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威专利>正文

一种分离式结构的液滴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0025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式结构的液滴检测装置。该液滴检测装置包括液滴探测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液滴探测单元包括主电路、滴管容纳槽和红外对管,所述红外对管设于所述滴管容纳槽的两侧并连接所述主电路;所述供电单元包含充电电池和电源管理电路;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液滴探测单元通过榫卯结构实现扣合或分离,在扣合时所述供电单元通过电源接口为所述液滴探测单元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去除传统电路设计中的信号处理单元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产品功耗;分离的探测单元和供电单元通过榫卯结构来进行连接扣合,能够将莫菲式滴管封装起来,提高了检测可靠性;同时有别于传统一体式设计的设备分离式设计使得供电单元替换变得更为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滴检测仪器,属于流量监测或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液滴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输液市场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 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之中,用户体验变得日益重要,许多病患由于输液过程漫长乏味和身体的不适等原因,会选择睡觉或阅读等方式来等待输液完毕,这就容易导致因处理不及时而血液倒流,或折压输液管等危险状况的发生。现有输液监控设备从供电方式可分为有线供电和无线供电。所谓有线供电方式是指设备工作需通过电源线接入固定插座来提供电源,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限制了病患的行动范围。所谓的无线供电方式是指设备自带电池,可独立工作。该方式的优点在于病患输液期间可以行动方便。缺点则是,一般无线设备会配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交互,功耗较高,这导致了非充电式电池供电的设备更换电池较为频繁,不环保且提高了维护成本;可充电式电池供电的设备,现有都为一体式设备,充电时间较长,实际应用中容易中途电量耗尽,不得不更换整个设备或现场充电,新更换设备需要重定向到指定用户,非常不方便。现有输液监控设备在检测液滴的时候通常利用红外传感技术,而设备对莫菲式滴管的机械结构是半敞开式的,这种结构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容易受到其中同波段红外光干扰,导致检测可靠性降低。现有输液监控设备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信号处理单元,如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等,试图将原始信号在进入处理器前处理成适合其算法的新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并提高了生产成本。【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分离式结构的液滴检测装置,其通过删除传统电路设计中的信号处理单元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产品功耗;同时在外观设计上,将分离的探测单元和供电单元通过榫卯结构来进行连接扣合,从而能够将莫菲式滴管封装起来,有效隔绝了外界红外光对设备中红外接收传感器的干扰,提高了检测可靠性;同时,有别于传统一体式设计的设备分离式设计,使替换变得更为便捷,特别在物联网系统中,设备无需重定向用户,只需替换供电单元即可;而所述的供电单元为可充电电源,较传统干电池、纽扣电池供电更为环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分离式结构的液滴检测装置,包括液滴探测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液滴探测单元包括主电路、滴管容纳槽和红外对管,所述红外对管设于所述滴管容纳槽的两侧并连接所述主电路;所述供电单元包含充电电池和电源管理电路;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液滴探测单元通过榫卯结构实现扣合或分离,在扣合时所述供电单元通过电源接口为所述液滴探测单元供电。进一步地,在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液滴探测单元扣合时,所述滴管容纳槽封闭或者呈半开放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对管与所述滴管容纳槽内滴管的滴嘴口保持固定距离,使红外发射管的发散角覆盖该滴嘴口。进一步地,所述榫卯结构中,卯结构设于所述液滴探测单元上,榫结构设于所述供电单元上。进一步地,所述榫卯结构中,榫结构设于所述液滴探测单元上,卯结构设于所述供电单元上。