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染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6934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纺织品染色装置,包括烘干室、染料回收室、染色室、预湿室、风机、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喷雾装置与传送装置,所述预湿室依次并排设置的有染色室、染料回收室与烘干室,所述传送装置设置于预湿室、染色室、染料回收室与烘干室的上端,所述传送装置下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挂钩,所述预湿室下端与第四循环管连接,所述第四循环管内设有第二循环泵,所述第四循环管远离预湿室一端与喷雾装置连接,所述喷雾装置设置于预湿室上端设置的传送装置的上端,通过在染色室前设置预湿室,使产品进入染色室时可快速染色,通过染料回收室可对染过色的产品残留的染料进行回收,烘干室可对产品及时烘干,提高纺织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染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纺织品染色装置。涉及一种纺织品加工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纺织是中国最早专利技术的,正因为有了纺织技术,中国的丝绸才能够远销海外,闻名中外。而纺织的染色工艺在整个纺织品的制作过程中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普遍应用的绞纱染色机是喷射式绞纱染色机,这种绞纱染色机是将绞纱套挂在旋转喷管上,并随着传动机械驱动的喷管转动。染色时,通过设置在机体上的染液供应装置将染液由具有喷孔的喷管喷至绞纱上,从而实现染色的目的。但由于受到设备自身的限制,效率低,而且无法做到染色均匀。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纺织品染色装置,通过喷雾装置对需要染色的产品预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纺织品染色装置,包括烘干室、染料回收室、染色室、预湿室、风机、第一循环栗、第二循环栗、喷雾装置与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湿室依次并排设置的有染色室、染料回收室与烘干室,所述传送装置设置于预湿室、染色室、染料回收室与烘干室的上端,所述传送装置下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挂钩,所述预湿室下端与第四循环管连接,所述第四循环管内设有第二循环栗,所述第四循环管远离预湿室一端与喷雾装置连接,所述喷雾装置设置于预湿室上端设置的传送装置的上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染色室下端设有恒温加热装置且与第三循环管连接,所述染料回收室下端与第一循环管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与第三循环管连接处与第二循环管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内设有第一循环栗,所述第二循环管与染色室中上部相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染料回收室设有两个弧形吸水杆,所述弧形吸水杆两端固定于染料回收室内壁,所述弧形吸水杆外壁设有吸水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烘干室内设有三个热气管,所述热气管两端固定于烘干室两侧内壁,且三个热气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热气管上均匀设有多个喷气孔,所述烘干室下端与风管连接,所述风管内设有风机,所述风管进风口处设有空气加热装置,且风管出风口一端与一个热气管连接。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纺织品染色装置,通过在染色室前设置预湿室可将需要染色的产品提前喷染料变湿,当进入染色室时可快速染色,通过染料回收室可对染过色的产品残留的染料进行回收再利用,烘干室可对染过色的产品及时烘干,提高纺织品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纺织品染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热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烘干室;2、热气管;3、风管;4、风机;5、空气加热装置;6、连接管;7、染料回收室;8、弧形吸水杆;9、吸水棉;10、第一循环管;11、第二循环管;12、第三循环管;13、恒温加热装置;14、染色室;15、预湿室;16、第四循环管;17、第二循环栗;18、喷雾装置;19、挂钩;20、传送装置;21、第一循环栗;22、喷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纺织品染色装置,包括烘干室1、染料回收室7、染色室14、预湿室15、风机4、第一循环栗21、第二循环栗17、喷雾装置18与传送装置20,所述预湿室15依次并排设置的有染色室14、染料回收室7与烘干室1,所述传送装置20设置于预湿室15、染色室14、染料回收室7与烘干室1的上端,所述传送装置20下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挂钩19,所述预湿室15下端与第四循环管16连接,所述第四循环管16内设有第二循环栗17,所述第四循环管16远离预湿室一端与喷雾装置18连接,所述喷雾装置28设置于预湿室15上端设置的传送装置20的上端,第二循环栗17将预湿室15内的染料通过第四循环管16输送到喷雾装置18内,通过喷雾装置18将染料以水雾的方式喷到需要染色的产品上,产品在传送的过程中进行预湿,当进入染色室14时可快速染色,喷雾装置18喷出的水雾落在预湿室15内,可循环使用。所述染色室14下端设有恒温加热装置13且与第三循环管12连接,所述染料回收室7下端与第一循环管10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10与第三循环管12连接处与第二循环管11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11内设有第一循环栗21,所述第二循环管11与染色室14中上部相通,染色室14下端浓度较浓的染料通过第一循环栗21吸入第二循环管11内,染料回收室7内的染料通过第一循环栗21吸进第二循环管11内,第二循环管11内的染料从染色室14的中上部喷出,提高染料利用率的同时防止了染色室14内染料浓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所述染料回收室7设有两个弧形吸水杆8,所述弧形吸水杆8两端固定于染料回收室7内壁,所述弧形吸水杆8外壁设有吸水棉9,可加速对染过色的产品残留的染料的回收。所述烘干室1内设有三个热气管2,所述热气管2两端固定于烘干室1两侧内壁,且三个热气管2通过连接管6连接,所述热气管2上均匀设有多个喷气孔22,所述烘干室1下端与风管3连接,所述风管3内设有风机4,所述风管3进风口处设有空气加热装置5,且风管3出风口一端与一个热气管2连接,利用高温对产品烘干,通过热气管2的设置,使烘干的产品在烘干室1内受热均匀,提高烘干质量。具体的,使用时,将需要染色的产品通过传送装置20输送至预湿室15上端时,通过喷雾装置18将染料以水雾的方式喷到需要染色的产品上,产品在传送的过程中进行预湿,当进入染色室14时可快速染色,染色室14下端浓度较浓的染料通过第一循环栗21吸入第二循环管11内,染料回收室7内的染料通过第一循环栗21吸进第二循环管11内,第二循环管11内的染料从染色室14的中上部喷出,提高染料利用率的同时防止了染色室14内染料浓度不均匀的情况发生,染料回收室7设置的弧形吸水杆8外壁设有吸水棉9,可加速对染过色的产品残留的染料的回收,烘干室1利用高温对产品烘干,通过热气管2的设置,使烘干的产品在烘干室1内受热均匀,提高烘干质量。该种纺织品染色装置,通过在染色室14前设置预湿室15可将需要染色的产品提前喷染料变湿,当进入染色室14时可快速染色,通过染料回收室7可对染过色的产品残留的染料进行回收再利用,烘干室1可对染过色的产品及时烘干,提高纺织品的生产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纺织品染色装置,包括烘干室(1)、染料回收室(7)、染色室(14)、预湿室(15)、风机(4)、第一循环栗(21)、第二循环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品染色装置,包括烘干室(1)、染料回收室(7)、染色室(14)、预湿室(15)、风机(4)、第一循环泵(21)、第二循环泵(17)、喷雾装置(18)与传送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湿室(15)依次并排设置的有染色室(14)、染料回收室(7)与烘干室(1),所述传送装置(20)设置于预湿室(15)、染色室(14)、染料回收室(7)与烘干室(1)的上端,所述传送装置(20)下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挂钩(19),所述预湿室(15)下端与第四循环管(16)连接,所述第四循环管(16)内设有第二循环泵(17),所述第四循环管(16)远离预湿室(15)一端与喷雾装置(18)连接,所述喷雾装置(18)设置于预湿室(15)上端设置的传送装置(20)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瓯堡纺织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