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成鹏专利>正文

多道复控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8069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7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道复控阀门,包括主流管和多个支流管,支流管内设有阀芯,阀杆的底部设有控制阀芯的偏心结构,通过转动阀杆带动偏心结构的转动,实现偏心结构对各个支流管内阀芯通断的控制,以实现多道复控阀门的多种流体流动运输方向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五金阀门设备
,它是一种多道复控阀门
技术介绍
目前,阀门的结构包括阀体,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腔内安装有阀芯,阀芯上连接有阀杆。在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都会用到具有多个支流的阀门,然而,现有的阀门大都不可以实现多向流动(即具有多个直流),大多只能实现单一的单通道流通,满足不了人们对阀门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阀门输送通道过于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多道复控阀门,单个主流管对应支流管,且阀门可对支流管内的流体通断进行多种方式的控制。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多道复控阀门,包括阀壳、主流管和支流管,阀盖内固定有密封圈和固定块,所述阀壳内还设有可转动的阀杆,所述阀杆穿设密封圈和固定块,所述各个支流管侧壁均连接有与主流管相连通的副管,支流管内设有往复滑动的阀芯,所述阀芯设有随阀芯移动控制副管通断的阀孔,所述支流管内还设有供阀芯复位的弹性件;所述阀杆底部设有控制支流管内阀芯移动的偏心结构,所述偏心结构包括向外凸起的偏心块和圆柱状的中心块,所述偏心块位于中心块的侧壁上,所述阀芯被弹性件向内侧抵压于中心块或偏心块上;所述偏心块与中心块的连接处为缓慢过渡段,偏心块的数量小于阀芯数量。进一步的,所述阀杆延阀盖可上下移动,阀杆底部还设有统开结构和统闭结构,所述统开结构、统闭结构和偏心结构相连接且连接部位均设有缓慢过渡段,所述阀芯随阀杆的移动抵触统开结构、统闭结构或偏心结构,所述统开结构与统闭结构均呈圆柱状且同心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阀芯还包括有顶头,所述顶头位于阀芯内侧,顶头抵压于统开结构、统闭结构或偏心结构的表面,所述顶头还设有与缓慢过渡段相配合的倒角或圆角。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支流管的开口内壁设有用于放置弹簧的挡环,所述弹簧一端抵触挡环,弹簧另一端抵触阀芯。进一步的,所述挡环上还设有防止弹簧脱出的环形的筒壁,所述筒壁朝向支流管内侧延伸。进一步的,所述支流管、主流管和阀壳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多道复控阀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中,副管将支流管和主流管相连通,阀孔随阀芯一同移动用于控制的支流管的启闭,当阀孔对准副管开口时,支流管和主流管相连通,主流管内的流体即可流入支流管内。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多道复控阀门,通过转动阀杆,可带动偏心结构上的偏心块转动,偏心块可将阀芯进行向外侧的压缩,使阀芯打开,流体通过主流管经过副管、阀孔最终从支流管内流出,偏心块的转动可用于控制支流管的启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道复控阀门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道复控阀门阀芯位置示意图(半开状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道复控阀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道复控阀门阀芯位置示意图(全闭状态);图5为本专利技术多道复控阀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多道复控阀门阀芯位置示意图(全开状态);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阀杆的结构剖视图;图8为图7中B-B的剖视图;图9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0、主流管;11、支流管;110、副管;111、挡环;112、筒壁;2、阀芯;21、顶头;22、阀孔;3、阀杆;31、统闭结构;32、偏心结构;33、统开结构;4、把手;5、弹簧;6、密封圈;7、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9所示的一种多道复控阀门,包括一体成型的1根主流管10、6根支流管11和1个阀壳,一体成型后三者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能够大大加强,阀壳内设有密封圈6、固定块7和阀杆3,阀杆3穿设密封圈6和固定块7,阀杆3可以转动及上下移动,密封圈6用于增加阀壳与阀杆3之间的密闭性,避免液体从阀杆3和阀体之间的缝隙流出,固定块7用于阀杆3的安装,避免阀杆3发生晃动或脱落。