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接口的公头和母头分别设置在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液滴探测单元的扣合处。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单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为至少两个,以便在一个供电单元电量耗尽时可以及时更换其它的供电单元,从而使液滴检测过程持续进行而不中断。进一步地,所述主电路包括处理器、稳压电路、LED指示灯和开关。进一步地,所述主电路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现有的输液监控设备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信号处理单元,本技术在电路设计上反其道而行之,化繁为简,将信号处理部分电路一并去除,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现有技术如CN104606740A中的液滴检测结构采用了一个红外发射管配合三个接收管的方式,即利用了多个传感器,本技术则基于一个红外发射管配对一个红外接收管的方式做到了准确检测,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2)本技术采取了无线供电方式,更利用分离式结构,方便探测单元和供电单元的安装和替换,其中探测单元中包含了无线通信模块,该模块与指定病患唯一配对,实际应用中只需由两个供电单元交替使用即可;解决了一体式设备更换时,需要将新设备重新定向到系统中指定病人的问题;3)本技术的分离式结构在组装后能够将莫菲式滴管封闭在设备中,隔离了外界红外光干扰,提高了检测可靠度。【附图说明】图1(a)?图1(d)为本技术的分离式结构的液滴检测装置示意图,其中图1 (a)、图1 (c)为分离状态示意图,图1 (b)、图1 (d)为扣合状态示意图。图2(a)、图2(b)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分离式结构的液滴检测装置示意图,其中图2 (a)为榫结构设于液滴探测单元上,卯结构设于供电单元上,图2(b)为卯结构设于液滴探测单元上,榫结构设于所述供电单元上。图3(a)、图3(b)为本技术的上下半开放结构的液滴检测装置示意图,其中图3(a)为分离状态示意图,图3(b)为扣合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所述分离式结构中的液滴探测单元、莫菲式滴管和红外对管示意图,图中移除了液滴探测单元的外壳。图5(a)为实际应用中墨菲式滴管的状态示意图;图5(b)为该状态下红外接收管采集的信号波形示意图。图6(a)为莫菲式滴管与水平成45°角状态示意图;图6(13)为该状态下红外接收管采集的信号波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高抗干扰检测方法的逻辑框图。图中:A为液滴探测单元;B为可充电供电单元;1为红外发射管;2为红外接收管(由于被液滴探测单元阻挡,图中用虚线表示);3为莫菲式滴管;4为液滴探测单元的U型槽(滴管容纳槽);5为电源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1 (a)?图1 (d)为本技术的分离式结构的液滴检测装置示意图。该液滴检测装置(或称液滴检测仪)包括液滴探测单元A和可充电供电单元B。液滴探测单元A与供电单元B通过榫卯结构实现扣合或分离,分离时如图1(a)、图1(c)所示,扣合时如图1(b)、图1(d)所示。在榫卯结构中,卯结构设于液滴探测单元上,榫结构设于所述供电单元上;也可以将榫结构设于液滴探测单元上,卯结构设于供电单元上。图1(a)、图1(c)指出了 3处位于A、B上的榫卯结构。 参见图2 (a)、图2 (b)和图3 (a)、图3 (b)为液滴探测单元A与供电单元B通过榫卯结构实现扣合或分离的其它实施方式示意图。图2(a)为榫结构设于液滴探测单元A上,卯结构设于供电单元B上,图2(b)为卯结构设于液滴探测单元A上,榫结构设于所述供电单元B上。以上结构中液滴探测单元A和供电单元B为水平左右布置的封闭结构,而图3(a)、图3(b)中该两个单元为上下布置的半开放结构。参见图4,为液滴探测单元A的示意图。液滴探测单元A中包含一对红外对管,1为红外发射管,2为红外接收管,以及主电路(图中未示)。液滴探测单元A设计了 U型槽结构4 (滴管容纳槽),可将墨菲式滴管3内嵌其中。红外对管的水平高度与墨菲式滴管滴嘴口的高度保持固定距离,该距离保证了红外发射管的发散角能够覆盖滴嘴口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式结构的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滴探测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液滴探测单元包括主电路、滴管容纳槽和红外对管,所述红外对管设于所述滴管容纳槽的两侧并连接所述主电路;所述供电单元包含充电电池和电源管理电路;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液滴探测单元通过榫卯结构实现扣合或分离,在扣合时所述供电单元通过电源接口为所述液滴探测单元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威
申请(专利权)人:陈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