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889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包括:交流分励脱扣器,其第一端连接供电线路的第一相线,第二端连接供电线路的第二相线;浪涌吸收单元,其第一端与第一相线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相线连接,且浪涌吸收单元连接于交流分励脱扣器的前端;整流单元,其输入端和交流分励脱扣器的第一端连接,且连接于交流分励脱扣器的后端,输出直流电;降压稳压单元,输入端和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经过降压稳压后的直流电;信号检测单元,输入端接收电表信号并输出与对应的可控硅驱动信号;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与交流分励脱扣器串联连接,接收可控硅驱动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延时预设时间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或关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
,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化,供电公司的收费方式正从传统的先用电后付费的方式,转变为先购电后用电的方式。先购电后用电的方式需要专用的电能计量装置来支持,如:预付费电表。预付费电表的核心模块即为预付费模块,该模块需要能可靠的实现当用户发生欠费等异常情况时,控制其中的脱扣器分断,以切断对该用户的供电。目前国内低压电器行业中采用较多的预付费电表为塑壳预付费电表,其中,对脱扣器的控制主要通过继电器来实现,由于继电器属于机械开关,存在机械磨损、抗震动性较差且触点接触与断开有噪音,容易干扰电表中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同时,继电器的功耗较大,不利于节能。同时,现有技术中塑壳预付费电表中的脱扣器一般为直流脱扣器,该种方式所需的元器件较多,不利于节约成本且对空间尺寸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其至少全部或者部分上解决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包括:交流分励脱扣器,其第一端连接供电线路的第一相线,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线路的第二相线;所述第一相线和所述第二相线为所述供电线路三根相线中的任意两根;浪涌吸收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相线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相线连接,且所述浪涌吸收单元连接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的前端;整流单元,其输入端和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的第一端连接,且连接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的后端,其输出端输出直流电;降压稳压单元,其输入端和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输出经过降压稳压后的直流电;信号检测单元,其输入端接收电表信号,并输出与所述电表信号对应的可控硅驱动信号;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其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串联连接,其受控端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可控硅驱动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延时预设时间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或关断;其中,所述可控硅驱动单元包括:可控硅、第一二极管、第一滤波电容、第一限流电阻和延时电容,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降压稳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延时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可控硅的门极连接;所述可控硅的阳极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控硅的阴极、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所述延时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相线连接。优选地,所述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还包括:下拉电阻和第一电容,其中,所述下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可控硅的门极连接;所述下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相线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电路还包括:阻容吸收单元,其包括第一电阻与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可控硅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可控硅的阴极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其阴极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的第一端连接,阳极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的第二端连接。优选地,所述浪涌吸收单元包括压敏电阻,其一端作为所述浪涌吸收单元的第一端,另一端则作为所述浪涌吸收单元的第二端。优选地,所述整流单元采用半波整流电路。优选地,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包括:第三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容以及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降压稳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后作为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相线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将交流分励脱扣器与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串联,串联支路连接在供电线路的三根相线中的任意两根之间,同时,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接收信号检测单元输出的可控硅驱动信号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或关断,实现了有效驱动交流分励脱扣器。该电路将交流分励脱扣器的两端与供电线路三根相线中的任意两根连接,使得本技术提供的电路更加适用于三相交流系统,且采用交流分励脱扣器则可以直接将其插在塑壳预付费电表的预设位置,节约成本的同时降低了空间尺寸的要求;在交流分励脱扣器的前端设置浪涌吸收单元,有效的保护了交流分励脱扣器;将经过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降压稳压后作为电源,可靠性更高;在可控硅驱动单元中通过延时电容来实现延时预设时间控制可控硅的导通和关断成本较低且可靠,并在可控硅驱动单元中设置了第一二极管、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一限流电阻消除信号干扰的同时有效的保护了可控硅不受损坏,其电路简单、稳定性好。2.本技术提供的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在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中还包括下拉电阻和第一电容,避免了可控硅受到干扰信号被误触发,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3.本技术提供的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还包括由第一电阻与第二电容组成的阻容吸收单元,由于在感性回路中,可控硅开通或关断的瞬间,电感易产生反电势,阻容吸收单元提供续流回路,起到保护可控硅的作用;同时降低了可控硅误导通的概率,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4.本技术提供的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整流单元采用半波整流电路,在保证电路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采用了更少的元器件实现了整流的功能,成本较低且易于维护。5.本技术提供的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信号检测单元接收电表信号,并根据电表信号控制三级管的导通或者关断,具体为:当电表信号正常时,三极管导通,可控娃和交流分励脱扣器截止,电表正常工作,负载端正常通电;电表信号异常时,三极管截止,可控硅和交流分励脱扣器延时预设时间导通,负载端不通电。信号检测单元采用三极管开关电路,其不再使用机械式继电器,使得本技术提供的电路无机械磨损、耐震动、无机械触点接触与断开时的异响、抗干扰性强、功耗小、判断准确且迅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1-浪涌吸收单元,2-整流单元,3-降压稳压单元,4-信号检测单元,5-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6-阻容吸收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其第一端连接供电线路的第一相线,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线路的第二相线;所述第一相线和所述第二相线为所述供电线路三根相线中的任意两根;浪涌吸收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相线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相线连接,且所述浪涌吸收单元连接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前端;整流单元,其输入端和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第一端连接,且连接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后端,其输出端输出直流电;降压稳压单元,其输入端和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输出经过降压稳压后的直流电;信号检测单元,其输入端接收电表信号,并输出与所述电表信号对应的可控硅驱动信号;可控硅延时驱动单元,其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串联连接,其受控端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可控硅驱动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延时预设时间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或关断;其中,所述可控硅驱动单元包括:可控硅(Q1)、第一二极管(D1)、第一滤波电容(C1)、第一限流电阻(R1)和延时电容(C2),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降压稳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延时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可控硅(Q1)的门极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阳极与所述交流分励脱扣器(COIL)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控硅(Q1)的阴极、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延时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相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桦吕花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