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9832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19:38
在具备双气缸压缩机(100)的热泵装置(200)中,所述双气缸压缩机(100)具有电动机(8)及由电动机(8)驱动的两个压缩部(10、20),并具有根据运转条件将运转模式切换为使压缩部(10、20)中的一个为非压缩状态的单独运转或使压缩部(10、20)双方为压缩状态的并列运转这两个运转模式的结构,该热泵装置具备:变频驱动控制装置(150),其向双气缸压缩机(100)的电动机(8)供给驱动电力;运转模式检测判别单元(145),其基于从变频驱动控制装置(150)取得的电信号,判别当前的运转模式;以及能力控制装置(160),其确定电动机(8)的旋转频率以使目标对象物的温度接近设定值,并基于运转模式检测判别单元(145)的判别结果控制变频驱动控制装置(1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具有双气缸或两个压缩部的压缩机的热栗装置。
技术介绍
—直以来,在空调机、供热水机等热栗设备中,通常进行使用了制冷剂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也就是说,热栗设备搭载了用管道连接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单元、蒸发器而形成的蒸汽压缩机式制冷循环,并能够执行与用途(例如空调用途或供热水用途等)相应的运转。此外,近年来,从防止地球变暖的观点出发,1997年在京都议定书中加进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限制,2005年作为国际法生效。为了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削减和节能化,在空调制冷制热领域中,正不断推进热栗设备的普及促进来取代以往的供热水制热器、以及热栗设备的进一步的高效化。在各国促进了空调设备的节能规定的强化,特别是在最新的新规格中,与以往规格相比,具有用接近于实际负荷的运转条件来评价节能性能的特征。以往,日本国内的节能性能的表示为在额定条件下用制冷制热平均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性能系数)的效率评价表示,但从2011年起,变更为根据添加了中间条件的制冷制热4个条件的C0P算出的APF(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全年能源消耗率)表示。并且,在欧洲,从2012年起,采用了如下方法:用根据添加了低负荷条件的制冷4个条件、制热4个条件分别评价算出制冷SEER (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1:季节能效比)、制热SCOP (Seasonal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季节性能系数)的新规格来表示节能性能。在这里,低负荷条件是指室外气温与室内温度的温差小,为了保持室内温度恒定所需要的热量小的条件。为如下状态:蒸汽压缩机式制冷循环的高压(Pd)与低压(Ps)的差异小,且在稳定状态下需要的热量也小(例如额定功率的25%以下)。如果除去运转开始时,则稳定运转时所需要的功率为额定条件的10%至50%左右,与额定运转的时间相比,从低负荷条件起以中间条件运转的时间较长。因此,为了实质地评价全年的节能性能,针对在以往规格中被排除在评价对象之外的低负荷条件改善C0P成为新的课题。另外,虽然从很早以前起,使用了接通-断开控制作为调整制冷制热能力的手段,但存在温度调节变动幅度、振动噪音变大这样的问题、能量损耗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压缩机驱动电动机的转速可变的变频(inverter)控制逐渐普及。近年来,空调机被要求缩短启动时间、在低室外气温环境下具有高制热能力,从而需要一定以上的额定功率。在另一方面,由于住宅的高气密高隔热化逐渐推进,因此,稳定运转时所需要的能力变小,运转能力范围变大。因此,要求在更大的运转范围、转速范围内维持高效率,仅用以往的利用变频的转速控制难以用低速的低负荷能力来维持高效率。因此,使用了以机械方式使排除容积可变的单元(机械式容量控制)的制冷剂压缩机再次受到关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双气缸的滚动活塞式旋转压缩机中,在低负荷时使一方的压缩部为非压缩状态而将制冷剂循环流量减半。在该结构中,由于能够不使电动机的转速下降地运转,所以能够使压缩机效率提高。作为其具体的手段,公开了如下手段(休止运转方式):在设为非压缩状态时,通过将高压导入一方的缸室内,并且将叶片(翼)背面的背压室设为中间压,从而利用高压与中间压的压力差使叶片(翼)从滚动活塞分离而成为非压缩状态。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专利文献1的双气缸(与双缸型同义)旋转压缩机中具有切换单元和控制单元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专利技术,所述切换单元对使两个压缩部中的一个为非压缩状态的单独运转和使两个压缩部双方为压缩状态的并列运转进行切换控制。在该制冷循环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变频电路(invertercircuit)的输出频率控制由上述切换单元进行的切换,并且根据制冷循环的冷凝器温度使其切换点变化。