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流体驱动的液晶引流生成及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1248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5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微流体驱动的液晶引流生成及测试方法,包括:建立流场的物理模型;所述物理模型包括一方向、二方向和四方向模型;所述物理模型至少有一个方向满足微尺度的要求;根据所建立的物理模型,抽象数学模型,建立计算的控制方程组;将所述控制方程组在物理模型上离散化,包括时间方向与空间方向;确定边界及初始条件;按照预设的条件确定边界及初始条件;所述初始条件包括速度、压力和应力;给定求解控制参数;所述控制参数包括粘弹性参数,电极化、磁极化参数,控制精度,迭代时间不长和输出频率;选择生成方法,得到液晶引流的流场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来得到电、磁场作用下不同液晶的微流动流场情况,提供剪切力等关键设计参数,为微流体驱动后续驱动器设计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流体驱动与控制
,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微流体驱动与控制技术是MEMS (微电子机械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构成大多数微系统中感应元件和执行器件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MEMS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微流体的驱动与控制和宏观流体的驱动与控制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当尺度减小时,流体的流动特性发生了变化,这种流动特性的变化使得宏观流体驱动与控制技术在微流体中的简单移植往往不成功。微流体的驱动与控制技术更为复杂和多样化,不仅可能出现不同于宏观流动的规律,而且许多在宏观流动中被忽略的因素,将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应用于宏观驱动的流体处理及测试方法几乎不能适用于微观流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来得到电、磁场作用下不同液晶的微流动流场情况,提供剪切力等关键设计参数,为微流体驱动后续驱动器设计提供保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微流体驱动的液晶引流生成方法,包括:建立流场的物理模型;所述物理模型包括一方向、二方向和四方向模型;所述物理模型至少有一个方向满足微尺度的要求;根据所建立的物理模型,抽象数学模型,建立计算的控制方程组;将所述控制方程组在物理模型上离散化,包括时间方向与空间方向; 确定边界及初始条件;按照预设的条件确定边界及初始条件;所述初始条件包括速度、压力和应力;给定求解控制参数;所述控制参数包括粘弹性参数,电极化、磁极化参数,控制精度,迭代时间不长和输出频率;选择生成方法,得到液晶引流的流场数据。进一步,所述根据所建立的物理模型,抽象数学模型,包括:根据所选液晶材料不同,分为小分子液晶计算模型和高分子液晶计算模型;所述小分子液晶计算模型根据小分子液晶材料的参数,选择通用的TIF或L-E理论建立的数学模型;所述高分子液晶计算模型选择D10理论建立的数学模型;所述数学模型包括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与角运动方程三大部分,所述运动方程中施加外加电磁场。进一步,选择生成方法,得到液晶引流的流场数据,包括:通过对液晶指向矢与流速的親合计算,结合并行计算、向量计算与FOR循环计算,得到流场数据。一种用于微流体驱动的液晶引流测试方法,包括:处理测试用玻璃片,对所述玻璃片进行预处理,采用预处理后的玻璃片构成液晶盒的上、下玻璃片;所述玻璃片包括ΙΤ0玻璃;测试材料处理,在所测试液晶材料里混入控制间隔的微粒子;合成测试模型,将下玻璃片水平放置,滴入含有间隔粒子的液晶材料,盖上所述上玻璃片,做成测试用液晶盒,所述液晶盒包括一方向、二方向和四方向液晶盒;在液晶盒上加外场;所述外场包括电场和磁场;观察记录,在显微镜载物台上,通过显微镜上方的CCD拍摄视频文件并观察记录结果。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处理观察结果,将拍摄视频文件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流场信息;所述流场信息包括:液晶微流动速度、位移信息。进一步,所述处理观察结果,将拍摄视频文件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流场信息,包括:导入视频,导入拍摄的视频文件;确定处理帧数;根据具体流速确定每秒处理的帧数;选择图像特征区域,作为移动的基准,选择待处理图像中最具特点的区域作为计算区域;导出待处理的两帧相邻图像;灰度化,将图像变为灰度图像;标准差计算,对导出的第一幅图像中的特征区域进行标准差计算;确定搜索区域,在导出的第二幅图像中确定搜索区域,搜索区域四方向均小于100像素;在搜索区域内计算特征区域的标准差;寻找最小差值,用第一幅图像特征区域的标准差与第二幅图像中搜索区域内所有图像标准差值相减,找到最小差值;记录坐标值,将取得最小差值的移动坐标记录下来,用于计算图像位移;循环处理完所有图像,根据流速和位移计算作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特殊流体是液晶,原理是在电、磁场作用下液晶分子指向矢(液晶中大部分分子的平均指向)产生旋转的特点,利用其旋转所产生的液晶微流动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从而实现微尺度驱动。