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2109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5 03:46
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泵装置,包括泵坑和贯流泵,贯流泵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若干轮对,泵坑一侧设置有进水池,另一侧设置有出水池;泵坑底部设置有底座,进水池与泵坑之间设置有进水预埋管,出水池与泵坑之间设置有出水预埋管,底座顶面设置有用于支撑轮对的轨道;贯流泵进水端设置有柔性密封圈,贯流泵和出水预埋管之间设置有建压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装置安装过程中,无管路联接,无螺栓紧固,对安装操作人员无技术要求,劳动强度低,设备安装重复性好,整个装置安装一台贯流泵只需用吊装设备将贯流泵沿导轨吊放于泵坑即可,较传统贯流泵的泵坑宽度大大缩短,节约了大量土建投资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用动力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栗装置。二、
技术介绍
传统卧式贯流栗装置是采用管路联接方式,即贯流栗安装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中间,为便于安装调整,在管路中还需增加调整轴向尺寸的伸缩节,管路之间以及管路与贯流栗之间的联接是通过法兰和螺栓联接。装置的安装联接需要调整管路中各设备之间的轴向尺寸、中心高尺寸,安装调整复杂、难度大,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管路之间的螺栓联接费时费力,对于大型贯流栗,每个联接法兰甚至需要上百个螺栓连接,劳动强度大,耗时长,通常整个装置的安装需要10?20天的时间。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减小装置在安装过程中因为操作人员的技术、技能对设备性能和安全运行的影响,缩短安装时间,迫切需要一种安装简便、快捷的卧式贯流栗装置。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排水用动力装置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栗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方案的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栗装置,包括栗坑和贯流栗,所述贯流栗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设置有若干轮对,所述栗坑一侧设置有进水池,另一侧设置有出水池;所述栗坑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进水池与栗坑之间设置有进水预埋管,所述出水池与栗坑之间设置有出水预埋管,所述底座顶面设置有用于支撑轮对的轨道;所述轨道自靠近进水池一侧向靠近出水池一侧延伸;所述贯流栗进水端设置有柔性密封圈,所述贯流栗设置有柔性密封圈的一端朝向进水预埋管;所述贯流栗和出水预埋管之间设置有建压间隙。所述贯流栗通过轮对在轨道上于进水预埋管和出水预埋管之间沿轴线自由移动。所述进水预埋管和出水预埋管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所述进水预埋管和出水预埋管之间的距离为贯流栗长度与建压间隙的长度之和。当贯流栗运行时,水推力使得贯流栗进水端通过柔性密封圈压紧进水预埋管端面并密封。所述进水预埋管两侧的进水池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贯流栗安装时作导向作用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出水预埋管两侧的出水池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贯流栗安装时作导向作用的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装置安装过程中,无管路联接,无螺栓紧固,无须操作人员在现场对设备进行安装调整,对安装操作人员无技术要求,劳动强度低,设备安装重复性好,整个装置安装一台贯流栗只需用吊装设备将贯流栗沿导轨吊放于栗坑即可,耗时十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且栗坑较传统贯流栗的栗坑宽度大大缩短,节约了大量土建投资费用。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如图所示的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栗装置,包括栗坑I和贯流栗2,所述贯流栗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设置有若干轮对3,所述栗坑一侧设置有进水池4,另一侧设置有出水池5 ;所述栗坑底部设置有底座6,所述进水池4与栗坑I之间设置有进水预埋管7,所述出水池5与栗坑I之间设置有出水预埋管8,所述底座6顶面设置有用于支撑轮对3的轨道9 ;所述轨道9自靠近进水池4 一侧向靠近出水池5 —侧延伸;所述贯流栗2进水端设置有柔性密封圈10,所述贯流栗2设置有柔性密封圈10的一端朝向进水预埋管7 ;所述贯流栗2和出水预埋管8之间设置有建压间隙11。所述贯流栗2通过轮对3在轨道9上于进水预埋管7和出水预埋管8之间沿轴线自由移动。