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内部高压的密闭外壳内收纳了电动元件和由该电动元件驱动的多个压缩部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在专利文献3中,在多个压缩部中的至少一个压缩部的叶片背面侧设置有向外侧拉拽该叶片的弹簧,并且在另一压缩部的叶片的背面侧(后端部侧)设置有向内侧推压叶片的弹簧。在起动时,由于排出压力与吸入压力的差压小,在叶片上设置了拉伸弹簧的压缩部侧,拉伸弹簧的提升的力比向内侧推压叶片的力大。也就是说,拉伸弹簧的提升的力克服向内侧推压叶片的力,叶片从滚动活塞分离而成为非压缩状态。该技术是为了延长起动时的轻负荷运转时间而平缓、顺畅地进行起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247786号公报(第3页、图1、图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6349号公报(第5页、图1_图3)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61-159691号公报(第4页、第5页、图1-图3)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昭55-180908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60-1130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中,为了在低负荷时使一方的压缩部成为非压缩状态,也就是说,为了切换作用于叶片的后端部的压力,需要在密闭外壳外设置电磁式四通阀等切换单元及引导切换压力的管道等。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中,存在如下问题:与以往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相比,与需要设置这样的切换单元及管道相应地,导致大型化和成本增加。在专利文献3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的情况下,在起动时,由于叶片的后端部的压力上升,向内侧推压叶片的力比由拉伸弹簧提升的力大,叶片从滚动活塞分离而成为非压缩状态。也就是说,在专利文献3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切换压缩状态和非压缩状态,而不使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那样的密闭外壳外的管道,在这方面是有效的。然而,专利文献3本来是以稍微缓和起动时的急剧的压力上升、负荷上升为目的的技术,针对在单独运转及并列运转双方中稳定地进行控制这方面并未研究。也就是说,存在不能稳定地控制运转模式这样的问题。在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中,在切换单独运转和并列运转时,需要与运转模式相匹配地控制变频电路的输出频率,以使双气缸旋转压缩机的能力不发生变化。因此,为了稳定地控制运转模式,需要判别当前的运转模式是单独运转还是并列运转,但在专利文献3中,针对这方面未进行任何研究。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事实而做出,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判别当前的运转模式是单独运转还是并列运转并能够稳定地控制运转模式的热栗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热栗装置将双气缸压缩机、散热侧热交换器、减压机构、以及吸热侧热交换器连接而构成,所述双气缸压缩机具有电动机及由电动机驱动的两个压缩部,并具有根据运转条件将运转模式切换为使两个压缩部的一个为非压缩状态的单独运转或者使两个压缩部双方为压缩状态的并列运转这两个运转模式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变频驱动控制装置,所述变频驱动控制装置向双气缸压缩机的电动机供给驱动电力;运转模式检测判别单元,所述运转模式检测判别单元基于从变频驱动控制装置取得的电信号,判别当前的运转模式;以及能力控制装置,所述能力控制装置基于运转模式检测判别单元的判别结果,确定电动机的旋转频率以使目标对象物的温度接近设定值,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8/CN105283714.html" title="热泵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热泵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装置,将双气缸压缩机、散热侧热交换器、减压机构以及吸热侧热交换器连接而构成,所述双气缸压缩机具有电动机及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两个压缩部,并具有根据运转条件将运转模式切换为使所述两个压缩部中的一个为非压缩状态的单独运转或者使所述两个压缩部双方为压缩状态的并列运转这两个运转模式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变频驱动控制装置,所述变频驱动控制装置向所述双气缸压缩机的所述电动机供给驱动电力;运转模式检测判别单元,所述运转模式检测判别单元基于从所述变频驱动控制装置取得的电信号,判别当前的运转模式;以及能力控制装置,所述能力控制装置基于所述运转模式检测判别单元的判别结果,确定所述电动机的旋转频率以使目标对象物的温度接近设定值,并控制所述变频驱动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哲英筱本洋介诸江将吾佐竹彰藤塚正史森刚加藤太郎前山英明多田惠子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