这是一种全新的微流体驱动方式,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生成及测试液晶微流动的方法可以为这种全新驱动方法下驱动器及传感器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微流体驱动的液晶引流生成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物理模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微流体驱动的液晶引流测试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微流体驱动的液晶引流测试方法中液晶盒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单方向驱动测试盒玻璃片处理图。图6是两方向驱动测试盒玻璃片处理图。图7是四方向驱动测试盒玻璃片处理图。图8是视频文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微流体驱动的液晶引流生成流程图。现结合图1,对专利技术实施例液晶引流生成过程说明如下:步骤1:针对实际微流体驱动要求建立流场的物理模型。首先,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流体驱动范畴,因此所构建的物理模型要保证至少一个方向满足微尺度的要求,即流道尺寸在微米级。其次,对于液晶这种非牛顿流体,由于粘弹性的耦合作用,其流动计算本身较为复杂,没有成熟的计算模型,因此,为了保证取得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物理模型要求相对简单。本专利技术所构建的物理模型较为简单,如图2所示,两板间流动为所关注流场,图中较粗的箭头为电或磁场方向。其中Y方向与其他两个X、Z方向相比尺度较小,属微米级。因此满足微尺度要求。步骤2:针对所建立的物理模型,抽象数学模型:根据所选液晶材料不同,这一步的处理可分为液晶小分子与液晶高分子两个独立步骤。其中,小分子液晶计算模型根据通用的TIF与L-E理论。根据实际需要,如果所选小分子液晶材料粘弹性相差较大,可以忽略弹性的影响,可建立较为简单的TIF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模型。如果不符合这个条件,则需要建立以L-E理论为基础的数学模型。高分子液晶,由于其分子链较长,需要建立以D10理论为基础的数学模型。各种数学模型所包含的方程式基本相同,包括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包括粘弹性构成方程)与角运动方程三大部分。外加电磁场的作用体现在运动方程中。步骤3:数学模型离散化。由于步骤2所建立的方程组为偏微分方程组,且较为复杂,人工是无法求解的,因此,需要计算机辅助计算,需要把连续方程在计算区域网格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离散,最后得到离散的代数方程。离散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中选择了较为简单的中心差分法,即将方程中的偏微分(控制方程)方程的导数用差商来代替,推导出含有离散点上有限个未知数的差分方程组。步骤4:设置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是控制方程有确定解的前提,控制方程与相应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的组合才能构成对物理模型的完整数学描述。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物理模型相对简单,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也很简单,固体界面所有点处初始速度均为零,整个流场初始速度也均为零。确定完物理模型的初始及边界条件,还需要将其在数学模型上进行离散化。步骤5:设置求解参数。这一步主要是设置计算所用到的参数,包括与液晶物理性质相关的各种粘弹性参数、电磁化参数与所施加驱动场相关的电磁场强度等以及与计算过程及计算速度、精度相关的迭代时间不长、控制精度和输出频率等三大类。其中,第一类根据所选择的液晶种类给出。第二类则根据构建物理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2/CN105300656.html" title="一种用于微流体驱动的液晶引流生成及测试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微流体驱动的液晶引流生成及测试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微流体驱动的液晶引流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流场的物理模型;所述物理模型包括一方向、二方向和四方向模型;所述物理模型至少有一个方向满足微尺度的要求;  根据所建立的物理模型,抽象数学模型,建立计算的控制方程组;将所述控制方程组在物理模型上离散化,包括时间方向与空间方向;  确定边界及初始条件;按照预设的条件确定边界及初始条件;所述初始条件包括速度、压力和应力;给定求解控制参数;所述控制参数包括粘弹性参数,电极化、磁极化参数,控制精度,迭代时间不长和输出频率;选择生成方法,得到液晶引流的流场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