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区报警灯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452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盲区报警灯总成,包括灯本体以及安装结构,灯本体包括灯壳、电路板、透光板及用于封闭灯壳的封闭结构;在灯罩的内表面的对角处设置有两个定位柱,定位柱靠近灯壳的内表面的一段的外径大于远离灯壳的内表面的一段的外径,较小外径的一段的轴向长度与电路板和透光板重叠时的总厚度相等;在电路板上相对于灯壳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两颗LED灯,在电路板上相应于所述两个定位柱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孔;在透光板上相应于定位柱的位置处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电路板和透光板分别通过其上的定位孔与定位柱配合以安装于所述灯壳内。在所述封闭结构上相应于所述外后视镜的镜片的透明窗的位置处设置有有第二导光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盲区报警灯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的外后视镜组件包括位于车身左侧的左后视镜以及右后视镜,车主利用它们可以分别获取左外侧和右外侧的外部信息,起到安全辅助的作用。左后视镜及右后视镜均包括壳体以及嵌设于壳体上的镜体,所述镜体包括镜架以及安装于镜架上的镜片,所述镜片通过镜架嵌设在壳体的开口处。传统的汽车的外后视镜功能较为单一,并且车主通过外后视镜不能获取到左右盲区附近的外部信息,因此增大了安全隐患。也有一些汽车在车身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右盲区传感器,但是传统的左右盲区传感器的报警一般通过在车内设置蜂鸣器进行报警,蜂鸣器声音大、报警时间长,用户体验度较差。一般情况下,司机,尤其是经验丰富的司机仍然习惯通过外后视镜来观察车况,因此在外后视镜上增加用于对盲区传感器感应到信号时进行提醒的装置,形成新的外后视镜成为了极大多数司机的需求。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需要在左后视镜以及右后视镜的壳体内部分别安装一个用于对盲区传感器检测到外部车辆时进行盲区提醒的盲区报警灯总成,位于左后视镜的壳体内的被称为左盲区报警灯总成,位于右后视镜的壳体内的被称为右盲区报警灯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盲区报警灯总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盲区报警灯总成,安装于外后视镜的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本体以及安装结构,所述灯本体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安装于外后视镜的壳体内,所述灯本体包括由后到前依次设置的灯壳、电路板、透光板以及用于封闭灯壳的封闭结构,所述电路板和透光板依次安装在灯壳内,通过所述封闭结构将所述电路板和透光板封闭于所述灯壳内;在所述灯罩的内表面的对角处设置有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靠近灯壳的内表面的一段的外径大于远离灯壳的内表面的一段的外径,较大外径的一段用于抵挡电路板,较小外径的一段的轴向长度与电路板和透光板重叠时的总厚度相等;在所述电路板上远离所述灯壳的表面上设置有两颗LED灯,在电路板上相应于所述两个定位柱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孔;在所述透光板上相应于两个定位柱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电路板和透光板分别通过其上的定位孔与定位柱配合以安装于所述灯壳内;所述封闭结构为不透光双面胶,在所述封闭结构上相应于所述外后视镜的镜片的透明窗的位置处设置有有第二导光口,LED灯的光源依次透过所述透光板以及第二导光口射至所述透明窗上,以透过透明窗射出。本专利技术的盲区报警灯总成,定位柱的结构使得电路板朝向灯壳的一面被定位柱较大外径的一段抵住,以使得电路板和透光板与定位柱的较小外径的一段配合,定位柱较小外径段的轴向长度与电路板和透光板重叠时的总厚度相等,如此,在密封结构进行密封时,配合度更好,使得灯本体的结构更紧凑,不占用外后视镜的壳体过多的内部空间。采用不透光双面胶,靠近透光板的一面用于封闭灯壳,另外一面用于粘接在外后视镜的镜片上,双面胶的重量轻,能够减少盲区报警灯总成的重量,本专利技术的结构非常简单,制造成本低,方便安装工人组装。【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外后视镜组件中的右后视镜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背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安装腔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A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盲区报警灯总成的灯本体的爆炸图。图6是外后视镜组件第二实施例中右后视镜的正视图。