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6006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所述发动机下护板整体呈弯折状结构,在其两端设置有用于使其可拆卸的安装于发动机上的两安装结构,当弯折状的下护板安装于发动机下方时,该弯折的部分相邻于发动机的一面与发动机的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防碰撞空间;在下护板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发动机放油时方便工具对发动机下端的放油螺栓进行装卸的放油孔,所述放油孔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工具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上述发动机下护板能够对发动机的下底面进行保护、有效阻止飞溅的石子、泥沙等,与此同时,它的自身形状使其上表面与发动机下底面之间形成防碰撞空间,防止凸起物体直接触碰到发动机,对发动机造成直接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
技术介绍
摩托车的发动机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中,在发动机外安装有发动机前连板、发动机上连板和前搁脚总成,所述前搁脚总成位于发动机的侧下方。所述发动机前连板、发动机上连板、前搁脚总成和摩托车的车架整体形成一个下框结构,它们还分别通过安装件与发动机相连以使发动机位于该下框结构内。然而,上述下框结构仅能从发动机的两侧面和上端面对发动机进行保护,发动机下底面由于设置有机油的放油螺栓,在更换机油时,需要拧下放油螺栓以将发动机内被污染的机油放出,再将新的机油输送至发动机内,因此,传统的摩托车相关技术中,摩托车发动机的下底面不能有任何遮挡部分。但是,若不对发动机下底面进行遮蔽或者保护,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必然会有飞溅的泥沙、石子等,它们可能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发动机下底面,轻微的损害会造成放油螺栓拆装困难,严重时会造成机油泄漏,危害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另,若摩托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由于发动机离地间隙较小,容易被路面的凸起部分刮伤,导致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大大地被减短,严重时可能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摩托车的下底面进行保护的同时又不影响发动机机油的更换的发动机下护板、固定组件以及摩托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动机下护板:所述下护板整体呈弯折状结构,在其两端设置有用于使其可拆卸的安装于发动机上的两安装结构,当弯折状的下护板安装于发动机下方时,该弯折的部分相邻于发动机的一面与发动机的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防碰撞空间;在下护板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发动机放油时方便工具对发动机下端的放油螺栓进行装卸的放油孔,所述放油孔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工具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作为优化,包括护板本体以及接于护板本体外边缘的框架。作为优化,所述护板本体包括一平板以及接于平板一端的倾斜板;所述框架整体呈U形,其包括与倾斜板上远离平板的一端边缘相接的第一架体、与倾斜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相接的两第二架体以及与平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相接的第三架体;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的两端相接,所述第二架体的另一端分别沿倾斜板的两相对侧边缘向平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架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架体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三架体沿所述平板的两相对侧边缘设置并与平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等长。作为优化,所述放油孔开设于所述平板上。作为优化,第一个安装结构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固设于第一架体上的安装支耳,所述安装支耳的延伸端向上且向平板的方向倾斜,在所述安装支耳的延伸端上开设有一第一安装孔,所述下护板通过该安装支耳能够与摩托车的发动机前连板共用发动机安装点。作为优化,第二个安装结构为设于平板上远离倾斜板的一端的两个第二安装孔,所述下护板通过该两个第二安装孔能够与摩托车的前搁脚总成共用发动机安装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固定组件,包括发动机前连板、发动机上连板、前搁脚总成以及车架,它们相接形成一下框结构,还包括上述发动机下护板,所述发动机下护板通过其两个安装结构分别与发动机前连板和前搁脚总成共用发动机安装点,发动机下护板由此与发动机前连板、发动机上连板以及前搁脚总成形成一闭环结构,该闭环结构环于发动机外并与发动机可拆卸连接,以对发动机进行保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固定组件。本技术的发动机下护板,其自身的长度与所述发动机前连板和前搁脚总成之间的空隙宽度相应,与发动机的外形结构和尺寸相应,同时兼顾安装点而设计,从而能够对发动机的下底面进行保护、有效阻止飞溅的石子、泥沙等,与此同时,它的自身形状使其上表面与发动机下底面之间形成防碰撞空间,防止凸起物体直接触碰到发动机,对发动机造成直接损伤,同时也起到一个警示车主的作用,当凸起物体触碰到该下护板的下表面时,会产生一定声响,对车主进行提示,便于车主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在护板本体上开设放油孔,使本技术的发动机下护板对发动机进行保护的同时又不影响摩托车更换机油,能够同时满足多种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发动机下护板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A-A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发动机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发动机下护板100:它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的下方,用于对发动机的下底面进行保护,所述下护板100整体呈弯折状结构;在发动机下护板100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发动机放油时方便工具对发动机下端的放油螺栓进行装卸的放油孔101,所述放油孔101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工具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在下护板100两端设置有用于使其可拆卸的安装于发动机上的两安装结构,当弯折状的下护板100安装于发动机下方时,该弯折的部分相邻于发动机的一面与发动机的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防碰撞空间。本实施例中,摩托车的发动机200安装在摩托车车架400中,在发动机200外安装有发动机前连板301、发动机上连板302和前搁脚总成303,所述前搁脚总成303位于发动机200的侧下方。所述发动机前连板301、发动机上连板302以及前搁脚总成303依次相接形成一个下框结构,它们还分别通过安装结构与发动机200相连以将发动机200安装于该下框结构内,对发动机200进行保护。所述发动机下护板100的整体长度与发动机前连板301和前搁脚总成303之间的间距相匹配,当发动机下护板100安装在发动机200的下底面后,正好弥补了发动机前连板301和前搁脚总成303之间的空隙。具体而言,所述发动机下护板100包括有护板本体110以及接于护板本体110外边缘的框架120,护板本体110呈弯折状结构,从而使得接于护本本体外边缘的框架120与护板本体110的弯折状相匹配,使得发动机下护板100整体呈上述的弯折状结构。其中:所述护板本体110包括一平板以及接于平板一端的倾斜板,本实施例中,所述平板与所述倾斜板一体成型,保证了它的强度和整体性。所述框架120通过焊接的方式接于所述护板本体110的外边缘上,当然,也可通过现有的任何一种固接方式设于所述护板本体110的外边缘。所述框架120整体呈类似U形状,采用成型管件弯折而成,管件折弯成型,能够提高了下护板的强度,且管件焊接在钣金件的外边缘,对钣金件和发动机能起到防止变形的保护作用。。该框架120包括与倾斜板上远离平板的一端边缘相接的第一架体121、与倾斜板的两相对侧边缘相接的两第二架体122以及与平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整体呈弯折状结构,在其两端设置有用于使其可拆卸的安装于发动机上的两安装结构,当弯折状的下护板安装于发动机下方时,该弯折的部分相邻于发动机的一面与发动机的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防碰撞空间;在下护板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发动机放油时方便工具对发动机下端的放油螺栓进行装卸的放油孔,所述放油孔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工具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玲谭淮旭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