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的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9891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2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的接头结构,其是于壳体的基座前方处容置槽道内定位有对接模块的对接座,并于对接座顶部的弹性扣片二侧处形成有凸扣及二凸扣间向后延伸的抵压部,且对接座内部定位有校准套管及可供光纤缆线的光纤芯穿入校准套管中的连接组件,而壳体与对接模块外部活动套接的滑套本体前方处为朝外延伸有顶推部,并由顶推部所具的悬臂端部横向形成的抵持凸轮为位于抵压部相邻于弹性扣片处的凹部内,当使用者拉动于滑套向后位移时,可由顶推部的抵持凸轮推顶于弹性扣片的抵压部产生向下弹性变形,同时使凸扣脱离于光纤适配器的扣槽处形成释放状态,不需按压弹性扣片的动作,即可将对接模块的对接座自光纤适配器的容置槽内部轻易退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的接头结构,尤指壳体内部为定位有对接模块,并于壳体与对接模块外部套接有滑套,便可拉动滑套向后位移,并由滑套前方处顶推部的抵持凸轮推顶于对接座顶部弹性扣片的抵压部产生向下弹性变形,同时使凸扣脱离于光纤适配器的扣槽处形成释放状态,即可将对接模块自光纤适配器内轻易退出。
技术介绍
现今通讯科技与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并利用电话、网络等通讯设备的架设,以提供传送资料与实时连络的便利性,且该通讯设备的传输主要将电信号或光信号通过缆线作为信号传输线路,其中又以光信号传输的方式最为快速,而光信号传输介质是为光纤缆线,并具有相当强的抗电磁、噪声干扰的能力,以及带宽高、重量较轻、传输距离远与保密性良好等优点。再者,一般小型封装的光纤连接器为具有多种型式,其中广泛被业界所采用的是SC、LC型式,且LC型式光纤连接器因为具有6.25mm纤芯间距、1.25mm纤芯对准,以及二个LC型式单工接头可组构成一个双工接头,使LC型式光纤连接器不仅具有尺寸及组装对位上精准的优势,更具有单工、双工传输应用上的弹性,而多个光纤连接器的光纤接头间大都是利用光纤适配器通过其内部的开口套管进行对准连接,并可依实际需求采用陶瓷套管或铜套管等材料,具有高精度尺寸与机械耐久性及极低的插入损耗和反射损耗等,且可确保光纤跳线光信号损失非常小,请参阅如图14所示的第一现有光纤连接器,其揭示出一种旧式的LC型式光纤连接器的单工接头,该连接器本体A的对接头A1后方处为结合有套体B及光纤缆线C,并于对接头A1顶部设有一闩锁片All,便可将连接器本体A利用对接头A1的闩锁片All扣持于光纤适配器内来防止松脱,惟该连接器本体A欲退出时,需要先向下按压于闩锁片All下压,再向后拉动对接头A1予以拔出,此种连接器本体A的按压与拉动方向不同,便会造成闩锁片All解锁的操作上较为困难且不便,而连接器本体A高密度连接的应用中,使用者可能难以将手指伸入设备的安装空间中来按压对接头A1的闩锁片All进行解锁。请参阅如图15所示的第二现有光纤连接器,其揭示出一种LC型式光纤连接器的双工接头,该连接器本体A的二个对接头A1内部为分别设置有校准套管A2、弹性元件A3及链接件A4,并于连结件A4外部结合有壳体D的基座D1与后盖D2,且基座D1与后盖D2后方处的套合部上结合有套体B的迫紧套筒B1及光纤缆线C,而光纤缆线C内部所具有二条圆形光纤C1为穿过迫紧套筒B1后,再分别插入对接头A1内的校准套管A2中进行对接,惟该光纤缆线C安装后便难以将壳体D再进行拆卸,进而造成二个对接座A1位置无法再进行交换来改变光纤缆线C的二条光纤C1的极性。请参阅如图16所示的第三现有光纤连接器,其揭示出一种可切换LC型式光纤连接器的双工接头,该第三现有光纤连接器为近似图15所示的第二现有光纤连接器,其主要差异在于壳体D的基座D1 二侧处为设有相对的多个导槽D11,并于基座D1上方的后盖D2二侧内壁面处设有位于轨槽Dll内的多个滑块D21,当使用者向后拉动于后盖D2 二侧处,可使后盖D2的滑块D21沿着基座D1的导槽D11作滑动位移,再向上拉动于后盖D2,让使用者可将后盖D2开启,然后便可以交换连接器本体A的二个对接座D1的位置,而二个对接座D1位置被更换后,光纤缆线C的二条光纤C1的极性亦随的改变了,惟该连接器本体A的对接头A1欲退出时,仍需要先向下按压于后盖D2顶部向前斜伸的按压片D22,使二个对接头A1的闩锁片All受到按压片D22推顶的作用后下压,才能向后拉动于后盖D2连带将对接头A1拔出,整体解锁的操作上需要更加用力按压而显得相当困难与不便外,且该后盖D2拉动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滑块D21沿着基座D1的导槽D11作滑动位移,导致后盖D2可能产生开启或松脱的情况发生,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另,后盖D2的按压片D22配合对接头A1的闩锁片All将增加整体的高度,不但将造成使用者不易抓握,且因后盖D2的按压片D22可供手指按压的部位很靠近闩锁片All位置,并于高密度连接设备有限的安装空间中亦不利于手指按压进行解锁。