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748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壳体一端设有加强条组,所述加强条组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和第三固定段,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一体连接的加强条,所述壳体两侧设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均距置于壳体两侧,所述储油腔内一侧上设有隔离管,所述隔离管置于两圆弧槽之间,所述储油腔内与隔离管同侧的内壁上设有与隔离管相垂直的圆弧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强度高且具有减少油蒸发的发动机油底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技术介绍
油底壳位于引擎下部:可拆装,并将曲轴箱密封做为贮油槽的外壳,在行驶的时候发动机容易产生高频振动,且车在行驶的时候,容易产生振动,容易导致壳体本身产生振动,容易给予壳体伤害,以及置于发动机内的油容易因热蒸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且具有减少油蒸发的发动机油底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内设有储油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设有加强条组,所述加强条组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和第三固定段,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一体连接的加强条,所述壳体两侧设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均距置于壳体两侧,所述储油腔内一侧上设有隔离管,所述隔离管置于两圆弧槽之间,所述储油腔内与隔离管同侧的内壁上设有与隔离管相垂直的圆弧凸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底部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交叉排布呈网格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段包括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之间设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成圆弧状,所述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高2cm-3cm。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段包括第三固定条和第四固定条,所述第三固定条和第四固定条之间设有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三固定条和第四固定条成圆弧状,所述第三固定条和第四固定条高2cm-3cm。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段包括第五固定条和第六固定条,所述第五固定条和第六固定条之间设有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五固定条和第六固定条成圆弧状,所述第五固定条和第六固定条高2cm-3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一端设有加强条组,通过加强条组的设置,来保证壳体端部的强度,且加强条组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和第三固定段,通过三个固定段进行分散均匀加强,壳体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一体连接的加强条,通过加强条的在壳体上固定且与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段固定,进一步保证整体端部的强度,壳体两侧设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均距置于壳体两侧,通过在两侧均匀设置圆弧槽,侧面内凹起到减少壳体本身侧面直接与外界接触,通过圆弧槽的设计,在行驶的时候,能够使得气流能够从圆弧槽流过,在圆弧槽内形成一个积蓄,进行圆弧槽内降温效果,以及储油腔内一侧上设有隔离管,所述隔离管置于两圆弧槽之间,通过隔离槽进行局部隔离,通过内部气流自行流动,进行冷却,也通过隔离槽进行侧面加强,所述储油腔内与隔离管同侧的内壁上设有与隔离管相垂直的圆弧凸起,通过在内部进行内部加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底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01、壳体;102、第一加强筋;103、第二加强筋;201、储油腔;301、第一固定段;3011、第一固定条;3012、第二固定条;3013、第三加强筋;302、第二固定段;3021第三固定条;3022、第四固定条;3023、第四加强筋;303、第三固定段;3031、第五固定条;3032、第六固定条;3033、第五加强筋;304、加强条;401、圆弧槽;501、隔离管;601、圆弧凸起。【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内设有储油腔201的壳体101,所述壳体101 —端设有加强条组,所述加强条组包括第一固定段301、第二固定段302和第三固定段303,所述壳体101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固定段301和第二固定段302 —体连接的加强条304,所述壳体101两侧设有圆弧槽401,所述圆弧槽401均距置于壳体101两侧,所述储油腔201内一侧上设有隔离管501,所述隔离管501置于两圆弧槽401之间,所述储油腔201内与隔离管501同侧的内壁上设有与隔离管501相垂直的圆弧凸起60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101 —端设有加强条组,通过加强条组的设置,来保证壳体101端部的强度,且加强条组包括第一固定段301、第二固定段302和第三固定段303,通过三个固定段进行分散均匀加强,壳体101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固定段301和第二固定段302 —体连接的加强条304,通过加强条304的在壳体101上固定且与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段302固定,进一步保证整体端部的强度,壳体101两侧设有圆弧槽401,所述圆弧槽401均距置于壳体101两侧,通过在两侧均匀设置圆弧槽401,侧面内凹起到减少壳体101本身侧面直接与外界接触,通过圆弧槽401的设计,在行驶的时候,能够使得气流能够从圆弧槽401流过,在圆弧槽401内形成一个积蓄,进行圆弧槽401内降温效果,以及储油腔201内一侧上设有隔离管501,所述隔离管501置于两圆弧槽401之间,通过隔离槽进行局部隔离,通过内部气流自行流动,进行冷却,也通过隔离槽进行侧面加强,所述储油腔201内与隔尚管501同侧的内壁上设有与隔尚管501相垂直的圆弧凸起601,通过在内部进行内部加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101底部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02和第二加强筋103,所述第一加强筋102和第二加强筋103交叉排布呈网格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壳体101的底部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02和第二加强筋103,所述第一加强筋102和第二加强筋103交叉排布呈网格状,这样交叉网格状进行网格加强,起到底部加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段301包括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条3012,所述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条3012之间设有第三加强筋3013,所述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条3012成圆弧状,所述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条3012高2cm_3cm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段301包括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条3012,所述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条3012之间设有第三加强筋3013,所述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条3012成圆弧状,通过圆弧状的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段302包括第三固定条和第四固定条3022,所述第三固定条和第四固定条3022之间设有第四加强筋3023,所述第三固定条和第四固定条3022成圆弧状,所述第三固定条和第四固定条3022高2cm-3cm。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段301包括第五固定条3031和第六固定条3032,所述第五固定条3031和第六固定条3032之间设有第五加强筋3033,所述第五固定条3031和第六固定条3032成圆弧状,所述第五固定条3031和第六固定条3032高2cm_3cm0第一固定段301采用第一固定段301包括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条3012,所述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条3012之间设有第三加强筋3013,所述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条3012成圆弧状,利用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自身成圆弧状,利用圆弧的圆弧韧性进行圆弧加强,配合之间的第三加强筋3013进行良好的强度加强,所述第一固定条3011和第二固定条3012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内设有储油腔的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一端设有加强条组,所述加强条组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和第三固定段,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一体连接的加强条,所述壳体两侧设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均距置于壳体两侧,所述储油腔内一侧上设有隔离管,所述隔离管置于两圆弧槽之间,所述储油腔内与隔离管同侧的内壁上设有与隔离管相垂直的圆弧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道敏陈勇赵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鼎汽摩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