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6704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3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上出风口和位于上出风口之下的下出风口;上风机部件,上风机部件设置于外壳内的上部,用于将空气由进风口吸入外壳内,并从上出风口排出;下风机部件,下风机部件设置于外壳内的下部,用于将空气由进风口吸入外壳内,并从下出风口排出;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机构,导风机构设置于下风机部件出风口与下出风口之间,用于使从下风机部件出风口排出的风从下出风口或者从上出风口排出。当制冷模式时,下风机部件出风口排出的风从上出风口排出,保证了室内换热器效率能最大量的发挥,且大大降低了风量的损失,保证了整机的舒适性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可实现上、下出风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一般具有上下两个出风口和分别向两个出风口送风的风机部件。制冷时一般需要空调器只上面出风,而现有空调器采用的方式有以下两种:第1种、将下面的向下出风的风机关掉,只开上面的向上出风的风机;第2种、在下面的风道内设置转向机构,使风机转向,从而使风改变方向向上吹。第一种方式关闭了一个风机,因而使室内换热器会有一半的效率没有使用上,且风的流量分配也变得不均;第二种方式的转向机构需要占用很大空间,因而容易使整机外观形体变大,难看,另外转向机构也会使风道内的流道减小,增加风阻,减小风的流量。所以,以上2种方式都容易导致制冷效果差,整机舒适性和性能都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使空调器内风的流量分配和室内换热器的效率得到提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上出风口和位于所述上出风口之下的下出风P ;上风机部件,所述上风机部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上部,用于将空气由所述进风口吸入所述外壳内,并从所述上出风口排出;下风机部件,所述下风机部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下部,用于将空气由所述进风口吸入所述外壳内,并从所述下出风口排出;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设置于所述下风机部件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之间,用于使从所述下风机部件出风口排出的风从所述下出风口或者从所述上出风口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下风机部件出风口排出的风从所述下出风口排出,当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下风机部件出风口排出的风经过所述导风板导向后,流向所述外壳内的上部,而从所述上出风口排出;和导风板驱动装置,所述导风板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来回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导风板的固定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下风机部件上,所述自由端可绕所述固定端旋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为弯折结构,其包括从所述固定端至所述自由端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当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下风机部件的出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三段相对于所述第二段向上倾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风机部件,至少一个所述中间风机部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上风机部件与所述下风机部件之间,用于将空气由所述进风口吸入所述外壳内,并从所述上出风口和/或所述下出风口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风机部件包括:中间蜗壳,所述中间蜗壳具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口朝向所述外壳内的上部,所述第二出口朝向所述外壳内的下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风机部件包括:中间蜗壳,所述中间蜗壳具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口朝向所述外壳内的上部,所述第二出口朝向所述外壳内的下部;第一开闭部件,用于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口 ;和第二开闭部件,用于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出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蜗壳包括:蜗壳本体,所述蜗壳本体上设置有沿蜗壳本体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上风道,所述上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出口 ;和下风道,所述下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出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来回运动,当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出口关闭,当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出口打开;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板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关闭位置之间来回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闭部件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来回运动,当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出口关闭,当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出口打开;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关闭位置之间来回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前侧壁的上部,所述上风机部件与所述外壳的前侧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上出风口相连通的上风道间隙,所述上风道的上端朝所述上风道间隙侧倾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前侧壁的下部,所述下风机部件与所述外壳的前侧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下出风口相连通的下风道间隙,所述下风道的下端朝所述下风道间隙侧倾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由于在下风机部件的出风口与下出风口之间设置有导风机构,使从下风机部件出风口排出的风选择性地从下出风口或者从所述上出风口排出,这样,当出风模式为上下出风模式时,导风机构使从下风机部件排出的风从所述下出风口排出,当出风模式为单上部出风模式时,导风机构使从下风机部件排出的风从上出风口排出,保证了室内换热器效率能最大量的发挥,且大大降低了风量的损失,保证了整机的舒适性和性能。本技术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图3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示意图,其中,图3所示为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图4所示为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图5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中间风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为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和图8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一挡板关闭、第二挡板打开时的出风示意图,其中,图7为上风机部件、下风机部件和中间风机部件的正面图,图8为出风截面图;图9和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一挡板打开、第二挡板关闭时的的出风示意图,其中,图9为上风机部件、下风机部件和中间风机部件的正面图,图10为出风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外壳;11、进风口 ;12、上出风口 ;13、下出风口 ;14、前侧壁;15、上风道间隙;16、下风道间隙;20、上风机部件;21、上蜗壳;21a、第二进口 ;21b、第三出口 ;22、上离心风叶;30、下风机部件;31、下蜗壳;31a、第三进口 ;31b、第四出口 ;32、下离心风叶;40、中间风机部件;41、中间蜗壳;41a、第一进口 ;41b、第一出口 ;41c、第二出口 ;411、蜗壳本体;411a、端板;411b、第一侧围板;411c、第二侧围板;411d、第一开口 ;411e、第二开口 ;412、上风道;412a、第一上侧板;412b、第二上侧板;412c、上底板;413、下风道;413a、第一下侧板;413b、第二下侧板;413c、下底板;42、中间离心风叶;43、第一挡板;44、第二挡板;51、中间导流圈;52、上导流圈;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进风口(11)、上出风口(12)和位于所述上出风口(12)之下的下出风口(13);上风机部件(20),所述上风机部件(20)设置于所述外壳(10)内的上部,用于将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1)吸入所述外壳(10)内,并从所述上出风口(12)排出;下风机部件(30),所述下风机部件(30)设置于所述外壳(10)内的下部,用于将空气由所述进风口(11)吸入所述外壳(10)内,并从所述下出风口(13)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设置于所述下风机部件(30)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13)之间,用于使从所述下风机部件(30)出风口排出的风从所述下出风口(13)或者从所述上出风口(12)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潘龙腾金海元丘晓宏叶务占王朝新李德清陈圣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