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气体控制的减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98269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气体控制的减压阀,包括具有一容置腔的气缸壳体和具有空腔的阀体,所述容置腔内活动设置有气缸活塞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活塞底端的调节杆,气缸壳体上设置有气管接头;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胶口和出胶口,调节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楔形调节块,所述楔形调节块包括三角部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三角部底端的矩形部,三角部的一端具有斜边,所述斜边的下方开设有贯穿三角部的过胶通孔,所述进胶口上固定设置有进胶板,所述进胶板上开设有进胶通孔,所述矩形部的一边紧贴过胶板并在过胶板上上下滑动;所述调节杆位于阀体空腔内的上方部分具有凸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精密地控制进胶口向出胶口流动的液胶的流量和出胶口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机械
,具体是涉及一种压缩气体精密控制的减压阀。
技术介绍
:减压阀是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在液体硅胶材料注塑中,由于液体硅胶的粘度较高,常规的计算液压的公式对其是没有效的,减压阀进口端向出口端流动的液体硅胶的流量和出口端的压力往往不能得到精密的控制,影响了减压阀的使用性能,从而限制了减压阀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精密地控制进胶口向出胶口流动的液胶的流量和出胶口的压力的压缩气体控制的减压阀。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气体控制的减压阀,包括具有一容置腔的气缸壳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壳体底端面上并具有空腔的阀体,所述气缸壳体的容置腔内活动设置有气缸活塞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活塞底端的调节杆,气缸壳体上设置有与容置腔相连通的气官接头;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胶口和位于所述进胶口上方的出胶口,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伸出气缸壳体并伸入阀体的空腔内,调节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楔形调节块,所述楔形调节块包括三角部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三角部底端的矩形部,三角部的一端具有斜边,所述斜边的下方开设有贯穿三角部的过胶通孔,所述过胶通孔与出胶口连通,所述进胶口上固定设置有进胶板,所述进胶板上开设有进胶通孔,所述矩形部的一边紧贴过胶板并在过胶板上上下滑动且可将所述进胶通孔完全堵住;所述调节杆位于阀体空腔内的上方部分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外侧壁通过第一橡胶密封件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紧密贴合。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进胶通孔上方的进胶板上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楔形调节块上三角部的斜面与矩形部的连接处具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矩形部的下方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可滑动地连接在阀体空腔内侧壁上。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气缸壳体底部具有气缸下端盖,所述阀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下端盖的底端面上,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贯穿所述气缸下端盖并伸入阀体内。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气缸下端盖上设置有用于将气缸壳体的容置腔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排气口和用于将气缸壳体的容置腔与阀体连通的第二排气口。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调节杆与气缸下端盖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环。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阀体空腔包括上部空腔和下部空腔,所述下部空腔的容积大于所述上部空腔,所述凸出部位于上部空腔内,所述楔形调节块位于下部空腔内。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进胶口和出胶口分别位于阀体上相向的侧壁上。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楔形调节块的三角部的上方具有连接部,楔形调节块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调节杆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气缸活塞与所述气缸壳体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环和第二橡胶密封件。