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3035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9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包括进气管、进料管、滤袋、筒体、回液口、抽气管和顶盖,承装物料的所述滤袋置于所述筒体中并通过筒体顶部的所述顶盖密封,筒体的下方留有空间且在筒体底部设置所述回液口,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进料管穿过顶盖伸入所述滤袋,所述抽气管开设在所述筒体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在密封滤袋中通入的压缩空气与袋外抽气形成的压差,增加过滤分离的速度,使绝大部分碾磨介质能通过滤袋并回收,料液分离快捷且效果好,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留滞于滤袋中,干料水分含量低,碾磨介质回收率高,不会有废气逸出,降低了环境污染的可能,适用于批量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包括进气管、进料管、滤袋、筒体、回液口、抽气管和顶盖,承装物料的所述滤袋置于所述筒体中并通过筒体顶部的所述顶盖密封,筒体的下方留有空间且在筒体底部设置所述回液口,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进料管穿过顶盖伸入所述滤袋,所述抽气管开设在所述筒体壁上;本专利技术利用在密封滤袋中通入的压缩空气与袋外抽气形成的压差,增加过滤分离的速度,使绝大部分碾磨介质能通过滤袋并回收,料液分离快捷且效果好,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留滞于滤袋中,干料水分含量低,碾磨介质回收率高,不会有废气逸出,降低了环境污染的可能,适用于批量连续生产。【专利说明】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料液分离器,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粉末与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制作用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柔性磁片需要一种非常薄、厚度I μ m以下的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在生产过程中将金属粉末与研磨介质混合液在相关装置的作用下,使之扁平成鳞片状后,必须进行有效地分离,从而使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析出成半成品。 目前的料液分离装置有压滤机、干燥器等,其缺点在于:易挥发的研磨介质的流失;装置成本高且操作复杂;清洗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离效率高且可充分回收介质的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包括进气管、进料管、滤袋、筒体、回液口、抽气管和顶盖,承装物料的所述滤袋置于所述筒体中并通过筒体顶部的所述顶盖密封,筒体的下方留有空间且在筒体底部设置所述回液口,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进料管穿过顶盖伸入所述滤袋,所述抽气管开设在所述筒体壁上。混合料液由进料管进入并散流至滤袋里,混合料液全部进入滤袋后,从进气管通入带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与此同时,抽气管开始向外抽气,加大滤袋内外的压力差,促使料液中的液体即碾磨介质迅速穿过滤袋,通过筒体的回液口排出并进行收集,而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留于滤袋中。 优选的,所述滤袋的孔隙小于30目;由于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的长宽均在100?150 μ m之间,而厚度不超过I μ m,故滤袋的孔隙必须小于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的几何尺寸,才可以既析出碾磨介质,又可以留下微粉;若孔隙太小,减慢了液体介质的溢出速度,降低分离效果;孔隙太大,金属软磁微粉会随着液体一起析出,分离效果差。 进一步,所述进料管的底部设有倒锥形的料分器;由于倒锥形上小下大,且料液最后通过的截面为圆形,因此物料可均匀且大面积的喷洒在滤袋中,使滤袋中的料液均匀,不会产生局部堆积,不利于分离。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的底部连接有伸入物料中的气分管,所述气分管管壁上开有多个小孔,故,气体可从管壁上密集的小孔向滤袋各个方向进气,使各个部分的料液从各个方向尽快通过滤袋,增进分离速度。 进一步,所述滤袋的底部由方形的栅栏状框架支撑,使得过滤面积恒定。若无框架支撑,由于重力作用,分离后的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会重点堆积在滤袋底部某一点区域,对余下混合液的分离造成堵塞,导致过滤不畅;由框架支撑后滤袋的过滤面由点部区域扩大为面积恒定的方形区域,不仅分离更加通畅同时提高了分离效率。框架的栅栏状结构防止了滤袋长期使用后因重力下坠变形,可保证过滤面始终为水平恒定的平面。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在密封滤袋中通入的压缩空气与袋外抽气形成的压差,增加过滤分离的速度,使绝大部分碾磨介质能通过滤袋并回收,料液分离快捷且效果好,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留滞于滤袋中,干料水分含量低,碾磨介质回收率高,不会有废气逸出,降低了环境污染的可能,适用于批量连续生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进气管1、进气阀2、进料管3、进料阀4、气分管5、料分器6、滤袋7、筒体8、支架9、回液口 10、垫板11、回液阀门12、抽气阀15、抽气管16和顶盖17。筒体8由支架9支撑并通过底部的垫板11固定位置,承装料液14的滤袋7置于筒体8中并通过筒体8顶部的顶盖17密封,其底部由方形的栅栏状框架水平地支撑固定,保证过滤面积稳定,滤袋7的孔隙小于30目。筒体8的下方留有空间且底部呈锥形,便于分离后的碾磨介质13液体顺流通过最底端的回液口 10,回液口 10设有回液阀门12,介质最后通过回液口 10流出进行回收。进气管I和进料管3穿过顶盖17伸入滤袋7,进气管I和进料管3上分别设有进气阀2和进料阀4,进气管I的底端连接有上小下大的倒锥形料分器6,用于均匀喷洒料液14至滤袋7中,进料管3的底端连接有其上开设有若干小孔的气分管5,气分管5没入料液14内向各个方向通入压缩气体。抽气管16开设在筒体8的侧壁上,并设有抽气阀15,可将筒体8内气体排出。 打开进料阀4,混合料液14由进料管3进入并通过料分器6喷洒至滤袋7里,待全部进入滤袋7后,打开进气阀2,从进气管I通入带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与此同时打开抽气阀15,抽气管16开始向外抽气,如此,一边向滤袋7中通气,一边在滤袋7外抽气,滤袋7内外的压力差快速增大,促使料液14中的碾磨介质13液体形成稳定的流动方向迅速穿过滤袋7的孔隙,而金属软磁微粉则无法通过滤袋7,滞留在滤袋7中,最后分离出的碾磨介质13积留在筒体8下方的锥形空间内,并能够完全顺流通过回液口 10排出并进行收集。 本实施例分离出的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13能够分别回收,由于滤袋7内是一个密闭空间,通过同时进气、抽气的过程加大滤袋7内外的压力差,加速了碾磨介质13的流出,大大缩短了过滤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专利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进料管、滤袋、筒体、回液口、抽气管和顶盖,承装物料的所述滤袋置于所述筒体中并通过筒体顶部的所述顶盖密封,筒体的下方留有空间且在筒体底部设置所述回液口,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进料管穿过顶盖伸入所述滤袋,所述抽气管开设在所述筒体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袋的孔隙小于30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的底部设有倒锥形的料分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底部连接有伸入料液中的气分管,所述气分管管壁上开有多个小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袋的底部由方形的栅栏状框架支撑。【文档编号】B22F9/04GK104208933SQ2014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鳞片状金属软磁微粉与碾磨介质混合液的料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进料管、滤袋、筒体、回液口、抽气管和顶盖,承装物料的所述滤袋置于所述筒体中并通过筒体顶部的所述顶盖密封,筒体的下方留有空间且在筒体底部设置所述回液口,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进料管穿过顶盖伸入所述滤袋,所述抽气管开设在所述筒体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少银阳开新瞿卫俊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宝纳电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