所述进水预埋管7和出水预埋管8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所述进水预埋管7和出水预埋管8之间的距离为贯流栗2长度与建压间隙11的长度之和。当贯流栗2运行时,水推力使得贯流栗2进水端通过柔性密封圈10压紧进水预埋管7端面并密封。所述进水预埋管7两侧的进水池4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贯流栗2安装时作导向作用的第一导轨12和第二导轨13。所述出水预埋管8两侧的出水池5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贯流栗2安装时作导向作用的第三导轨14和第四导轨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装置在贯流栗2运行时,由于贯流栗2所受到的水推力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水推力使得贯流栗2通过柔性密封圈10压紧进水预埋管7端面,形成对进水端的密封,同时在贯流栗2和出水预埋管8之间形成建压间隙11。水流在建压间隙11处由于具有较大速度,通常为4m/s?6m/s,根据射流效应,并通过设计要求来控制建压间隙11的长度,使得水流在建压间隙11处不会产生泄漏现象。整个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水流是通过进水池4、进水预埋管7、贯流栗2加压、建压间隙11、出水预埋管8流向出水池5,从而实现排水功能。该装置安装简单易行,运行安全可靠。本技术安装过程中,无管路联接,无螺栓紧固,无须操作人员在现场对设备进行安装调整,对安装操作人员无技术要求,劳动强度低,设备安装重复性好,整个装置安装一台贯流栗2只需用吊装设备将贯流栗沿第一导轨12、第二导轨13、第三导轨14和第四导轨15吊放于栗坑I即可,耗时十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且栗坑I较传统贯流栗的栗坑大大缩短,节约了大量土建投资费用。 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栗装置,包括栗坑(1)和贯流栗(2),所述贯流栗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设置有若干轮对(3),所述栗坑一侧设置有进水池(4),另一侧设置有出水池(5);所述栗坑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进水池(4)与栗坑(1)之间设置有进水预埋管(7),所述出水池(5)与栗坑(1)之间设置有出水预埋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顶面设置有用于支撑轮对(3)的轨道(9);所述轨道(9)自靠近进水池(4) 一侧向靠近出水池(5) —侧延伸;所述贯流栗(2)进水端设置有柔性密封圈(10),所述贯流栗(2)设置有柔性密封圈(10)的一端朝向进水预埋管(7);所述贯流栗(2)和出水预埋管(8)之间设置有建压间隙(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栗(2)通过轮对(3)在轨道(9)上于进水预埋管(7)和出水预埋管(8)之间沿轴线自由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预埋管(7)和出水预埋管(8)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预埋管(7)和出水预埋管(8)之间的距离为贯流栗(2)长度与建压间隙(11)的长度之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栗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贯流栗(2)运行时,水推力使得贯流栗(2)进水端通过柔性密封圈(10)压紧进水预埋管(7)端面并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预埋管(7)两侧的进水池(4)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贯流栗(2)安装时作导向作用的第一导轨(12)和第二导轨(13) 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预埋管(8)两侧的出水池(5)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贯流栗(2)安装时作导向作用的第三导轨(1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建压间隙安装的卧式贯流泵装置,包括泵坑(1)和贯流泵(2),所述贯流泵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设置有若干轮对(3),所述泵坑一侧设置有进水池(4),另一侧设置有出水池(5);所述泵坑底部设置有底座(6),所述进水池(4)与泵坑(1)之间设置有进水预埋管(7),所述出水池(5)与泵坑(1)之间设置有出水预埋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顶面设置有用于支撑轮对(3)的轨道(9);所述轨道(9)自靠近进水池(4)一侧向靠近出水池(5)一侧延伸;所述贯流泵(2)进水端设置有柔性密封圈(10),所述贯流泵(2)设置有柔性密封圈(10)的一端朝向进水预埋管(7);所述贯流泵(2)和出水预埋管(8)之间设置有建压间隙(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恩成马凤景柴秀发耿少杰陈大为陈竑皓邓悌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甘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