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气管接头能精确调定引入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该压力作用于气缸活塞,对气缸活塞和调节杆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进胶口进入的液胶分别经过进胶通孔、过胶通孔流向出胶口,出胶口的压力作用于调节杆上的凸出部,形成与向下作用力相反方向的推力,当向下作用力大于出胶口压力时,调节杆向下运动,带动楔形调节块一起向下运动,楔形调节块的矩形部沿着进胶板向下滑动,三角部的斜边向下与进胶板上的进胶通孔间的间隙越来越大,使液胶进入阀体的流量逐渐增大,液胶通过过胶通孔流向出胶口,向出胶口补压;当向下作用力小于出胶口压力时,调节杆带动楔形调节块一起向上运动,三角部的斜边向上与进胶板上的进胶通孔间的间隙越来越小,使液胶进入阀体的流量逐渐减小,直至矩形部的一边将进胶通孔完全堵住,此时,液胶的流通路径被切断;当向下作用力与出胶口压力相等时,矩形部不将进胶通孔完全封住,楔形调节块处于进胶板上的固定位置,此时进胶口向出胶口均匀流入定量的液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精密地控制进胶口向出胶口流动的液胶的流量和出胶口的压力,提高了减压阀的使用性能,扩大了减压阀的应用范围。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楔形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楔形调节块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楔形调节块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楔形调节块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中的箭头为调节杆的移动方向。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压缩气体控制的减压阀,包括具有一容置腔11的气缸壳体10和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壳体10底端面上并具有空腔21的阀体20,所述气缸壳体10的容置腔11内活动设置有气缸活塞30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活塞30底端的调节杆40,气缸壳体10上设置有与容置腔11相连通的气管接头50 ;所述阀体20的侧壁上开设有进胶口 22和位于所述进胶口 22上方的出胶口 23,所述调节杆40的下端伸出气缸壳体10并伸入阀体20的空腔21内,调节杆4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楔形调节块60,所述楔形调节块60包括三角部6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三角部61底端的矩形部62,三角部61的一端具有斜边611,所述斜边611的下方开设有贯穿三角部61的过胶通孔63,所述过胶通孔63与出胶口 22连通,所述进胶口 21上固定设置有进胶板70,所述进胶板70上开设有进胶通孔71,所述矩形部62的一边紧贴过胶板70并在过胶板70上上下滑动且可将所述进胶通孔71完全堵住;所述调节杆40位于阀体空腔21内的上方部分具有凸出部41,所述凸出部41的外侧壁通过第一橡胶密封件80与所述空腔2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进胶通孔71上方的进胶板70上固定设有限位块90,所述楔形调节块60上三角部61的斜面611与矩形部62的连接处具有与所述限位块90配合的限位槽64,当调节杆40带动楔形调节块60上升时,矩形部62的一边将进胶通孔71完全封住后,所述限位槽64卡在限位块90上从而限制楔形调节块60使其不能继续上升;此外,限位块90设置在进胶通孔71的上方还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进入的胶液向限位块90的上方空腔21流动。进一步的,所述矩形部62的下方具有延伸部621,所述延伸部621的一端可滑动地连接在阀体空腔21内侧壁上,延伸部621起到隔离的作用,从而使过胶通孔63流出的液胶不能流向阀体空腔21的底端而使其往出胶口 23流动。进一步的,所述气缸壳体10底部具有气缸下端盖12,所述阀体20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下端盖12的底端面上,所述调节杆40的下端贯穿所述气缸下端盖12并伸入阀体20内。进一步的,所述气缸下端盖12上设置有用于将气缸壳体10的容置腔11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排气口 13和用于将气缸壳体10的容置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气体控制的减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容置腔(11)的气缸壳体(10)和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壳体(10)底端面上并具有空腔(21)的阀体(20),所述气缸壳体(10)的容置腔(11)内活动设置有气缸活塞(30)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活塞(30)底端的调节杆(40),气缸壳体(10)上设置有与容置腔(11)相连通的气管接头(50);所述阀体(20)的侧壁上开设有进胶口(22)和位于所述进胶口(22)上方的出胶口(23),所述调节杆(40)的下端伸出气缸壳体(10)并伸入阀体(20)的空腔(21)内,调节杆(4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楔形调节块(60),所述楔形调节块(60)包括三角部(6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三角部(61)底端的矩形部(62),三角部(61)的一端具有斜边(611),所述斜边(611)的下方开设有贯穿三角部(61)的过胶通孔(63),所述过胶通孔(63)与出胶口(23)连通,所述进胶口(22)上固定设置有进胶板(70),所述进胶板(70)上开设有进胶通孔(71),所述矩形部(62)的一边紧贴过胶板(70)并在过胶板(70)上上下滑动且可将所述进胶通孔(71)完全堵住;所述调节杆(40)位于阀体空腔(21)内的上方部分具有凸出部(41),所述凸出部(41)的外侧壁通过第一橡胶密封件(80)与所述空腔(2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珍展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