请参阅如图17所示的第四现有光纤连接器,其揭示出一种应用于具有二条光纤的光纤缆在线的LC型式光纤连接器,该第四现有光纤连接器与图15所示的第二现有光纤连接器,其主要差异在于连接器本体A的二个对接头A1以连结件A4为枢接于壳体D前方处平行的轴孔(图中未示出)内,使二个对接头A1可相对向外旋转180度以旋转的方式改变光纤缆线C的二条光纤C1的极性,其虽不需将后盖D2进行开启或拆卸,以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但因对接头A1旋转的过程中亦会使光纤C1随的旋转,并造成光纤C1容易因旋转产生应变,以致光纤C1光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产生损耗,甚至是有光纤C1损坏或折断的情况发生。请参阅如图18所示的第五现有光纤连接器,其揭示出一种可推拉(Push-Pull)式启动闩锁LC型式光纤连接器的双工接头,该第五现有光纤连接器为近似图17所示的第四现有光纤连接器,其主要差异在于连接器本体A的二个对接头A1以连结件A4为结合于壳体D的光纤容座D3 二侧处,并于光纤容座D3后方处结合有套体B的嵌夹环B2用以紧固于光纤缆线C,而光纤缆线C的二条光纤C1为依序穿过套体B的护套B3及嵌夹环B2后,再分别插入对接头A1内的校准套管A2中进行对接,而护套B3前方处为具有各别伸入于对接头A1闩锁片All自由端上的开口 A12内的多个卡勾B31,并于护套B3顶部的切口 B30处结合有可拆式外罩B32,且外罩B32底部的突出部(图中未示出)为伸入于光纤容座D3的狭槽D31中用以限制护套B3的位移行程,当使用者向后拉动于护套B3位移时,其卡勾B31便会推顶于闩锁片All的开口 A12处凸轮面上,使二个对接头A1的闩锁片All下压进行解锁,让使用者不需直接按压闩锁片All即可轻易将连接器本体A退出。当用户欲改变光纤缆线C的二条光纤C1极性时,可将外罩B32自护套B3的切口B30处拆卸,并使外罩B32的突出部脱离于光纤容座D3的狭槽D31的限制,再向后拉动于护套B3使光纤容座D3露出后,便可将护套B3以光纤缆线C为轴心旋转180度,且待使用者将护套B3及外罩B32组装回原位置后,即可通过护套B3以旋转的方式改变光纤缆线C的二条光纤C1的极性,惟该护套B3旋转前必须先将外罩B32进行拆卸,由于外罩B32的构件很小,所以使用者在拆装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操作空间与使用场所的限制,不仅相当的耗时与不便的外,且该外罩B32拆卸后也很容易遗失,即为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重新设计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点,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光纤连接器的接头结构专利技术专利诞生。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壳体的基座容置槽道内为定位有对接模块的对接座,并于对接座顶部的弹性扣片二侧处形成有凸扣及二凸扣间向后延伸的抵压部,且对接座内部定位有校准套管及可供光纤缆线的光纤芯穿入校准套管中的连接组件,而壳体与对接模块外部套接的滑套本体前方处为朝外延伸有顶推部,并由顶推部所具的悬臂端部横向形成的抵持凸轮为位于抵压部相邻于当前第1页1 2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光纤连接器的接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连接器的接头结构,包括有壳体、对接模块及滑套,其中:该壳体具有基座,并于基座前方处设有至少一个可供一组或一组以上对接模块定位的容置槽道;该对接模块具有插接于外部光纤适配器座体的容置槽内的对接座,并于对接座顶部设有向后延伸的悬空状弹性扣片,且弹性扣片二侧处形成有扣持于容置槽二侧壁面处的扣槽内的凸扣及由二凸扣间所向后延伸的抵压部,再于抵压部相邻于弹性扣片处形成有凹部,而对接座内部为定位有校准套管,并于校准套管后方处设有可供光纤缆线的至少一条光纤芯穿入至校准套管中的连接组件;该滑套具有活动套接于壳体与对接模块外部的本体,其本体前方处朝外延伸有至少一个对应于弹性扣片处的顶推部,并于顶推部所具的悬臂端部横向形成有位于凹部内的抵持凸轮,当滑套向后作滑移时,可由顶推部的抵持凸轮推顶于弹性扣片的抵压部产生向下弹性变形而凸扣则脱离于外部光纤适配器的扣槽处形成释放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平林彦旭
申请(专利权)人:逢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