支流管11的底部还设置有副管110,副管110将支流管11的侧壁同主流管10相连接。支流管11内设置有阀芯2,阀芯2上带有阀孔22,阀芯2可以被阀杆3底部的偏心结构32、统闭结构31和统开结构33所抵压,而发生往复移动,阀芯2外端设有弹簧5,弹簧5抵触支流管11的开口处和阀芯2,为阀芯2提供一个向内的压力,迫使阀芯2向内挤压。在阀芯2的前后移动过程中,阀芯2的阀孔22与副管110相连通时(此时阀芯2被向外挤压),主流管10的流体可以流经副管110、阀芯2进入支流管11内。阀杆3的底部设有偏心结构32、统闭结构31和统开结构33,三者的位置关系本实施例中并未做限定,根据排列组合,偏心结构32、统闭结构31和统开结构33可以有6种排列方法,本实施例中不--列举,仅取一种作为本实施例:由上至下依次排列有统闭结构31、偏心结构32和统开结构33。阀杆3的顶部为把手4,使用者可以通过把手4对阀杆3进行转动或是上下拉压。偏心结构32、统闭结构31和统开结构33三者之间设有缓慢过度段,缓慢过度段为圆角或倒角等光滑的曲面。偏心结构32上的中心块和偏心块之间也设有同样的缓慢过度段,防止偏心结构32在转过程中阀芯2被卡住而无法伸缩(偏心结构32、统闭结构31和统开结构33之间的缓慢过度段也是防止卡住)。阀芯2的内侧具有顶头21,顶头21同阀杆3的偏心结构32、统闭结构31或统开结构33相抵触,顶头21上设有倒角或圆角,用于同阀杆3底部的缓慢过度段相配合,实现阀芯2的前后移动。 如图9所示,支流管11的开口处设有挡环111,挡环111上还设有防止弹簧5脱出的环形的筒壁112,筒壁112朝向支流管11内侧延伸。挡环111的作用是增强弹簧5的固定,筒壁112的作用是将弹簧5固定于支流管11内壁,增加其固定效果。阀杆3的上下拉压用于调整阀杆3底部同阀芯2的抵触位置,从而来控制阀芯2的启闭状态:全闭状态:如图3和4所示,当向下摁压把手4时,把手4抵触阀壳顶部无法继续向下压,阀杆3下压后,阀芯2抵触阀杆3的统闭结构31,统闭结构31为一圆柱段,是阀杆3的一部分,由于阀芯2缺乏内部向外的挤压,在弹簧5的作用下阀芯2被压入支流管11的内侧,此时阀孔22和副管110的连通断开,所有的6个支流管11内均关闭。全开状态:如图5和6所示,当向上拉动把手4至最大距离时,阀杆3底部同样向上移动,此时阀芯2所抵触的部位是统开结构33,统开结构33为同阀杆3同心的圆柱段,但是统开结构33的直径大于阀杆3 (统闭结构31)的直径,因此此时所有的阀芯2被统开结构33向外挤压,弹簧5压缩,而阀孔22刚好也对准副管110,此时主流管10内的流体流经副管110和阀孔22从支流管11内流出,6个支流管11内均通水。半开状态:如图1和2所示,当把手4的位置介于全闭状态和半开状态时,支流管11内阀芯2所抵触的部位是偏心结构32,偏心结构32包括中心块和偏心块,中心块为同统闭结构31 (阀杆3)相同圆柱段,偏心块位于中心块的侧面。偏心块到阀杆3中心的距离大于中心块,偏心块可以对阀芯2进行挤压。因此,当阀芯2抵触偏心块时,阀芯2处于打开状态,而抵触中心块侧壁的阀芯2则处于关闭状态。偏心块的转动,可以用于控制不同的支流管11启闭,如图2所示,偏心结构32上箭头朝向的阀芯2处于开启状态,其他支流管11内的阀芯2处于关闭状态,转动阀杆3,即可对其他的支流管11通断进行控制。偏心块的数量决定了,半开状态时阀芯2的开启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道复控阀门,包括阀壳、主流管(10)和支流管(11),阀盖内固定有密封圈(6)和固定块(7),所述阀壳内还设有可转动的阀杆(3),所述阀杆(3)穿设密封圈(6)和固定块(7),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支流管(11)侧壁均连接有与主流管(10)相连通的副管(110),支流管(11)内设有往复滑动的阀芯(2),所述阀芯(2)设有随阀芯(2)移动控制副管(110)通断的阀孔(22),所述支流管(11)内还设有供阀芯(2)复位的弹性件;所述阀杆(3)底部设有控制支流管(11)内阀芯(2)移动的偏心结构(32),所述偏心结构(32)包括圆柱状的中心块和在中心块侧壁上向外凸起的偏心块,所述阀芯(2)被弹性件向内侧抵压于中心块或偏心块上;所述偏心块与中心块的连接处为缓慢过渡段,偏心块的数量小于阀芯(2)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成鹏
申请(专利权)人:余成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