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1968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该轮胎包括胎侧和胎圈,其中,胎侧具有上胎侧和下胎侧,且下胎侧的外轮廓包括连接上胎侧的外轮廓的弧型区段,以及连接胎圈的外轮廓的直线型区段;直线型区段在其两端处分别与弧型区段和胎圈的外轮廓相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轮胎可减轻甚至消除胎侧部位胶料在轮胎使用过程中受到的挤压,提高胎圈的强度和耐久性,进而显著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种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例如全钢载重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轮胎的胎圈部位容易出现圈孔、圈裂等早期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轮胎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轮胎的返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设计人发现现有的轮胎的胎圈部位容易出现圈孔、圈裂等早期质量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长期做法是对胎圈处的各层结构进行改造;然而本专利技术的设计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分析,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有的轮胎(例如全钢载重轮胎)的下胎侧的外轮廓由两段弧组成,使轮胎的胎体端部胶料移动方向与胎体端部的移动方向不一致,下胎侧部位胶料在轮胎使用过程中受到挤压,从而使轮胎的胎圈部位容易出现圈孔、圈裂等质量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旨在现有轮胎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新颖的轮胎,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减轻甚至消除胎侧部位胶料在轮胎使用过程中受到的挤压。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胎圈的强度和耐久性。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该轮胎可包括胎侧和胎圈。特别地,所述胎侧具有上胎侧和下胎侧,且 所述下胎侧的外轮廓包括连接所述上胎侧的外轮廓的弧型区段,以及连接所述胎圈的外轮廓的直线型区段; 所述直线型区段在其两端处分别与所述弧型区段和所述胎圈的外轮廓相切。进一步地,所述直线型区段的长度为所述弧型区段的弧长的1/5至3/10。进一步地,所述直线型区段的长度为所述弧型区段的弧长的1/4。进一步地,所述弧型区段与所述上胎侧的外轮廓相切。进一步地,所述胎圈的外轮廓包括胎圈弧,其连接于所述直线型区段;且所述弧型区段的半径为所述胎圈弧的半径的3.5至4.5倍。进一步地,所述上胎侧的外轮廓包括上胎侧弧,其连接于所述弧型区段;且所述弧型区段的半径为所述上胎侧弧的半径的1.2至1.6倍。进一步地,所述轮胎为全钢载重轮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胎因为下胎侧的外轮廓由弧型区段和直线型区段组成,可尽量使轮胎的胎体端部胶料移动方向与胎体端部的移动方向一致,从而可减轻甚至消除胎侧部位胶料在轮胎使用过程中受到的挤压,提高胎圈的强度和耐久性,进而显著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现有轮胎的截面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轮胎的截面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轮胎与现有轮胎的下胎侧轮廓的比较图,其中虚线表示现有轮胎的下胎侧轮廓; 图4是图3所示A处的示意性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图1是现有轮胎的截面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轮胎可包括胎侧20’和胎圈30’,胎侧20’具有上胎侧21’和下胎侧22’,且现有轮胎的下胎侧22’的外轮廓由两段弧组成,如连接于上胎侧21’的第一弧221’和连接于胎圈30’的第二弧222’。本专利技术的设计人发现由于第一弧221’和第二弧222’的存在,使得轮胎的胎体端部胶料移动方向与胎体端部的移动方向不一致,下胎侧22部位胶料在轮胎使用过程中受到挤压,从而使轮胎的胎圈30’部位容易出现圈孔、圈裂等质量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的设计人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轮胎。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轮胎的截面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所示,并参考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胎也可包括胎侧20和胎圈30,其中胎侧20具有上胎侧21和下胎侧22。特别地,下胎侧22的外轮廓包括连接上胎侧21的外轮廓的弧型区段221,以及连接胎圈30的外轮廓的直线型区段222。直线型区段222在其两端处分别与弧型区段221和胎圈30的外轮廓相切。下胎侧22外轮廓的特殊形式能够保证胎体端部及胎体端部胶料移动方向一致,减少胶料的疲劳,减轻下胎侧22胶料受到的挤压,可提高胎圈30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不用刻意地对对胎圈30处的各层结构进行改造,使轮胎的结构简单,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进一步地,弧型区段221与上胎侧21的外轮廓相切。具体地,上胎侧21的外轮廓包括上胎侧弧211,其连接于弧型区段2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直线型区段222的长度优选为弧型区段221的弧长的1/5至3/10。例如,直线型区段222的长度为弧型区段221的弧长的1/4。胎圈30的外轮廓包括胎圈弧31,其连接于直线型区段222。弧型区段221的半径为胎圈弧31的半径的3.5至4.5倍。弧型区段221的半径为上胎侧弧211的半径的1.2至1.6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轮胎的厚度可约为287mm,下胎侧22的弧形区段的半径约为200mm,弧型区段221的弧长约为192mm,上胎侧弧211的半径约为140mm,胎圈弧31的半径约为25mm。直线型区段222的长度约为48mm。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胎优选为全钢载重轮胎。相比于现有轮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胎圈30耐久性提高40%,轮胎返回率降低30%,轮胎使用寿命提高50%以上。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主权项】1.一种轮胎,包括胎侧和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具有上胎侧和下胎侧,且 所述下胎侧的外轮廓包括连接所述上胎侧的外轮廓的弧型区段,以及连接所述胎圈的外轮廓的直线型区段; 所述直线型区段在其两端处分别与所述弧型区段和所述胎圈的外轮廓相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区段的长度为所述弧型区段的弧长的1/5至3/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区段的长度为所述弧型区段的弧长的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型区段与所述上胎侧的外轮廓相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的外轮廓包括胎圈弧,其连接于所述直线型区段;且 所述弧型区段的半径为所述胎圈弧的半径的3.5至4.5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胎侧的外轮廓包括上胎侧弧,其连接于所述弧型区段;且 所述弧型区段的半径为所述上胎侧弧的半径的1.2至1.6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为全钢载重轮胎。【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该轮胎包括胎侧和胎圈,其中,胎侧具有上胎侧和下胎侧,且下胎侧的外轮廓包括连接上胎侧的外轮廓的弧型区段,以及连接胎圈的外轮廓的直线型区段;直线型区段在其两端处分别与弧型区段和胎圈的外轮廓相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胎可减轻甚至消除胎侧部位胶料在轮胎使用过程中受到的挤压,提高胎圈的强度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包括胎侧和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具有上胎侧和下胎侧,且所述下胎侧的外轮廓包括连接所述上胎侧的外轮廓的弧型区段,以及连接所述胎圈的外轮廓的直线型区段;所述直线型区段在其两端处分别与所述弧型区段和所述胎圈的外轮廓相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隋培兴隋海涛丁宁李洪汛王本学宋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玲珑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