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6369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3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驱动电路。电路由光耦U1和U2、电阻R1~R6、稳压二极管D1、二极管D2~D4、功率MOS管Q1和Q2、电容器C1和电解电容器C2组成;R6的一端接选择控制信号输入端A,另一端接U1的正输入端;U1的负输入端接地,输出端接Q1的栅极,地端接-12V电压源,电源端接电源VCC;Q1的漏极接+12V电压源,源级接输出端V1;R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D3的正极端和D4的正极端;D3和D4的负极端均与U2的地端连接;R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U2的地端和V1;Q2的漏极接+12V电源,源级接U2的地端。有益效果:功率可以达到现有电路的1.3倍,增大了驱动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功率大功率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大功率驱动电路是大功率设备的必要电路。现有的大功率驱动电路一般存在结构复杂,驱动能力有限的问题,在需要增大驱动功率要求的时候,现有电路就不能满足要求了,驱动能力不足,在驱动的过程中,电路耗能较大,造成驱动效率只有7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大功率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大功率驱动电路,由两只光耦U1和U2、五只电阻R1?R6、一只稳压二极管D1、三只二极管D2?D4、两只功率M0S管Q1和Q2、电容器C1和电解电容器C2组成;电阻R6的一端接选择控制信号输入端A,另一端接光稱U1的正输入端;光耦U1的负输入端接地,输出端接功率M0S管Q1的栅极,地端接-12V电压源,电源端接电源VCC ;功率M0S管Q1的漏极接+12V电压源,源级接输出端VI ;电阻R3 —端接数字调制信号输入端B,另一端接光耦U2的正输入端;光耦U2的负输入端接地,输出端接功率M0S管Q2的栅极,电源端和地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容器C1和电解电容器C2 ;稳压二极管D1正极端接光耦U2的地端,负极端接光耦U2的电源端;二极管D2的负极端接光耦U2的电源端;电阻R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二极管D3的正极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端;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负极端均与光耦U2的地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光耦U2的地端和输出端VI ;功率M0S管Q2的漏极接+12V电源,源级接光耦U2的地端。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满足现有技术中对大功率驱动的要求,且驱动效率可达到78%。【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大功率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是一种新型大功率驱动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大功率驱动电路,,由两只光耦U1和U2、五只电阻R1?R6、一只稳压二极管D1、三只二极管D2?D4、两只功率M0S管Q1和Q2、电容器C1和电解电容器C2组成;电阻R6的一端接选择控制信号输入端A,另一端接光耦U1的正输入端;光耦U1的负输入端接地,输出端接功率MOS管Q1的栅极,地端接-12V电压源,电源端接电源VCC ;功率M0S管Q1的漏极接+12V电压源,源级接输出端VI ;电阻R3 —端接数字调制信号输入端B,另一端接光耦U2的正输入端;光耦U2的负输入端接地,输出端接功率M0S管Q2的栅极,电源端和地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容器C1和电解电容器C2 ;稳压二极管D1正极端接光耦U2的地端,负极端接光耦U2的电源端;二极管D2的负极端接光耦U2的电源端;电阻R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二极管D3的正极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端;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负极端均与光耦U2的地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光耦U2的地端和输出端VI ;功率M0S管Q2的漏极接+12V电源,源级接光耦U2的地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大功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由两只光耦U1和U2、五只电阻R1?R6、一只稳压二极管D1、三只二极管D2?D4、两只功率MOS管Q1和Q2、电容器C1和电解电容器C2组成;电阻R6的一端接选择控制信号输入端A,另一端接光稱U1的正输入端;光稱U1的负输入端接地,输出端接功率MOS管Q1的栅极,地端接-12V电压源,电源端接电源VCC ;功率MOS管Q1的漏极接+12V电压源,源级接输出端VI ;电阻R3 —端接数字调制信号输入端B,另一端接光耦U2的正输入端;光耦U2的负输入端接地,输出端接功率MOS管Q2的栅极,电源端和地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容器C1和电解电容器C2 ;稳压二极管D1正极端接光耦U2的地端,负极端接光耦U2的电源端;二极管D2的负极端接光耦U2的电源端;电阻R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二极管D3的正极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端;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负极端均与光耦U2的地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光耦U2的地端和输出端VI ;功率MOS管Q2的漏极接+12V电源,源级接光耦U2的地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驱动电路。电路由光耦U1和U2、电阻R1~R6、稳压二极管D1、二极管D2~D4、功率MOS管Q1和Q2、电容器C1和电解电容器C2组成;R6的一端接选择控制信号输入端A,另一端接U1的正输入端;U1的负输入端接地,输出端接Q1的栅极,地端接-12V电压源,电源端接电源VCC;Q1的漏极接+12V电压源,源级接输出端V1;R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D3的正极端和D4的正极端;D3和D4的负极端均与U2的地端连接;R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U2的地端和V1;Q2的漏极接+12V电源,源级接U2的地端。有益效果:功率可以达到现有电路的1.3倍,增大了驱动能力。【IPC分类】H03K19/14【公开号】CN105322949【申请号】CN201410249134【专利技术人】刘言言 【申请人】郑州市晋源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申请日】2014年6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由两只光耦U1和U2、五只电阻R1~R6、一只稳压二极管D1、三只二极管D2~D4、两只功率MOS管Q1和Q2、电容器C1和电解电容器C2组成;电阻R6的一端接选择控制信号输入端A,另一端接光耦U1的正输入端;光耦U1的负输入端接地,输出端接功率MOS管Q1的栅极,地端接‑12V电压源,电源端接电源VCC;功率MOS管Q1的漏极接+12V电压源,源级接输出端V1;电阻R3一端接数字调制信号输入端B,另一端接光耦U2的正输入端;光耦U2的负输入端接地,输出端接功率MOS管Q2的栅极,电源端和地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容器C1和电解电容器C2;稳压二极管D1正极端接光耦U2的地端,负极端接光耦U2的电源端;二极管D2的负极端接光耦U2的电源端;电阻R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二极管D3的正极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端;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负极端均与光耦U2的地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光耦U2的地端和输出端V1;功率MOS管Q2的漏极接+12V电源,源级接光耦U2的地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言言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晋源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