装部81的内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凹槽811,切槽31的斜面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与凹槽811相匹配的凸起311。通过设置凹槽811和凸起311,当安装部81通过油压机与切槽31压合连接时,凸起311置入与凹槽811内,通过凸起311与凹槽811相配合,既增大了限位套8与活塞杆3之间的咬合力,提高了轴向拉脱力,同时,还避免了限位套8与活塞杆3之间出现相对旋转的现象,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 活塞杆3上套设有与限位部82相配合的减震垫32,减震垫32采用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减震器的限位套连接结构,包括活塞杆、与所述活塞杆配合连接的限位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包括中空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周缘向外延伸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活塞杆的中部沿周向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相适应的切槽,所述安装部套设于所述切槽内,并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切槽通过油压机压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海汪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卡西可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