图7是基于盲区报警灯总成的安全辅助系统的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盲区报警灯总成的灯本体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的外后视镜组件包括左后视镜以及右后视镜。所述左后视镜及右后视镜均包括壳体以及嵌设于壳体上的镜体,所述镜体包括镜架1以及安装于镜架1上的镜片2,所述镜片2通过镜架1嵌设在壳体的开口处。所述壳体、镜体的结构及形状均与现有的形状相同或相似,此处便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后视镜还包括安装于其壳体内的右盲区报警灯总成3,在所述右后视镜的镜片2的右上角位置处设置有一供右盲区报警灯总成3的光源射出的第一透明窗21,所述右盲区报警灯总成3位于所述右后视镜的壳体内与所述第一透明窗21对应的位置处,以便于右盲区报警灯总成3的光源能够透过右后视镜的镜片2向外射出。所述左后视镜还包括安装于其壳体内的左盲区报警灯总成(图未示出),在所述左后视镜的镜片2的左上角位置处还设置有供左盲区报警灯总成的光源射出的第二透明窗(图未示出),所述左盲区报警灯总成位于所述左后视镜的壳体内与所述第二透明窗对应的位置处,以便于左盲区报警灯总成的光源能够透过左后视镜的镜片2向外射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窗21包括用于标示所属的汽车(下称本车)形状的第一长方形窗211、位于第一长方形窗211的右下侧且用于标示位于本车右后侧的非本车的形状的第二长方形窗212。所述第二透明窗包括用于标识本车形状的第三长方形窗、位于第三长方形窗左下侧且用于标示位于本车左后侧的非本车的形状的第四长方形窗。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长方形窗的长度方向上的边与地面相垂直或接近垂直,第一至第四长方形窗的宽度方向上的边与地面相平行或接近。如此,能够更形象的标示出本车与非本车的形状、位置关系,提高用户的识别率,使用户观察后能一目了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窗21还包括设置于镜片2上位于第一长方形窗211和第二长方形窗212之间的位置处的呈无线感应状的第一感应提示窗213,所述第一感应提示窗213呈两弧形条状,靠近第二长方形窗212的弧形条的长度大于靠近第一长方形窗211的弧形条的长度;所述第二透明窗还包括设置于镜片2上位于第三长方形窗和第四长方形窗之间的位置处的呈无线感应状的第二感应提示窗,所述第二感应提示窗亦呈两弧形条状,靠近第四长方形窗的弧形条的长度大于靠近第三长方形框的弧形条的长度。如此,当光源射出时,第一透明窗21和第二透明窗能够更形象的示出位于左盲区和右盲区附近的车辆,表示本车感应到有非本车位于左盲区和/或右盲区附近。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窗21和第二透明窗的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去除镜片2背面的相应位置处的电镀层,使去除部分与透明窗形状相应即可形成所述第一透明窗21和第二透明窗。本实施例中,在镜片2以及镜架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除去镜片2上的雾气的加热片(图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的盲区报警灯总成的结构简单、安装工序简单。左盲区报警灯总成以及右盲区报警灯总成3结构和功能均相同,它们的设置位置均相同。本实施例以右盲区报警灯总成3为例以对其结构进行详细阐述。所述右盲区报警灯总成3包括灯本体31以及用于将灯本体31安装于右后视镜的镜架1上的安装结构。所述灯本体31包括由后到前(所述后是指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盲区报警灯总成,安装于外后视镜的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本体以及安装结构,所述灯本体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安装于外后视镜的壳体内,所述灯本体包括由后到前依次设置的灯壳、电路板、透光板以及用于封闭灯壳的封闭结构,所述电路板和透光板依次安装在灯壳内,通过所述封闭结构将所述电路板和透光板封闭于所述灯壳内;在所述灯罩的内表面的对角处设置有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靠近灯壳的内表面的一段的外径大于远离灯壳的内表面的一段的外径,较大外径的一段用于抵挡电路板,较小外径的一段的轴向长度与电路板和透光板重叠时的总厚度相等;在所述电路板上远离所述灯壳的表面上设置有两颗LED灯,在电路板上相应于所述两个定位柱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孔;在所述透光板上相应于两个定位柱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电路板和透光板分别通过其上的定位孔与定位柱配合以安装于所述灯壳内;所述封闭结构为不透光双面胶,在所述封闭结构上相应于所述外后视镜的镜片的透明窗的位置处设置有有第二导光口,LED灯的光源依次透过所述透光板以及第二导光口射至所述透明窗上,以透过透明窗射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数松周朝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