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2422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解决了现有隔热罩容易从氧传感器安装孔内散出热量,影响氧传感器及周边线束、管路的缺陷,包括与氧传感器螺母配合的第一端,与隔热罩上安装孔配合的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为隔热圈,第一端上设置有氧传感器连接孔,隔热圈的最小直径大于氧传感器螺母最大外径,且隔热圈与氧传感器螺母外壁之间留出工具操作空隙。本装置将隔热罩与氧传感器相分离,隔热圈与氧传感器之间留有间隙,防止热量传递,隔热圈还能作为热量散出的导热部件,防止热量直接作用到氧传感器及线束上;无需耐热性好的材料包裹氧传感器及线束和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热装置,尤其是一种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
技术介绍
当今汽车技术飞速发展,不断的创新技术应用于汽车产品上。涡轮增压技术作为发动机的一个技术亮点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家用轿车中,涡轮增压技术在给大家带来澎湃动力感的同时,其在工作时散发的大量热量也对设计人员在机舱布置、隔热、散热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装配涡轮增压器隔热罩来起到隔热的作用。增压器隔热罩在氧传感器安装处留有安装氧传感器的安装孔,在使用过程中,热量集中从安装孔处散出,散出的热量温度较高,对周边的氧传感器线束、发动机线束及其他塑料、橡胶管路产生功能失效、熔化等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发人员对线束、管路采用隔热包裹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这种方式一般都是使用耐热、隔热要求高的材料,成本比较高,且安装工序也比较复杂,受热部件比较多,需要隔热包裹的部件也比较多,包裹的效果存在漏洞,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隔热罩容易从氧传感器安装孔内散出热量,影响氧传感器及周边线束、管路的缺陷,提供一种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将隔热罩内的热量导引远离氧传感器,防止对氧传感器造成影响。本技术还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耐热性好的材料对氧传感器及线束和管路进行包裹,工序复杂,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无需对氧传感器及线束、管路进行包裹,工序简单。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设置于隔热罩上氧传感器安装孔处,包括与氧传感器螺母配合的第一端,与隔热罩上安装孔配合的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为隔热圈,第一端上设置有氧传感器连接孔,隔热圈的最小直径大于氧传感器螺母最大外径,且隔热圈与氧传感器螺母外壁之间留出工具操作空隙。本装置将隔热罩与氧传感器相分离,隔热圈与氧传感器之间留有间隙,防止热量传递,隔热圈还能作为热量散出的导热部件,防止热量直接作用到氧传感器及线束上;无需耐热性好的材料包裹氧传感器及线束和管路。作为优选,隔热圈呈喇叭状,隔热圈连接第一端的部位的口径小于连接第二端的部位的口径。作为优选,第一端为平面状,第二端为平面状,第二端的平面与第一端的平面相平行,第一端处于隔热圈的内部位置,第二端处于隔热圈的外部位置。作为优选,第二端的边缘为折弯状,折弯后的边缘处设置有齿,齿经过折弯后形成卡槽,卡槽与隔热罩安装孔边缘相配合。作为优选,第二端边缘按照180°折弯,齿沿着圆周分布。作为优选,隔热圈在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凸包,凸包沿着隔热圈呈圆周布置,凸包与第二端之间形成卡槽。作为优选,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表面附着贴紧有隔热垫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将隔热罩与氧传感器相分离,隔热圈与氧传感器之间留有间隙,防止热量传递,隔热圈还能作为热量散出的导热部件,防止热量直接作用到氧传感器及线束上;无需耐热性好的材料包裹氧传感器及线束和管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种结构不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安装示意图;图中:1、连接孔,2第一端,3、隔热圈,4、第二端,5、凸包,6、卡槽,7、齿,8、氧传感器,9、隔热垫圈,10、氧传感器螺母,11、隔热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参见附图1),包括第一端2、第二端4及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隔热圈3。第一端上设置有氧传感器连接孔1,隔热圈呈喇叭状,隔热圈连接第一端的部位的口径小于连接第二端的部位的口径。隔热圈的最小直径大于氧传感器螺母最大外径,且隔热圈与氧传感器螺母外壁之间留出工具操作空隙。第一端为平面状,第二端为平面状,第二端的平面与第一端的平面相平行,第一端相对隔热圈内翻处于隔热圈的内部位置,第二端相对隔热圈外翻处于隔热圈的外部位置。本装置设置于隔热罩11上氧传感器安装孔处(参见附图4),氧传感器8通过氧传感器螺母10固定。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表面附着贴紧有隔热垫圈9,氧传感器螺母压紧隔热垫圈同时夹紧第一端,第二端与隔热罩上的安装孔配合,第二端朝向第一端的一侧面与隔热罩表面相接触,氧传感器处于隔热圈内,增压器内产生的热量被隔热罩阻挡,而安装孔处由隔热圈导热,不会对氧传感器及线束和管路造成影响。实施例2:—种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参见附图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隔热圈在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凸包5,凸包沿着隔热圈呈圆周布置,凸包与第二端之间形成卡槽6,第二端与隔热罩上的安装孔配合时,安装孔的边缘卡入到卡槽内。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3:—种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参见附图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端的边缘为折弯状,折弯后的边缘处设置有齿7,齿经过折弯后形成卡槽,卡槽与隔热罩安装孔边缘相配合。第二端边缘按照180°折弯,齿沿着圆周分布。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Ιο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几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主权项】1.一种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设置于隔热罩上氧传感器安装孔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氧传感器螺母配合的第一端,与隔热罩上安装孔配合的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为隔热圈,第一端上设置有氧传感器连接孔,隔热圈的最小直径大于氧传感器螺母最大外径,且隔热圈与氧传感器螺母外壁之间留出工具操作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热圈呈喇叭状,隔热圈连接第一端的部位的口径小于连接第二端的部位的口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为平面状,第二端为平面状,第二端的平面与第一端的平面相平行,第一端处于隔热圈的内部位置,第二端处于隔热圈的外部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端的边缘为折弯状,折弯后的边缘处设置有齿,齿经过折弯后形成卡槽,卡槽与隔热罩安装孔边缘相配入口 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端边缘按照180°折弯,齿沿着圆周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热圈在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凸包,凸包沿着隔热圈呈圆周布置,凸包与第二端之间形成卡槽。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表面附着贴紧有隔热垫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解决了现有隔热罩容易从氧传感器安装孔内散出热量,影响氧传感器及周边线束、管路的缺陷,包括与氧传感器螺母配合的第一端,与隔热罩上安装孔配合的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为隔热圈,第一端上设置有氧传感器连接孔,隔热圈的最小直径大于氧传感器螺母最大外径,且隔热圈与氧传感器螺母外壁之间留出工具操作空隙。本装置将隔热罩与氧传感器相分离,隔热圈与氧传感器之间留有间隙,防止热量传递,隔热圈还能作为热量散出的导热部件,防止热量直接作用到氧传感器及线束上;无需耐热性好的材料包裹氧传感器及线束和管路。【IPC分类】F01D25/08【公开号】CN205013059【申请号】CN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氧传感器上的隔热装置,设置于隔热罩上氧传感器安装孔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氧传感器螺母配合的第一端,与隔热罩上安装孔配合的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为隔热圈,第一端上设置有氧传感器连接孔,隔热圈的最小直径大于氧传感器螺母最大外径,且隔热圈与氧传感器螺母外壁之间留出工具操作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